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澤府
-
2 # 區域拒止
就目前來看,能夠達到這一要求的轟炸機可能還沒有生出來!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發動機問題。拿B2來說,它為了達到最大效能的隱身能力,將進氣道放在了機體上面,採用無加力發動機,並且將平尾、鴨翼等砍掉,這也就造成了氣動能力的不足。如果想要達到戰鬥機的標準,進氣道就絕對不能放在上面,鴨翼等動力系統也要重新加到上面去。其二是成本問題。轟炸機主要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彈藥投放平臺,另一個是核威懾巡航。在這類情況下,把導彈做的又快又難以推測,可比做飛機簡單的多了。飛機做到五六馬赫就是極限了,再快,就要超過人體的承受範圍了。
並且跟大眾認知不同,飛翼佈局在解決著陸構型增升問題之前,巡航氣動效率並沒有革命性提高。隱轟選飛翼主要是隱身需求,氣動上效率並不是革命性的,如果需要超音速或低空突防,飛翼就辦不到了。飛翼的構型決定了沒法用傳統後緣增升手段(俯仰力矩問題),前緣襟/縫翼效果也有限(著陸姿態限制),放寬靜穩也有限(高迎角恢復限制),到最後著陸Cl只有0.7-1左右。這麼點升力係數就只能靠加大翼面積來保證安全著陸速度了,造成的後果就是最小阻力速度和翼載偏低,在實際需求的巡航速度下(一般為跨音速)升阻比離最佳升阻比很遠。即使沒了機身的浸潤面積,大了很多的翼面積也抵消了大多優勢。
飛翼構型CG
即使對輕/小型無人機來說,低速飛翼最佳化到25左右的最大升阻比,20左右的巡航升阻比幾乎就是極限了。繼續擴大展弦比極可能遇到抖振、反舵等問題,或者為了避免這些問題需要極大的結構代價,畢竟飛翼必須有後掠角。而常規佈局平直翼可以輕鬆做到更高的翼載,在復材加成下得到極高的展弦比,現代滑翔機能在4g可用過載+極低著陸速度的前提下做到60甚至更高的升阻比,堪稱恐怖。當然飛翼是很有潛力的,如果有經濟的方法解決著陸構型增升問題,飛翼的未來會非常光明。
在現有飛翼佈局轟炸機中,B-2轟炸機具有高空隱身突防能力,但氣動效率遜於圖-160。圖-160有高超音速突防能力,隱身效能不及B-2轟炸機。請問現在是否有兼具高氣動效率和高隱身性的轟炸機呢?
回覆列表
中國轟20具後發優勢,恰已經熟悉掌握了隱身的技術優勢。想必已經總結了B2和圖160兩者之長。目前遲遲沒有行動大概萬事具備, 只欠東風。這個‘東風’短版非‘心臟’莫屬矣。但縱觀世界形勢尚處在勿急狀態,不仿在幾扻發動機中擇優選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