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一句話品歷史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自號“陶朱公”,春秋末期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被後人尊稱為“商聖”、“文財神”。

    陶朱公范蠡的一生,都充滿了傳奇色彩,無論是為官,還是經商,都做的非常成功,也給後世留下了許多經典案例。下面我們從三個角度梳理一下范蠡的一生。

    輔佐越王終成霸業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闔閭之子夫差為報父仇與越國在夫椒(今無錫太湖馬山)決戰,越王勾踐大敗,僅剩5000兵卒逃入會稽山。范蠡遂於勾踐窮途末路之際投奔越國,他向勾踐慨述“越必興、吳必敗”之斷言,進諫:“屈身以事吳王,徐圖轉機。”被拜為上大夫後,他陪同勾踐夫婦在吳國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礪堅,君後勿悲,臣與共勉!”三年後歸國,他與文種擬定興越滅吳九術,是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策劃者和組織者。為了實施滅吳戰略,也是九術之一的“美人計”,范蠡親自跋山涉水,終於在苧蘿山浣紗河訪到德才貌兼備的巾幗奇女——西施,在歷史上譜寫了西施深明大義獻身吳王,裡應外合興越滅吳的傳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卒於滅吳,成就越王霸業,被尊為上將軍。

    隱居經商終成鉅富

    范蠡認為如果他此時比離開,那將是一場致命的災難,於是他辭職離開了。范蠡輾轉來到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耕作,兼營副業(捕漁、曬鹽),很快積累了數千萬家產。范蠡仗義疏財,施善鄉梓,他的賢明能幹被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他喟然感嘆:“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點。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徵兆。”於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遷徙至宋國陶邑(今菏澤定陶區南),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的宋國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鉅富,遂自號陶朱公。

    泛舟太湖終成眷侶

    民間傳說,正在越王勾踐大擺慶功宴的時候,范蠡帶著西施泛舟太湖之上,欣賞湖光山色美景。他們到了太湖北邊的五里湖邊,見這裡風景優美,山明水秀,就搭了幾間草房子,隱姓埋名住了下來,從此過起了神仙眷侶的生活。此後文種被殺,沒有逃過兔死狗烹的結局。再看范蠡,美人在側,恍如神仙一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言情怎樣達到文學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