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dqst聖殿騎士團

    秦國的爵位分為二十等,由低至高,是為一級公士、二級上造、三級簪袤、四級不更。此四級相當於列國士子之位。五級為大夫、六級為官大夫、七級為公大夫、八級為公乘、九級為五大夫。此五級相當於列國的大夫之位。十級為左庶長、十一級為右庶長、十二級為左更、十三級為中更、十四級為右更、十五級為少上造、十六級為大上造、十七級為駟車庶長、十八級為大庶長。此九級相當於列國的卿位。

    十九級為關內侯、二十級為列侯。此二級相當於諸侯,國家須裂土分封。國中官民百姓,非立功者不得封爵,公室宗族亦不得例外。奴隸斬殺敵人首級一顆,可贖其身為民。百姓斬殺敵人首級一顆,可得爵位一級。斬敵首級多者,依次論功封爵,雖身為奴隸,積功多者,亦可位列於大夫之爵。臣民之田宅奴隸妻妾多少,亦依爵位而定。無爵者不得多佔田地,不得多使奴隸,不得多娶妻妾。其多者收歸國家,賞與有爵之人。

  • 2 # 駿德先生

    當時秦國是透過士兵在戰場上殺敵立功來晉升爵位的,一個普通計程車兵在一次戰爭當中殺了一個人之後將人頭系在腰間帶回軍營,將軍就會給你升一級爵位。你從戰場上帶回來的人頭越多,爵位就越高。這就像你打遊戲一樣,每殺一個人就會提高一分,並會獲得獎勵。當時秦國將爵位分為二十個等級,分別是一級公士,二級上造,三級簪嫋,四級不更,五級大夫,六級官大夫,七級公大夫,八級公乘,九級五大夫,十級左庶長,十一級右庶長,十二級左更,十三級中更,十四級右更,十五級少上造,十六級大上造(大良造),十七級駟車庶長,十八級大庶長,十九級關內侯,二十級徹侯。

  • 3 # 張不叄讀秦史

    說到秦國的軍功爵制度,大家都知道斬首換爵位,但這僅僅是其中的一項內容,這也很好理解,如果光靠砍人頭就能得爵位,真要打起仗來,士兵們首先在意的肯定是自己能不能搶到人頭,而不是自己的部隊打勝仗,這樣的情況下,就算吃了敗仗也能得到爵位。

    所以,軍官和士兵戰功的計算方法是不同的,士兵按個人功勞記,軍官的功勞則要按集體功勞來記,《商君書》記載:只有自己的部隊斬首達到30人以上,該隊的百將、屯長才能記功;攻城戰中斬首8000人以上、野戰中斬首2000以上,指揮的將軍才能記功,從軍吏到將領都可以得到賞賜:沒有爵位的就能得到“公士”爵,有爵位計程車兵可以各自晉一級爵位,大將、戰車上的御手和驂乘甚至能每人賜爵三級。《秦律雜抄》甚至明確禁止軍官們親自上陣:“其戰,百將、屯長不得斬首。”“故大夫斬首者,遷(放逐、貶謫)。”

    在其他領域對國家做出實在貢獻,同樣也會受到表彰。比如秦始皇四年規定,民眾繳納1000石糧食,就可以得一級爵位;又比如秦始皇時期的幾位大商人烏氏倮、寡婦清,因為向國府資助了許多財物,也可以得到表彰,甚至能因此受封君侯。

    還有一些情況,是官府為了鼓勵民眾參與生產建設而放開了授爵限制,比如長平之戰時,秦昭王為了確保這場大決戰的後勤,曾經親自趕赴河內,給當地百姓每人賜了一級爵位,然後徵發所有年齡在15歲以上的男子趕赴前線當壯丁;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也多次給移民們授予爵位。

    最後,秦朝剛統一時,為了拉攏人才,也會賜給對方高爵。比如秦始皇曾把孔子的後人孔鮒封為文通君,和他情況類似的還有白起的後代白仲(被封於太原)、崔杼的後裔崔意如(東萊侯)、五馬侯令狐範、東陵侯召平等不少人。

  • 4 # 忠輝A

    升到一定級別就不能再繼續“提高軍銜”了。不是你殺了20個敵人,就能被授予“元帥”、“大將”、“上將”等高階軍銜的。那樣“將軍軍銜”就滿天飛了。一般到“中校”就最高了,例如“薛仁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入職第一天怎麼給人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