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咖啡不黑

    我說一下,

    利用智慧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慧學習、互動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為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人工智慧幼教來了。

    人工智慧,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替代人類工作的一類智慧工具,現在能見到的機器人如“掃地、擦窗、跳舞、服務、無人車、快遞分練、流水線機械手”這些機器人都處在弱人工智慧,沒有學習能力,可以為人類更精準的完成一些重複類的機械工作;日常中我們常用的聊天機器人、語音識別、面部識別技術、地圖擇優導航技術、AlphaGo等具備學習能力的人工智慧。它們依靠著大資料和雲計算可以在某些領域中輕鬆戰勝人類。

    人工智慧+幼兒教育:人工智慧平臺的人臉識別、情緒識別、聲音識別技術,以及百度雲的計算、儲存技術和智慧多媒體平臺、智慧大資料平臺都將應用在的兒童成長教育的方案中,呈現給我們的將是一個全新的智慧教育場景。

    02

    人工智慧大資料的運算和分析能力靠大量的資料和神經學習網路,面部識別:像教師一樣瞬間識別出的班級學號,面部情緒的大資料分析出小朋友的情緒狀況,或開心或不高興;聲音識別技術可以根據孩子哭鬧的聲音分析出孩子哭鬧的原因,是尿褲子還是餓了,都有全國數以億計小朋友大資料的支撐。同時加上深度的學習能力可以不斷地更新,適應一代又一代不同成長環境的幼兒。

    在知識儲備方面,人類與人工智慧好像沒有可比性,小朋友需要的每一個知識,都能透過關鍵詞的形式觸發,輸出的內容也不再是枯燥的文字知識,而是聲音、畫面、動畫形象的展示出來。唱歌跳舞、寫字畫畫樣樣精通的機器人現在已經遍地可見,給一位幼兒教師配上這些功能也是輕而易舉;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心理開導、場景示例這些在人工智慧領域實現起來也很簡單。

    當然還有小朋友的健康監測,每天移動智慧配件監測資料分析得出身體的健康狀況,按時傳送給孩子的家長。輸出最合理的飲食,根據環境的變化改變教室的空氣溫度和溼度,製造出最舒適的午睡氣氛。

    除了人工智慧幼教與孩子的互動之外,當然還要和家長們進行互動。每個家長都可以與智慧幼教連線,實時監控、定時儲存、指令釋出與孩子直接面對面通話都可透過裝置進行。上班工作比較忙的家長也可給智慧幼教設定提醒功能,當孩子發生某個情況時收到提醒,家長及時給出指令,機器執行然後將資訊儲存,再次學習升級,一步步成為每一個孩子最熟知的家長。孩子出現任意一個狀況都可以像家長一樣判斷狀況解決問題。

    03

    綜合一下,早上孩子進幼兒園,智慧幼教識別出孩子的班級學號帶孩子進入教室,與缺勤的孩子家長溝通聯絡。情緒和語音活動識別分析出每個孩子對幼教環節的不同反應,慢慢升級制定出最能讓孩子們接受的教育環節;琴棋書畫、唱歌跳舞、VR探索、動畫多媒體知識表達,讓孩子最快的理解學習;飲食對應身體狀況、環境氣氛對應活動場景,家長實時監測,遠端指令、學習升級,比孩子的父母更懂孩子,給孩子最佳的教育、最優的飲食、最健康的身體,最重要的是讓家長安心工作。

  • 2 # 春暖花開003

    傳統的智力理論認為人類的認知是一元的、個體的智慧是單一的、可量化的,而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結構》一書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種社會或文化環境或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難題或生產及創造出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每個人都至少具備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音樂智力、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關係智力和內省智力,後來,加德納又添加了自然智力。這一理論被稱為多元智力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這種理論認為,不存在單純的某種智力和達到目標的唯一方法,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發覺各自的大腦資源,這種為達到目的所發揮的各種個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

    這是我在百度搜出來的多元智慧理論。用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只是表現在不同的方面。

    現實也確實如此,有的孩子計算能力強,有的邏輯能力強,有的語言表達能力強,有的聽力好,味覺好,感官能力好,還有的肢體能力好。什麼都好的有沒有?那個人叫諸葛亮,幾千年才出了一個。

    不過幼兒教育我是不主張用多元智慧理論去教育孩子,太早。這裡還有一個發育早晚的問題。發育的早的孩子,在幼兒階段顯得出類拔萃,發育的慢的,等他能力發育起來了,可能比那些發育的早的出色很多。我們家孩子,幼兒園就發育的慢,幼兒園評五好兒童,就老沒資格,隔壁樓那家長期被評了五好兒童的媽媽,就老在我面前嘚瑟。到了中考,我兒子比五好兒童多100多分,到了明年大家一起高考,估計也得差100分以上。

