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股不踩坑

    根據中國目前大多數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主流趨勢主要有四個:

    1、 產業聚集度越來越高,頭部企業份額會更大,中小企業日子更難過;

    2、 各類平臺型企業頻現,未來大多數個體經營者、自由從業者和小微型企業,主要在各大平臺上開展業務。平臺會大力扶持,但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平臺上的企業做大;

    3、 名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自由從業者數量增多,競爭很大、機會也多;

    4、 大型產業集團跨界打劫更加頻繁,中小企業的路子只有兩條:要麼被整合到某個大型產業集團的業務體系內,要麼單打獨鬥被弄死。

    簡而言之,要麼做到行業top3,要麼找個靠譜的平臺庇護,才是中小企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式。

  • 2 # 老酒倌

    大品牌有大品牌的消費群體,小企業有小企業的消費群體,只要有人,就會有不同的消費層次。狗不理為什麼退市,因為它的消費群體在萎縮,有一部分選擇更低一點的場所和品牌繼續消費。

    我的家鄉是名酒產地,雙溝和洋河,兩大名酒定位都是中高階,底下的小酒企,各顯神通,活下來的也不少。地方的酒企,價格不高,品質非常好的企業也有。老百姓都會選擇小企業的酒,只要它的品質有保證。同樣的品質,大品牌兩百塊錢的酒,小企業,三四十塊錢的酒就能達到。朋友圈聚會,沒人會喝大品牌的,都知道怎麼回事,所謂的品牌溢價,是溢價不懂行的。所以說,我倒不看低小企業的未來,倒是隨著消費者的覺醒,那些大品牌,一旦失去溢價能力,會迅速衰落。

    所以,小企業不要盲目跟風,只精耕細作自己能動銷的市場,把品質和服務做好,未來大有可期。

  • 3 # 喜智囊

    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及就業最重要的一股中堅力量,但是從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行為習慣,獲取資訊的習慣......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唯獨沒變的是老闆的思維沒變!

    當下中小型企業要想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發展得更好,首先要從思維上轉型升級,必須從傳統思維轉向移動網際網路思維,從以產品主中心的思維到以人為中心的思維,從客戶思維到流量思維的轉變,否則只會逐漸被淘汰。

    1、以人為中心;

    2、打造個人IP;

    3、靠譜的產品;

    4、靠譜的團隊;

    5、打造全網營銷體系;

    6、打造全網信任體系;

    7、打通線下渠道;

    8、線上線上造勢;

    9、打造自己的流量池及粉絲池;

    10、搭建全網矩陣引流體系。

    最後,必須摒棄“賣貨思維”!

  • 4 # 平平大小姐

    中小企業的路在何方:

    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外需下降、環境成本加大、人民幣升值被認為是導致目前中小企業困難的罪魁禍首,與之對應的是《新勞動法》的頒佈,國家的外貿退稅以及環境政策等方面宏觀調控和人民幣匯率的不斷上升的宏觀經濟背景。有相當數量的加工製造型企業和進出口貿易企業,不得不面臨同樣的局面:訂單減少、收入銳減、產品積壓、運營成本增加以及資金緊張等等,有一些企業則不是缺少訂單,而是有了訂單卻不敢接受,或者由於上下游供應商出現財務問題而受牽連。可是在另一方面,有資金困難的中小企業想融資卻困難重重,或者企業主本身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如何擺脫困境。總之,這個冬天非常冷

  • 5 # 陳家二少爺

    外患內憂:擠垮中小企業

    (一)外因是中小企業陷入危機的引爆點

    中國中小企業所面臨各種發展障礙,從外部影響因素來看,2008年上半年全國非正常倒閉6.7萬家規模以上中小企業主要受到銀根緊縮、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大幅升值及美國次貸危機造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

    1、銀根緊縮

    2007年,為了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央行採取了緊縮型貨幣政策:6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10次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加大央行票據發行力度和頻率;啟動了定向央行票據和特種存款等創新型工具;加強對商業銀行的視窗指導和信用貸款政策指引。

