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越努力越幸運L230822426

    雖然我沒有全面的看過楊絳先生的《老王》,但是也經常聽身邊的同學唸叨。

    我感覺在作者給老王雞蛋和油錢後會產生有幸運者對不幸者的愧怍的原因有很重要的一點。

    她在想,在自己身處危難的時候,在作者自己遇到困難的事情的時候,老王忘記自己的不幸,不怕受牽連,勇敢而坦誠地去送理解,送溫暖,送慰藉,幫住作者從危亂中挺了過來,作者現在是感到何等的幸運。

    而現在死神嚴峻地逼在老王面前了,老王形同“殭屍”了,卻還是依然“忘我”,艱難上樓,親自登門,給自己送油送蛋,這是怎樣的崇高,而自己又是怎麼回報的。自己不是千方百計幫助他趕走死神,而是繼續用“等價”的錢去“侮辱”他,這是何等的低俗,何等的麻木,何等的愚蠢。

    讀過這本書得人都知道是在講平等的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

    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別很大,不過是幸運與不幸造成的差別。

  • 2 # 錢小楊的見聞

    在特殊的年代,千千萬萬人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卻有著嚴格的階級劃分,不同階層過著不一樣的生活,有人可以衣食無憂,有人卻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老王》是楊絳先生晚年的一部作品,在這部作品中,楊絳先生曾在文末寫到:那是一個多吃多佔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作。為什麼厚道如楊絳先生一家,在眾人紛紛排斥老王的境遇下,多次給予老王幫助,卻在回憶起老王后還會感到愧怍,也是大家一直疑惑的一個點。

    我曾拜讀過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對楊絳先生以及錢老的成長軌跡和人生經歷有一個大致的瞭解,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他們,留過洋,也經歷過文革,在最好的年華因為客觀原因遭受打壓,沉寂了很多年,正因為這樣的經歷,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和底層群眾接觸,也瞭解普通百姓的生活疾苦。

    楊絳先生會和老王有交集,是因為同情老王,老王身體殘疾、又是老光棍、單幹戶、沒什麼親人、乘客也不願坐他的車、“家”不稱為“家”而是“住了多年了”,尤其是他瞎了一隻眼,周圍人都不願意和他打交道,認為他年輕時肯定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本就無親無故的老王又被周圍人厭惡,顯得越發孤獨。

    儘管被生活折磨的一塌糊塗的老王,卻不斷的幫助楊絳一家,讓楊絳十分感動。

    後來,楊絳一家也總在力所能及給到老王一些幫助。老王給楊絳家送冰、送香油雞蛋,楊絳都是給了錢;錢媛也曾多次送魚肝油給老王;在老王的載客三輪被取締後,錢鍾書依舊關照他的營生……

    看似互幫互助的一種鄰里關係,其實是不平等的,是幸運者對不幸者的一種憐憫,也讓楊絳先生在老王去世後,“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

    老王孤身一人,在臨終前還想的是看望楊絳一家,所以給楊絳先生送來香油和雞蛋,而楊絳先生沒有察覺出老王這次的不同,還是像往常一樣習慣性的給錢。

    在老王眼裡,楊絳一家是朋友,而在楊絳先生眼裡,老王卻只是需要幫助,生活拮据的車伕。老王在臨終前還惦記著他們,楊絳先生卻在老王去世後,說自己竟然未曾知道老王的全名,也不知道他幾時生病,生的什麼病,吃的什麼藥,何時去世,生前是哪一隻眼睛看不見的等等。

    老王孤苦伶仃,需要的是認可和朋友,所以一直把楊絳先生一家當作唯一的朋友,但楊絳卻始終只把老王當車伕。老王對自己一家投入了友情,自己卻沒有報之以同等的情誼,因此楊絳先生才會為自己感到“愧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買車不買舊」這種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