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麗姐92091276
-
2 # 草原獨狼
迷信實際是指相信的狀態,處於痴迷,不加思索,沒有戒備的無條件接受的狀態。迷信心理是指造成迷信狀態的心理因素。如果有迷信心理,那麼就要分析產生的原因。透過分析心理產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去應對。
首先看青少年迷信產生的心理因素是什麼。本身好奇、愛玩的青少年起初以遊戲的心態對某些事情產生好奇,但時間長了,一旦缺乏引導,就可能陷入沉迷狀態而誤入歧途。由於青少年正是世界觀、價值觀和信仰形成時期。信仰本身是一種艱苦的信念追求,需要毅力和耐心,意志薄弱者一般很難有堅定的信仰,在搖擺不定中容易相信別人的勸導,也容易透過旁門左道表達自己的意願與預測自己的未來,這就會使一些人不知不覺走入迷信的怪圈。可以看到,青少年迷信主要是由於好奇,同時又不具備完備的判別能力。如果青少年迷信,需要積極引導,諄諄勸戒。
再看大學生的迷信產生的心理是什麼。
大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特殊階段,其心理發展尚未成熟,人生觀、世界觀也未完全形成,自我認同危機仍然存在。青年期又是人生最富變化、波動、激盪的時期,處於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容易導致心理負荷和心理承受力之間的平衡失調,產生一些心理偏差。如辯證思維相對薄弱,看待問題容易片面化、絕對化;情緒起伏變化大,容易衝動;自我評價不夠客觀,自我調適能力不強;雖有強烈的獨立意向,但仍有相當的依賴性。因而,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很容被形式各異的迷信活動所誤導,產生迷信思想與迷信行為。針對這些較青少年負責的心理因素,需要培養大學生建立正常的三觀,正確面對失敗和挫折,培養質疑精神和抗打擊能力。
還有老年人的迷信心理產生基礎。部分老年人由於知識匱乏,又存在祈福保平安等心理的影響,尤其是在對家庭成員、子女兒孫的平安、升值、考學等重大事件關鍵時期,極易產生迷信心理,尋找心理寄託。還有一些老年人因為老年的寂寞孤獨,尋找心靈寄託和慰藉。針對這樣的情況,一方面要加強老人的防範意識,另外要製造一種安全的家庭環境,多給老年人安慰、關懷。
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人群也有特定的迷信心理成因。不知這個回答是否滿意。
-
3 # Miss張小豆
與其說是迷信,還不如說是一個信仰吧。其實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不可以用人類現有的知識去解釋的,人類的世界實在是太複雜了,而且也有很多未知事件我們不能沒有辦法以現有的知識去解釋的就說它是不存在的,信仰這種東西也是如此。而且當你去和這些有信仰的人去溝通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所信仰的神會給予他們一種非常強大的信念,而這種信念正是支撐他們繼續活下去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對於那些對生活感到失望並且打算結束自己的生命的人來說,如果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信仰能夠去救他們的話,這也未嘗不是一個不好的東西呢。而且有一些人說自己不相信這個不相信了,只相信自己,那麼你相信自己的這一信念也就相當於是你的信仰了,只是你是一個現有的存在,而其他人所追求的信仰可能是你沒有辦法去體會罷了。因此,如果一個人迷信的話,我們也不要加以去評論,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會有自己所堅持的東西,只要她所欠缺的這個東西沒有傷害到他本人或者是周圍的人,那麼這個能夠支撐他整個生命的信仰,不管是迷信也好科學也罷,終究對他來說試衣間好的事情。另外,我們也不能總是以自己的角度和理解去批評,或者是干擾別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畢竟每一個人所經歷的事情都不一樣,當然對每一件事情說話來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多一些理解和尊重才是人與人相處之道。
回覆列表
不是每個人都迷信,只是有事的時候,給自己一心裡安慰,在說迷信也沒什麼,只要不是盲目的信奉就好,只要你有顆善良的心,到什麼時候都會有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