    進入2008年,中國面臨的宏觀調控形式依然嚴峻,在貨幣、信貸、外貿順差、物價等資料均高位執行的情況下,加上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逐步擴大和國內的冰雪災害的交織影響,中國宏觀調控與從緊貨幣政策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因此,未來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央行2008年上半年依舊延續施行2007年以來的緊縮型貨幣政策:6次以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嚴格執行信貸額度管理。

    在貨幣政策從緊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將貸款集中投放給大型企業,客觀上造成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從而使中小企業的資金鍊“吃緊”,加劇了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

    2、原材料價格高漲

    2003年以來,國內投資熱潮高漲,房地產、汽車、鋼鐵、水泥、石油等行業的投資增長速猛。經濟快速增長以及各行業加大投資,使國內需求達到了近10年來的高峰,從而刺激了市場對石油、鋼鐵、水泥、塑膠、橡膠等原材料的需求,導致相關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

    隨著石油、鋼材價格的上漲,特別是石油產品價格的一路攀升,以石油下游產品為主要原材料的紡織、服裝、製鞋、樹脂工藝等中小企業的企業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生產經營受到較大影響,眾多中小企業不堪重負。

    3、勞動力成本上升

    2008年,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後,原本用工極不規範的民營企業面臨新的壓力。按照新《勞動合同法》規定,企業需要和員工簽訂正式的協議,需要承擔員工的保險等多項費用。由於保險不可轉移,在大部分民營企業中,員工直接要求將保險算在工資裡。新的費用明顯增加了企業的資金壓力。

    4、人民幣升值

    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價格上漲,再加上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和貸款利率去年的連續上調,使得本來就不具備強大競爭優勢的中小企業生存狀態十分艱難,而人民幣匯率的持續升值,使得中小企業更添煩惱。

    中國自2005年匯率體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升值累計達6.3%,在進一步加大的升值壓力下,中國中小企業,尤其是出口中小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輕者增加生產成本,影響本來就因薄利多銷而收效甚微的盈利邊際;重者直接影響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人民幣升值對不同技術水平的企業以及不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的影響差別很大,對低技術水平、低附加價值的產品或主要靠價格競爭的中小企業,影響較大。一些傳統產品由於款式、技術含量不高,能夠持平已算不錯,大都只能減價促銷,下跌幅度為1%—6%,如茶葉行業,因競爭激烈、管理混亂、進入門檻低,一些中小企業只要能賣就行,很難有議價能力。

    5、外需不振

    次貸危機使中小企業面臨更嚴峻的考驗。美國次貸危機使與次貸有關的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由於中國外貿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貿易順差國,隨著美國經濟的衰退,尤其是美國消費的下滑,對中國出口乃至產業影響都很大。因為,美國消費支出佔GDP的73%。近期,廣東有2萬家—3萬家大小工廠倒閉,全國有20%的紡織企業出現虧損。在廣東東莞,與美國房地產業相關度較高的傢俱、燈飾工廠首先受到了衝擊,傳統出口量很大的鞋子、服裝陷入低迷狀態,這種情況進一步波及其他消費類產品。

    (二)內因是制約發展的瓶頸

    從中小企業的內部環境因素來看,資金、人才、技術、管理等薄弱環節是制約中小企業自身發展的瓶頸。

    1、融資渠道不暢

    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資金問題更為緊迫,融資仍是中小企業發展中最刺手的難題。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中小企業內部管理鬆散,財務制度不規範。

    不少中小企業沒有建立和健全完善的財務會計制度,內控制度不嚴,報表賬冊不全或者存在多套表等現象,財務資訊披露意識差,缺乏透明度和必要的監督,這難以符合商業銀行的貸款條件。

    第二,中小企業不注重信用積累。

    很多中小企業不重視企業的信用積累,普遍信用觀念淡薄,欠息、逃債、賴債等失信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中小企業整體信用不良,融資成本高的局面;有的在資金不足、生產狀況良好時想不到信用積累,與銀行、投資機構、擔保公司沒有建立合作關係,而等到企業急需自己擴大生產或生產經營中發生資金週轉困難時,往往因為銀行和投資商前期未介入,企業缺乏信用記錄,致使貸款和投資審查的週期過長而使企業陷入困境。

