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
2 # 識小錄
孔廟祭祀大典上的祭品主要包括幣帛、牲牢、酒、粢盛以及其他的眾多祭品。
1,幣帛。
幣帛就是絲織品。古人通常會將帛束成一捆一捆的,每一捆的帛有二丈,十端為一束,稱為束帛。
2,牲牢
牲是古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祭品,絕大部分的大小祭祀,都會用到牲,孔廟祭祀也不例外。對於祭祀用牲的選擇,古人非常重視,會選擇那些比較肥美且毛色純淨的牲,並且牲體要健康,沒有病變或者創傷。《左傳》中就記載了魯國的一次祭祀,因為祭祀用牲被老鼠咬傷而影響祭祀活動正常進行。這說明古代祭祀儀式中,對牲的重視程度相當之高。
在孔廟祭祀中具體怎麼用牲也有不同。明清以前多根據古代的解割牲體的方法,包括豚解七體和體解二十一體。所謂的豚解七體就是將牲體分為四肢、兩肋、一脊背共七個部分,而二十一體則是在七體的基礎上,將每塊再分為三塊,就成了二十一塊,另外牲首(牲的頭)是單獨使用的。而明清以後,則通常用全牲,就是將牲的內臟挖出來以後,不再解割牲體,直接把全牲拿上去祭祀。
3,酒
酒亦是大多數祭祀禮中不可或缺的祭品。古人祭祀,都有主祭者向神明獻酒的儀式。古代的酒,大體可以分為五齊和三酒。所謂的五齊是指"泛齊"、"醴齊”、“盎齊”、“緹齊”、“沈齊”這五種酒,他們在清濁程度上不同。而三酒則是事酒,昔酒和清酒,在釀造時間上有所不同。
孔廟祭祀基本上就是用的這兩類酒,不同的朝代則有具體不同的細分。
4,粢盛。
所謂粢盛,就是稻粱黍稷等一類的飯食。古代的禮器常常是鼎和簋配套使用,其中鼎專用來盛肉食,而簋則專用來盛飯食。這也說明了古代祭禮中,飯食和肉食(或者說牲牢和粢盛)都是不可或缺的祭品。
5,其他。
孔廟祭祀中除了以上一些核心祭品,還包括了其他許多東西,比如羹,各種調味品,各種乾肉、乾果肉等等。
每年的九月,山東曲阜以及各地的地方孔廟都會舉辦盛大的祭孔祀典。在祝文中人們往往喜歡用“時蔬鮮果”這樣的詞彙來描述祭品。但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美食大國,祭品真的只有些蔬菜水果嗎?那豈不是辜負了我們對美食的熱愛,更何況孔夫子自己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呢?(曲阜孔廟祭孔大典)
還別說,祭孔所用的祭品當真不負天朝名望。民以食為天,聖人自然也是如此,據《太常續考》卷一所載,祭孔所需的菜品就有三十種之多。大致可以分為湯羹類、谷飯類、麵點類、肉脯類、蔬果類等幾大類。小編今天就帶大家學習一下這三十道祭品美味的烹製方法:
(祭孔大典所用祭品)太羮:祭品中的第一道羹食,需要將犢牛洗淨後煮湯,待火候一到撇去浮油,湯內不加任何佐料用銅勺盛入登內。
和羮:牛肉煑熟切塊,然後用鹽、醬、醋、油、芹菜、韭菜拌勻。再用豬腰子切作荔枝狀覆蓋在拌勻的牛肉上,臨祭時用熱的淡牛汁澆在上面。黍、稷、稻、粱:此四道飯依次用黍米、稷米、白粳米、粟米揀過幹、圓、潔浄的,在滾湯中煮過後撈起,如平常做飯一樣。鉶鹽:用篩過的潔淨白鹽在模具中印作虎、山等形狀。鰝魚:用白魚一尾,以十兩至十六兩者為佳,宰殺後清潔乾淨,用少許白鹽醃,再曬乾備用。臨祭時用溫水清洗浸酒。棗:以紅棗或膠東阿棗為佳,蒸後去皮。慄:選大栗子去皮。榛仁:以色白淨者為佳。菱:用菱米或鮮菱。芡:一說即雞頭,一說為潔白的芡實。鹿脯:用活鹿宰取一斤一塊,切成方形。然後以鹽、醬、姜、花椒佐之煮熟曬乾,臨祭時加蒜炒。白餅:用小麥麫製作,裡面用白砂糖為陷印作餅子。另一說以白麵與油、蜂蜜和好,擀作餃子皮狀,以蜂蜜、榛子,菱角為餡。黒餅:其他如白餅一樣,只是面改用蕎麥麵。糗餌:用粳米粉和成面,以梔子水浸過後蒸熟印作餅子。粉餈:用糯米粉和成面,蒸熟後杵成年糕一樣,切成大方塊,晾涼後切成小方塊。菁菹、芹菹、筍菹:依次用菁菜、芹菜、幹筍經沸湯煮過,切作長條不加佐料。醓醢、鹿醢、兎醢、魚醢:依次用豬脊膂肉、活鹿肉、活兔肉、魚肉細切作小方塊,用香油、鹽、蔥、花椒、蒔蘿、茴香拌勻。脾析:用牛百葉刷去黑皮,切作細條,滾湯淖過用鹽酒拌勻。一說淖過後還需用油、鹽、醬、醋、蔥、姜拌勻並炒至出香味。豚胉:用豬肩膊上取肉一塊,其上抹油、鹽、醬、醋、蜂蜜、酒後蒸熟。糝食:用沸湯將白粳米煮後撈出瀝乾與切碎的羊肉拌勻。酒:以窖藏的清酒為佳,臨祭時用鬱金香煮好。(明嘉靖釋奠品物陳設圖)除了對選材和製作方法的嚴格規定以外,祭孔所需的祭品在擺放上也有詳細的。如《聖門禮志》中對榛、慄等祭品的要求:“揀淨實潔白者,顆顆砌起,下豐上銳,與籩相秤。”美食不僅在於其給予我們的味覺享受,還包括視覺等許多觸感,當你看到製作精緻的美味整齊的擺放在青銅禮器中是否會食指大動呢?
引用文獻:《太常續考》卷一、《頖宮禮樂疏》、《聖門禮志》、《孔廟祭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