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脖子右側有一個鼓包,有時候大有時候小,不知道為什麼
6
回覆列表
  • 1 # 陳醫生與林醫生的幸福生活

    一、生理性腫大

    幼兒(1~3歲)處於生長髮育期,淋巴系統與其它系統一樣,發育旺盛。他們的面板和淺表淋巴結周圍組織又很嬌嫩、柔軟,正常情況下,比較暴露部位的皮下,如頸部、枕後、耳後、頜下等部位,可以摸到幾個散在的淋巴結,有黃豆或蠶豆大小,質地軟,表面光滑,摸上去無疼痛感,並有一定的活動度。孩子接種卡介苗後一個月左右,也可出現腋窩淋巴結腫大。以上這些都屬於生理性腫大。

    嬰兒期(1歲內)淋巴結還沒發育,儘管面板、組織很嫩,也是不容易摸到的,而1~12歲,淋巴組織發育逐漸達到高峰,就摸到了。

    二、病理性淋巴結腫大

    病理性淋巴結腫大最為多見的是淋巴結炎。病理性淋巴結腫大時常伴有全身發熱,區域性出現紅熱腫痛,腫大的淋巴結有觸痛。

    扁桃體炎、咽峽炎可引起頸部淋巴結腫大。炎炎夏日,痱子、癤腫、膿皰瘡等發病率高,發生在頭部則可引起枕部、耳前後、頸部淋巴結腫大。

    面板粘膜淋巴結綜合徵(又稱川崎病),其特點是發熱4~5天或更長,常伴有淋巴結腫脹,以頸部最為顯著,稍有壓痛。

    登革熱今年在廣東發病率高,以廣州為甚,目前已報告病例3萬左右。臨床症狀為突發高熱加“三紅徵”和“三痛”,伴有淺表淋巴結腫大。

    弓形蟲病的病原體是一種原蟲弓形蟲,貓為其終末宿主,中間宿主包括鳥類、哺乳類動物和人,由於寵物貓狗的增多,此病有增多的趨勢。小兒時期各種原因不明的原發性腦疾患中,包括智力不全、頭小畸形、眼小畸形等,相當數量與弓形蟲感染有關,頸部淋巴結最易受侵犯,其次為腹股溝淋巴結。

    腸繫膜淋巴結炎,3~7歲小兒因“腹痛”來就診的病例中,B超示腹部淋巴結腫大,因為腸繫膜淋巴結在迴腸末端較多,故右下腹疼痛也較其他部位明顯,易與闌尾炎相混淆。

    三、慢性淋巴結炎

    慢性淋巴結炎常見於結核。對淺表淋巴結長期腫大,淋巴結成為硬腫塊,應考慮結核。反覆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扁桃體炎、中耳炎、溼疹等均可引起頸部、耳前後淋巴結的增生及纖維化,而致淋巴結的慢性腫大。

    綜上所述,摸到孩子淋巴結,應注意有無其他症狀,初步區分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生理性淋巴結腫大,一般不須進行特殊檢查和治療,注意觀察就可以了。沒弄清楚之前,絕不可隨意進行冷敷、熱敷或穿刺,避免過多觸控,以免刺激淋巴結組織過多增殖,引起感染擴散或增殖。一句話,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是正確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容院排酸真能排出身體裡面的毒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