    第三,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經營風險較大。

    中國中小企業多數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資產規模小,實力弱,人才缺乏,產品、技術、市場還存在不確定性,抗風險能力弱,面對不斷更新的市場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缺乏抗衡力,破產倒閉的可能性和頻率較高,很難吸引商業銀行的貸款。

    第四,中小企業缺乏適宜的可抵押資產,影響間接融資。

    中國抵押市場不夠發達,作為抵押標的物的資產,如地產、房產及其他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等,一旦進入拍賣、轉讓程式就會受到很多制度性因素的制約,其轉換成本很高,極大地限制了抵押物品的流動性,使得抵押品難以轉換為金融部門的現金流入,而且中小企業在提供抵押品方面更是處於劣勢,如固定資產少,土地、房屋等抵押不足,流動資產易發生物質形態變化,無形資產難以量化等,很難符合金融部門的要求而獲得企業發展所需資金。

    第五,金融機構因素。

    首先,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貸款激勵機制不足。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規範,資訊透明度低,貸款頻率高,額度小,風險大,導致金融機構發放單位貸款的經營成本和信用風險水平較高;加之國內銀行實施的貸款個人負責制,要求發放貸款的信貸員完全負責貸款回收並實行嚴厲的風險責任追究和懲罰制度,抑制了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積極性。

    其次,金融機構信用評級系統不完善。這造成銀行與企業之間資訊偏差,導致了銀行對中小企業借貸現象,使信用程度不高的中小企業難於取得貸款;許多有專案有盈利的企業難以籌措到必需的資金而不能最大規模地發揮其能力,因此,融資問題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再次,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可操作性水平低。商業銀行從其融資成本角度考慮,在現有融資工作中明顯表現出一定的規模偏好;由於小額的資金投放和大額的貸款需要付出的交易費用相差無幾,企業無論大小,其資質、信用程度、經營狀況、產品的市場前景、還貸能力、信用風險等,都需要銀行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調查和評估;中小企業雖然規模小,但對商業銀行來說可能比貸放規模大的企業還要費力費時,且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因此,商業銀行受自身條件限制,無力兼顧這些沒有利潤而風險很大的“小買賣”。

    第六,國家政策因素。

    首先,相關金融法律不完善。2003年初實施的《中小企業促進法》規定,中央銀行應當加強信貸政策指導,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各金融機構應當對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支援,努力改進金融服務,轉變服務作風,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這對中小企業來說,表現在法律上已取得了公平金融扶持待遇的地位。但事實上政府的大企業戰略使銀行借貸的重點及國家的優惠政策一般放在國有企業的改革上,大量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中小企業因此很難獲得銀行信貸。

    其次,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力度不強。如中國已經設立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和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基金,但每年只安排10多億元,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從1999年開始,到2004年5月,針對個人創業的小額擔保貸款全國也只發放18億元,相對於中小企業的巨大資金需求,只能是杯水車薪。

    再次,部分法律法規建設滯後。1999年,國家經貿委釋出《關於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的知道意見》,標誌著以貫徹政府扶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正式啟動。

    第七,信用擔保因素

    據調查,中小企業因無法落實擔保而拒貸的比例高達23.8%,因無法落實抵押而發生的拒貸比例高達32.3%,二者合計總拒貸率高達56.1%,但面向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業發展還難以滿足廣大中小企業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政府出資設立的信用擔保機構通常僅在籌建之初得到一次性資金支援,缺乏後續的補償機構;民營擔保機構受所有制歧視,只能獨自承擔擔保貸款風險,而無法與協作銀行形成共擔機構。

    2、人才建設面臨挑戰

    人才是企業的核心。中小企業的人才建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尤其在吸引人才方面面臨諸多困難,而這些困難都是源於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

