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些和絃跨度很大的嘛。難道要佔用一點最後一個音的時值,還是說小節線本身就會空一秒半秒。
2
回覆列表
  • 1 # 吉他小助理

    換和旋的過程長並不能成為佔用額外時值的理由。儘量加快換和旋的速度,跟上節拍器的節奏。

    有幾個方法分享:

    1. 強迫不能停,不能修改,一直往前想。之前練琴的時候養成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就是錯了就會慢下來甚至停下,重新從錯了的地方開始彈。自己彈著玩兒沒事,然而如果你在樂隊裡和別人一起合奏的話,你根本沒有機會改正錯誤,錯了只能繼續。我一開始跟老師jam的時候,錯音什麼的特別多,一錯就想回去改,等改好了都已經落下好幾拍了。自己一個人練的時候還好,然而這是跟別人合奏吶,你節奏錯一點點沒關係,但是如果這一猶豫就是兩三拍,那麼這次的合奏就廢了……所以後來練習的時候就跟著節拍器,錯了繼續,堅決不改。

    2. 找到一定的groove,音樂歸根結底還是不單純是聽覺感受,而且也是身體律動的感受。不跟節拍器練習,關注的更多的可能是指法、和絃、表情等等,然而一旦開了節拍器,就會想要對得非常整齊,所以重心放到了律動上。找準了律動,對於作品的表現力會提高非常多。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一首6/8拍的曲子,你開1/8的節拍器,3/8的節拍器,6/8的節拍器,3/4的節拍器練習,演奏效果是不一樣的,重音擺放尤其明顯。

    3. 提高練琴效率,慢練視奏。之前學過一個練習視奏的方法就是用極慢的速度演奏巴赫的作品,比如一個120的曲子,用30的速度或更慢的速度視奏,不過要保證能一遍過,基本沒有錯音。然而如果沒有節拍器,你很難憑自己的樂感彈這麼慢的速度。對!和快速一樣,慢速也是非常難彈的!可以自己試試看,一個90速度的曲子,彈到150和彈到30是差不多一樣難的,前者難在演奏機能,後者難在節奏感。不過這樣極慢速練 ️一個好處就是效率特別高,第一遍就能彈下來,然後一點點一點點往上加速度,一會兒功夫就可以練好一個曲子了,而且這個曲子你還是速度可調的,在任何速度下都可以演奏,可以防止形成肌肉記憶。個人感覺比中速甚至原速分手練完再合這種方法效率高多了。很多人反對用節拍器,說為了培養節奏感,個人完全無法贊同這個觀點。首先你得先有節奏感,其次才能透過練習來慢慢加強它。如果從來不用節拍器,那麼很可能你所謂的“節奏感”一開始就是錯的,練得越多,就在錯誤的方向上走的越遠。當然,太依賴節拍器也不好,樂隊排練的時候,也不是每拍都有click的,通常每個小節只有一個,提示大概的節奏就行。所以用節拍器的目標還是要培養自己的律動感,用身體去找感覺,一旦進入了groove裡,就不太容易走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微微一笑》的成功和阿里文娛有多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