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爛橘子一枚

    看到這個題目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想到了蔣捷的詞: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同一本書,隨著人生的閱歷不同,經歷不同肯定會不一樣,這也是毋庸置疑的。我感覺一本書不分好壞、種類只要是能讓人從中得到力量就是一本適合讀下去的好書。我個人推薦《小王子》。

    《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絮佩裡的作品。這個作者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他“半路出家”成為業餘作家、他神秘詩話的語言以及他神秘的失蹤等等都未這本書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這本書,在以前讀起來總覺得就是一本童話而已。後來隨著上初中、高中乃至大學等等,也感覺在生命中人的去留都讓我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童話故事了。我從中找到了幾句自己覺得還很不錯的話來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1.當你告訴大人們你交了一位新朋友,他們從來不問那些關鍵的東西。比如他們從不問:“他說話的聲音好聽嗎?他最愛玩什麼遊戲?他收集蝴蝶標本嗎?”相反,他們盤問這些:“他多大了?他有幾個兄弟?他體重多少?他父親掙多少錢……”好像只有透過一些數字,他們才能瞭解一個人。

    我覺得以前幼兒園的時候,不懂事的時候孩子之間的友誼就是一個玻璃彈球之間的單純。一群不諳世事的小孩,流血鼻涕、口水去不停的你爭我搶一個玻璃彈球,也是“不打不相識”後來就相互認識了。後來,慢慢的就覺得自己開始將制定一些所謂標準比如學習好不好、老師關係好不好等等。總覺得有種“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的感覺。後來上了大學,談了一次很短的戀愛是初戀,也被同學勸說“門不當戶不對”最後由於種種原因也分手了。彷彿朋友的界限很清楚也很功利,也很無可奈何。最近一直覺得若是原來的自己能預料到現在的自己,那肯定是嫌棄和瞧不起的。

    2.忘記朋友是可悲的,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知心朋友。

    3.你知道嗎,人難過的時候,就會很喜歡日落……

    我個人讀書和個人的性格有關,我個人喜歡叔本華、夏目漱石等等一些有悲觀色彩的文章。包括我本人也是相信“無常”和“因果”的。日落就意味著一天的結束,也就意味著最後的美好也就即將消亡了。我喜歡午後的Sunny,溫暖有一種甜甜的味道,沒有了正午的浮躁和黃昏的壯闊。

    總得來說,《小王子》是一本好書。

  • 2 # 半五近三

    唐詩宋詞,能在人生不同階段給予人不同的感受。

    孩提時讀唐詩宋詞,不解其味,緣由大多是受了家長或者老師的逼迫,不得已而為之,可以默讀默寫,甚至倒背如流,但是對於內裡的情感卻是一無所知的。

    如今再讀唐詩,卻好像是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有時到了會意處,便可跨越時空,千古同嘆!

    在這時,知道了萬里悲秋常作客想說的不是節氣。

    知道了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傷情韻味。

    知道了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情。

  • 3 # 孤獨的精靈5

    在漫漫人生路程開始的時候,往往很難找到一部對自己一生都有指導作用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因為能夠認識什麼是好的有價值有意義的文學作品是要以自己有足夠的人生經歷為條件的,沒有一定生活閱歷的人是看不懂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的。年幼年輕的時候覺得那些讓自己感動激動熱淚盈眶熱血沸騰的文學作品是好的文學作品,人到中年後,多半輩子坎坷走過來了,再回頭看那些年輕時愛看的文學作品,才發現它們大多都是很幼稚的經不起推敲的作品,甚至是有意無意在忽悠人騙人的作品,作者在拿著自己都沒搞明白的東西來著書立說誤導別人。年輕時認為有感情的文學作者是好的,年長後才知道真實的文學作品才是好的。一個人在人生幾十年走過來後才會懂得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一個人在人生幾十年歲月的沉澱後才會體會到什麼是文學名著!什麼叫經典著作!一個人在人生幾十年歲月磨歷後才會懂得真實有多可貴!虛假有多可怕!其實優秀的文學著作早就告訴你世上有多少騙子,只是你經歷幾十年過來被坑被騙了多少次後才看明白。一個人要找到對你一生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不是從小時,而是從中年才能做到的。人到五十歲是不惑之年,以後還能活多久已不是自己所能決定的了,但自己能夠把握的就是在以後的歲月中自己不再那麼容易被人忽悠被人欺騙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材迴圈使用真的對學生和老師都是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