    第一,企業規模小、穩定性差。

    企業規模小,整體實力弱於大企業,這使得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難以提供高薪、高福利來吸引人才;穩定性差,環境的變化,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比對大企業的影響大的多,所以對於人才而言,在中小企業發展的風險要高於在大企業。

    第二,行業廣、地域性強。

    中小企業分佈在各行各業中,對人才的需求更具多樣性和複雜性。中小企業往往活動範圍不廣,地域性強,尤其是人員的構成更具有明顯的地域性,有時容易形成排外的企業氛圍,不利於企業引進新的人才。有的企業位於中小城市、城鎮,甚至偏僻的地方,很難吸引人才。

    第三,企業對個人依賴程度大。

    企業穩定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是至關重要的,持續正常的運作必須依靠完善的制度,而中小企業更多地依靠每個人的能動性,對個體的力量依賴性更大往往沒有一個系統的、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也沒有一個持續的、完整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這也不利於中小企業人才的建設。

    第四,缺乏良好的企業文化。

    大多數中小企業不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員工缺乏共同的價值觀念,對企業的認同感不強,往往造成個人的價值觀念與企業的理念的錯位,這也是中小企業難以吸引與留住人才的一個重要原因。

    3、技術水平低下、創新能力不強

    據調查,有超過半數企業的50%以上的裝置屬於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水平,有超過20%的企業其50%以上的裝置屬於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水平。而中外合資企業的裝置水平明顯高於其它各類所有制企業,其超過半數企業的80%以上的裝置屬於上世紀90年的技術水平。在技術創新方面,發達地區明顯高於其他地區。從研發部門設定來看,發達地區最高為32.1%,不發達地區為25.9%,創新投入佔銷售收入分別為5%和2%—3%,新產品銷售額佔總銷售額分別為20%和5%—10%。由資料顯示,中國中小企業創新的總水平都比較低,這是由於企業沒有形成優良的技術創新環境和氛圍、缺乏技術創新的物質投入、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人才流動性強,導致企業技術創新困難。

    4、管理效率不高

    中小企業的戰略核心是“業務”,生存是第一任務,這就導致中小企業很少關注職能工作。中小企業的資訊水平普遍較低,市場資訊不靈,不能開發設計和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或是找不到具有合理回報的專案,投資利潤低,因而缺乏投資熱情。中小企業市場營銷和資本運營能力不足,生產質量管理不嚴,影響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對於重大事件缺乏科學決策,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和集體決策機制,導致中小企業的管理效率不高。

  • 6 # 李世凱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的,為什麼這麼說呢?網際網路的發展告訴我們,以後的公司將會只有小微企業,也就是幾個人的企業,其他人都是合夥人制,馬爸爸也說過,很多大佬都講過。(度娘都可以查到)

    但是怎麼減負呢?智慧的發展和自媒體,社交化的普及,大家即是消費者,又是商戶,有買也有賣。18年到19年全國成立了不少新零售機構,裡面大部分說的就是社交化裂變,賦能等等,其實這個平臺就是一個媒婆,給一些企業牽紅線的。

    現在的企業不像以前了,很多制度,很多條款,現在都扁平話了,因為個企都是為老闆賺錢的,(利益是商業追尋的目的)也就沒必要要那麼多沒必要的浪費了。

    我之前跟一個化工的老闆聊過這樣的話題,他就是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資源創收和拓渠道,走平臺,利潤太低,大部分給了平臺,跟著自己的員工都苦哈哈的,所以後來,他乾脆把資源都給了公司的員工,整體把自己變成了平臺,員工可以盡情的利用平臺的一切資源,只是有些需要收費而已,但是員工的激情跟狼似的。公司利潤看著少了,但是老闆輕鬆了,業績額提升了,這只是一個案例。

    中小企業其實只有做好裂變,做好後勤,做好平臺才會走的更遠,才會聚人,才會聚財。捨得道理,老闆員工化,公司平臺化,員工老闆化。

    不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科技行業,大家都需要流量,怎樣把流量和精準客戶挖出來才是要研究的。

    希望有幫助,大家可以提出意見一起探討,可能片面,共勉!