    幼兒園,幼兒階段真不要想那也多,也沒必要去上那些看上去很厲害的早教課。幼兒階段,我覺得搞定三種技能就行。

    第一種是生活技能。

    吃飯吃得好,會自己穿衣服,拉屎屁股擦的乾淨,能夠自己睡,會自己收拾玩具。

    第二種是玩的技能。

    拿到新玩具,要很快知道怎麼玩。

    第三種是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技能。

    其他的,慢慢觀察吧。到了五歲,就可以觀察自家孩子有沒多元智慧了。比如聽覺好,可以去學樂器,構圖能力好,可以去學寫字和畫畫,比如肢體能力強,可以去學某項運動,樂感結合身體好,就去學跳舞。

    多元智慧理論最有用的階段是高一。高一就要考慮未來從事的職業了。未必是侷限於某個行業,但可以確定大方向。高一十六歲了,孩子也初步定型了,那方面強,那方面弱,在和其他小朋友的競爭中,也展現出來了。

    比如我家小朋友,數學跟普通孩子比很出色,跟頂尖的孩子比就遜色。所以大學就不能選財經類專業。比如他複述能力強,複製能力弱,需要經常背誦大篇條文的法律類就不能讀。文理分科他選了文科,未來的專業選人家說沒前途的文史哲。沒辦法,按照多元智慧理論,也只能這樣選,不管社會上這專業冷門還是熱門,能力這裡強,就選這個。

  • 3 # 佳話童心

    人類的智慧至少可以分成七個範疇(後來增加至八個):

    1.語言 (Verbal/Linguistic)

    2.數理邏輯 (Logical/Mathematical)

    3.空間 (Visual/Spatial)

    4.身體-運動 (Bodily/Kinesthetic)

    5.音樂 (Musical/Rhythmic)

    6.人際 (Inter-personal/Social)

    7.內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8.自然探索 (Naturalist,加德納在1995年補充)

    9.存在(Existentialist Intelligence,加德納後來又補充)

    另外,有其它學者從內省智慧分拆出"靈性智慧"(spiritual intelligence)。

    教育專家認為,培養孩子的多元智慧發展應該由小做起,並慢慢推廣至其它層面。

    所以中國的教育中,這種理論在幼兒教育中實踐較多,但是大部分幼兒園的老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對理論的理解過於膚淺,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課堂設計花哨多樣,但實際效果卻並不樂觀。

    大多數幼兒教育過程中,老師更注重了課堂的有趣和多樣化,但是多元智慧理論的實際教育目的卻不是這樣的。其實這個理論強調的是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教師應該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發現其智力強項和弱項,分別加以合適的引導,充分發揮拓展他們的智力空間,發掘他們自身的內在潛能。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發現認知自己的內在潛力和學習動機,從而自發地快樂學習成長。

    多元智慧理論可以讓我們把幼兒園經營得像博物館、動物園、圖書館、社群一樣引人入勝,使其充滿自由、尊重的氛圍,教學成為多元互動化的情景場所。讓孩子們大膽探索、愉快學習、自由成長。

    不過,實際情況是大多數幼兒園還不能做到這樣,他們更重視語言和數理邏輯方面的培養,所以多元智慧理論真正能發揮其應有的特色和作用還需要教育工作者從理念和實踐中真正理解和靈活應用才行。

  • 4 # 廣土湘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與1983年提出“多元智慧理論”,向世人證實邏輯能力和語言天賦並非是個體智商的全部,其他因素對個體智商、情商的發展不可小覷。 多元智慧理論科學應用到教育領域,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學階段受到課業壓力的影響,使得多元智慧理論多應用於小學和學前階段。 多元智慧理論強調語言、數理邏輯、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內省、自然探索八大方向培養孩子全面發展,後來加德納又補充了存在因素,讓多元智慧理論更加全面,對教師教育策略的踐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學前階段要重視孩子語言能力的開發,加強孩子動手、表達、肢體協調能力,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並能在集體中表現自己,這些對個體形成獨立人格奠定堅實基礎。 其實,多元智慧理論不僅侷限在學齡前期,多人的一生都是有指導作用的。在中小學階段,學校也應重視多元智慧理論的應用,因材施教,讓孩子正確定位自我價值,採用多元評價標準,不應該以考試成績來侷限學生髮展。當下,核心素養的提出將會對教師、學生帶來新的挑戰和突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業選擇中有過迷茫嗎?你是怎麼做職業規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