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喜有話說

    蘇格拉底(前469-前399)出生於希臘雅典一個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其母是助產士,曾跟父親學過雕刻手藝並以此為生。他靠自學成了一名很有學問的人,後來以傳授知識為生。他被後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與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學生亞里士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賢”。

    蘇格拉底

    王守仁(1472-1529)可是貴族出身,父親王華是1481年的狀元,官至南京吏部尚書。王守仁自號陽明子,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因平定宸濠之亂的蓋世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他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儒家四聖,其學術思想對日本、北韓半島以及東南亞整個大中華文化圈影響深遠。

    王陽明

    蘇格拉底早年研究宇宙本體論,他認為“事物的產生與滅亡,不過是某種東西的聚合與分散。”前蘇格拉底時代的古希臘哲學家們對宇宙本體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狀況,使他感到迷惑和不滿足。後來聽到其老師之一、提出“種子說”本體論的阿那克薩戈拉(前500-前428)講:使種子聚合的力量是“奴斯”,遂有豁然開悟之感。

    阿那克薩戈拉

    在蘇格拉底看來,世界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其中有一種支配力量,它使萬物成為如此的樣子,這個力量就是“努斯”,“努斯”就是萬物動因,是超越一切的“一”。何為一?蘇格拉底認為:“事物的最終原因是善”。這個超越一切的“一”,就是指“善”,就是指“美德”。後來,蘇格拉底的“善本體論”成為西方倫理道德哲學的根基所在。

    儒家四聖

    蘇格拉底和王陽明都奉行本體自然觀,但卻並沒有研究宇宙本體,他們都在研究人類社會的倫理道德哲學,屬於倫理學的範疇。蘇格拉底的核心思想是“善本體”,王陽明的核心思想是建築於“性善論”基礎之上的“心本體”。差別在於,蘇格拉底是西方“善本體”的奠基者,王陽明“心本體”思想在孔孟之道“德本體”的思想框架之內,自然要遵奉孔孟“德本體”的立論之基“性善論”。

    其相同之處在於,蘇格拉底提出“一是善”,把“善”當成是事物的最終原因;王陽明“四句教”之中有“為善去惡是格物”之說。格物,是推究萬物之理之意。“善”是一種美德,是人類一種美好的追求,但蘇格拉底的“一是善”和王陽明把“為善去惡”,都把“善”當成是萬物終極之理,從邏輯上來說是違反陰陽律的。

    《易經・繫辭上》曰:“一陰一陽之謂道”,西漢京房注曰:“兩氣相感而成體,不可執一為定向”。陰陽是宇宙秩序,是天地大道,是自然法則。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沒有惡,何來善?正是事物內部有“善”與“惡”兩種力量的共存、互動和交感,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變化,獨“善”何以能成事物之理?

    《老子》第42章曰:“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氣本為一,分為陰陽。氣為存在,陰陽為存在的形式。元氣為存在的本體,善與惡是元氣存在的形式!一方面,宇宙萬物的存在本身就是其內部“善”與“惡”陰陽兩種相對的力量——二氣,共存、互動和交感並達至和諧的產物!

    另一方面,蘇格拉底的“善本體”和王陽明的“心本體”均屬精神本體論,而老子的道本體即元氣本體屬於心物一元論、理氣一體論。宇宙本體和宇宙萬物都是精神物質渾然一體物,精神和物質不可分,沒有純精神,也沒有純物質的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古代的清官既愛喝酒又能清廉勤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