  • 7 # 史永翔商學院

    文章摘要:網際網路經濟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衝擊下,中小企業轉型之路緊迫而重要,傳統企業消亡論一度悲觀漫延,中小企業到底會不會消亡?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的方向在哪裡?又該如何實現呢?

    從1998年中國第一次提出了產業結構調整起,到現在的十幾年間,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創新的提法步步深入,但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卻是愈走愈艱難,企業的困境與企業家的困惑越來越顯而易見。

    網際網路經濟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衝擊下,中小企業轉型之路緊迫而重要,傳統企業消亡論一度悲觀漫延,中小企業到底會不會消亡?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的方向在哪裡?又該如何實現呢?

    一、中小企業不可能消亡

    首先正本須溯源,中國中小企業是在20世紀八十年代末,國家在研究如何分流安置國企改革下崗職工的背景下應時而生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下崗職工再就業人群成為各個行業中小企業的建立者,他們有著靈活性,也能敏銳地感知市場前沿的風向與變化,在一段時期內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目前全國中小企業有近千萬家,這些中小企業解決了全國75%以上的就業崗位。中小企業在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分別佔到總量的60%、57%和40%;流通流域的中小企業佔全國零售網點的90%以上。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中最為活躍的力量,也是創新發展的生力軍。這可以說是中小企業的前世因緣,但是現實狀況呢?

    由於中小企業誕生的背景和發展環境因素決定了他們所一貫秉承的低成本理念,在當前的經濟結構深度變化中,越來越遭受經濟新思維的衝擊,越來越顯示出窘迫性。

    “質優與價廉”的商業哲學,需要企業在科技創新和科學管理上要效益,但長期以來,往往成為多數中小企業的表面哲學,中小企業大多數出於資金壓力和對技術創新的忽略,在技術創新方面拖住了後腿。在當前的經濟變革中,疲態盡顯,這也是目前中小企業所面臨的主要的困境,發展乏力,沒有方向,也找不到突破口。

    但中小企業也不可能消亡。經濟下滑觸底的過程還將持續一段時期,這種增長壓力,也恰好給中小企業一個從自身進行被動調整的時機,在生死存亡的轉折點上,只有進一步大膽創新的企業,會迎來生機。

    正像張瑞敏提出的那句話:“自殺重生,他殺淘汰”,經濟觸底的過程,會讓一部分真正有實力、有智慧、有魄力的中小企業發掘出全新增長空間。這一部分走出迷茫期,走向轉型升級創新的企業,有望從傳統實業嬗變成“新型實業”。關於“新實業”有不同的闡釋,最基本的一點,還是要迎合網際網路發展的趨勢,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突出產品的定製化過程。以關注品質、快捷、定製為特點,新實業是中小企業轉型創新方向上的一個焦點,需要做深入的研究與突破。

    二、困境中的三個轉型方向

    從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我們可以推斷其應當著重突破的三個轉型方向。

    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與困惑多種多樣,基本上可以歸結為三個大的類別,即:一是成本困境。原材料不斷上漲,勞動用工成本節節攀升、企業利潤持續下滑,多數中小企業經營困難;

    二是融資困境。由於中小企業的先天條件與自身信用問題,金融行業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夠,國家也缺乏專門從事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服務的政策性銀行,中小企業貸款普遍非常困難。中小企業透過發行股票和債券融資的渠道也不暢通,上市融資更是鳳毛麒角。企業發展後續資金沒有保障,社會融資成本太高,讓多數中小企業難以承受;

    那麼,針對這些基本的困境,中小企業可以精確地尋找到自身轉型升級的方向。

    1、 網際網路轉型

    國家提出的“網際網路+”戰略,就是為企業的轉型提供了一個可以搭乘的高速列車。企業在後端,網際網路成為前端工具和出口,在與網際網路的連結過程中,從而對企業生產工藝、產品品質、集約管理、成本管控、需求把握等提供了全方位的武器。

