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棋人棋道
-
2 # 久豔天華
一、母愛無疆無界,讓人流連忘返,揮之不去,流躺在血液裡。
二、愧對母親,無論怎樣做都不夠,更何況還沒來得及做。
-
3 # 宇麟321弘揚正能量
因為是母親辛苦懷胎10個月,用自己的子宮給胎兒建造了一個溫暖的宮殿,用自己的心血孕育了一個健康美麗的嬰兒。
兒,就是孃的心頭肉,娘就是孩子溫暖的搖籃,兒,就是娘至高無上的寶貝,娘就是孩子永遠的依賴和永遠的信任,兒,再怎麼長大,在娘眼睛裡是永遠需要她老人家疼愛的孩子。
有娘在,人們就會覺得在這個世界上不孤單,因為有娘無時不刻地在無私的惦記著你的安危,惦記著你的冷暖,惦記著你吃飽了沒有,惦記著你的媳婦和孩子……
你就會覺得有了母親這道溫暖的屏障在時刻護佑著你,什麼樣的困難險阻在你面前都不是菜。
所以啊,兒和娘之間的血肉親情永遠是打斷了骨頭也連著筋的存在。
正因為母親的愛是無私的,永遠不會摻雜任何利己或者功利的成份的,所以啊,人們在遇到困難險阻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地呼喊“媽呀”,這奇怪嗎?一點都不奇怪的。
就連男女婚姻也是這樣形容:男歡女愛,通俗地講,就是男人為性而結婚,女人為愛而走進婚姻的殿堂,不是嗎?當年輕的妻子作了母親,她的愛大部分賦予給孩子了,還有句俗話:寧跟要飯的娘,也不跟作官的爹,就是說,一個母親,就是窮到要飯了,她也要讓自己的孩子過得溫暖舒心,而父親對孩子的疼愛照顧相比母親就遜色多了!
我想,這就是大多數人彌留之際,或者遇到困難險阻都會想念母親,並不由自主地呼喚媽媽了!
-
4 # 武當散修採藥翁
人在彌留之際想念母親,很正常。首先,要從人在娘肚裡說起:十月懷胎,人在娘肚裡呆了10個月才出生,出生後又吃娘奶1年或一年多。要知道聽吃之奶汁是孃的血所變。如若不信,可將奶放到太陽下曬,奶汁會變成紅色。所以,人們在彌留之際會想念母親!即使在平時,人們身體受到嗑碰痛疼,首先就會發出“噯喲,媽呀!″從沒有聽到噯喲,爹呀!這聲呼叫無論中外,男女老幼概莫能免!!!
-
5 # 實小老顏
母親是生身的親人,母愛是最崇高的!人的一生,接觸最多最頻繁最密切的就是母親。所以母愛是不可代替的。一個人在患病或彌留之際,自然而然會想起母親,懷念母親,這是人之常情。
-
6 # 春又來1979
男的在外工作,兒女跟當媽的從小在一起、在一起的時間更長,更依戀老孃,更懷念這種溫暖、更願意沉浸在這種溫暖裡。
-
7 # 使用者244307549461
這種情況多半是童年時母親給予的愛很多,尤其男性有這種表現的居多,因為男性偏脆弱。越是童年缺少關愛的人依賴性越少,越堅強,抱怨或恨父母的人相對少些,但這種成長適合中年人。而40歲以下的人自我意識很強,如果他們的童年愛得不到滿足會轉化為抱怨、疏遠和恨。時代不同,成長的環境不同,社會給予的認知不同,遇到災難疾病時自會有千萬種不同。
回覆列表
每個人都從母親那裡來的,從孃胎那來的,從小芽長成人形,從小兒養成人,過程艱難曲折。及老了,又退化了,思維又嬰兒化了,不覺間念母親了,只有母親無怨無悔,無條件呵護你,是能把命給你的唯一人啊!所以人彌留之際唸叨媽媽是天然的,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追隨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