    即使是在商業模式上,網際網路思維,也給企業再造商業新模式提供了借鑑和啟迪。所以,中小企業應當有破釜沉舟的勇氣,深入變革企業生產模式、管理模式、流程模式、交易結構等,從而在使用者層面、企業層面、產品層面搭建起完整的價值鏈。

    2、 技術創新

    在技術創新的突破上尋找企業發展的突破,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在過去近二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重視人才與科技創新的企業,在當前的經濟變革中遭遇的壓力普遍要輕得多,原因是技術創新始終會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實施技術創新的前提是勇於變化,不能拘泥於即有的成果上,永遠要錨定客戶需求,創新更能滿足使用者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技術創新更多地有賴於研發的資金來源,這對於中小企業以往所秉持的商業哲學來說,可能是不可承受之重。但是,樹苗不能停止生長,始終要長成參天大樹,如果侷限於利潤的層面,只能保持一時的發展,而無法保持持續的成功。所以,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更多的是要從企業負責人思想層面進行創新,創新對企業發展的認識和對未來目標判定。

    3、 模式創新

    這個模式創新,即包含商業模式的創新,也包含企業價值再造。

    在商業模式上,網際網路的衝擊已經為中小企業上過很深入的一課,變化則生,不變則死,這是中小企業家們普遍的認知。

    在企業價值的再造方面,我們通常從產品價值的打造會進入到企業品牌價值的打造,從而提升企業的影響力和附加值,這是無形資產。而從商品價值到品牌價值的全部內涵,則構成了一個企業的內在價值。這也值得中小企業借鑑與思考。

  • 8 # 西格瑪的化學

    其實,小企業有小企業的活法,一個公司的存在,意義在於滿足某些市場需求,只要能夠切切實實滿足某些市場需求,不論公司大小,生存以及發展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核心在於發現市場需求,高質量地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公司內部管理要節約成本,不要浪費一分錢,浪費錢就意味著公司的客戶浪費錢,因為公司的錢不是自己印刷的,而是客戶付出。

    我親眼看到一家廣告公司的成長,用5年時間,從30人擴張到200人,業務越做越大,30多人的時候,老闆辦公室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房間裡,光纖都不是很好;做業務卻非常細緻,有一次,列印一份檔案,發現負責列印的員工,排版不好,字型也不好看,老闆一點點指點員工如何去排版,字型調整怎樣更好看,並且要求負責管理人員組織培訓,要做一個系統的排版培訓,每個人都要加強學。有一次一起出去吃飯,路上看到一個廣告, 他覺得很有創意,立即從不同的角度拍下來。這是親眼看到成長起來的公司。後來,外面可以看到廣州有些很有創意的廣告,就是他們做的。做到200人的規模後,辦公室也是很樸素的。特別節省。成本節約,做產品細緻,不斷學習,這樣公司發展是很自然的事。

    像大型的上市公司,東方雨虹也是很節省,辦公樓在小區裡!而有一個上市公司,規模稍微起來之後,老闆就開始飄了,大規模搞建築,花幾億建辦公樓。以前格力的創始人朱江洪,一九九幾年,在香港買百來斤的機器軸承,都是自己扛著去碼頭,根本不捨得打車去碼頭。

    還有看到一些剛成立的公司,開張幾天就看到它會倒閉。有一家想做網際網路中介業務的公司,從選辦公室開始,處處浪費,比如,員工還沒有招好,也沒有確定能招幾個人,就租下一個很大的辦公室,每個月花2萬多的租金,購置辦公傢俱更浪費,一口氣買20多個人的辦公桌椅,開業之後,發現業務開展艱難,招來的人,做不了幾天就走,最後能做的人遠遠達不到20多個,每個月入不敷出,然後裁員,換租金便宜的辦公室,高價買來的辦公座椅,相當於以廢品價處理,以買入價的10%處理掉。這種公司就很難存活,市場需求沒有搞明白,內部揮霍,入不敷出,沒辦法生存。

    公司只要找準了市場需求,高質量地滿足市場需求,低成本運營,小企業可以做到很好,甚至做到很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錢,長得不帥?也能有女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