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幾乎所有人都因為疲軟的季報唱空蘋果時,很少投資科技股的巴菲特逆勢出手了。根據最新的監管檔案,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公司在今年一季度購入蘋果公司超過981萬股,按3月底的股價計算,市值超過1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過65億元。
蘋果依然牢牢掌握著智慧手機的定價權
自2009年以來,蘋果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40%左右,淨利潤率從來沒有低於過20%。而閱讀同期幾家上市中國產手機廠商的財報會發現,年景最好的時候淨利潤水平也不過3%左右。
這意味著如果堅守高階手機的策略不再奏效,蘋果有一個隨時可以使出的殺招:只要將產品定價全線下移10多個百分點,全球大部分手機廠商在財務上都將難以支撐;而蘋果依然可以維持合理盈利。
當前全球智慧手機的定價系統實際上是圍繞蘋果的定價依次下移,高、中、低端手機的價位其實有著明確的定價區間。
在一個完全競爭領域,產品價格其實是品牌實力的綜合體現。華為近兩年之所以能力壓其他中國產手機,要害也正在於部分機型有能力在定價上向蘋果靠攏同時保持較為理想的銷量。包括三星、小米、聯想等品牌,儘管出貨量巨大但依然無力突破蘋果所定義的價格座標。
軟硬一體:蘋果的終極武器難以防備
如果單靠硬體,蘋果恐怕很難入股神的法眼。要害之處在於蘋果已經完成了軟硬一體的佈局,並且來自軟體的利潤在未來很可能超過硬體,這才是蘋果真正的護城河。
“上一個財年蘋果來自iTunes、軟體及服務的收入高達19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269億。這個數字比騰訊2015財年的總收入還要高出200多億,而騰訊的營業收入是BAT三家中最高的。
即便是最近季報利潤不及預期,過去半個財年,上述收入總額仍然實現增長,合計超過120億美元,幾乎相當於上個財年阿里巴巴的總收入(截止2015年3月底的財年)。過去一個季度AppStore的收入增長了35%,創下新記錄。
既然服務這麼賺錢,為什麼蘋果早先不推出更多廉價機型,把活躍使用者翻倍,利潤不是更高嗎?顯然不行,至少在以前這麼做得不償失。2015年蘋果淨利潤約534億美元,比來自軟體服務的總收入還要高。
如果有朝一日,硬體真的完全無利可圖,服務的利潤又大到足以彌補硬體缺口,蘋果直接推出幾款千元機收割使用者又如何?不必拿iPhone5C和iPhoneSE的低價策略沒有作用說事,這兩款機型的定價依然可以算作高階機。如果蘋果真的出一款千元機,銷量真的會差嗎?”
上述理由其實非常淺顯,閱公司無數的巴菲特豈能不知?
現金奶牛:2000億美元大回購股價豈能不上天?
當前蘋果總市值不過5000多億美元,儘管短期業績有所下滑,但在可見的未來,經營性現金流依然充沛,每年新增四五百億美元淨現金無太大懸疑。
當前蘋果手頭持有2000多億美元現金,這些現金中的大部分目前處於閒置狀態,未來將用於回購股票或者分紅。一旦這一超級回購啟動,蘋果的股價會不會上天?
不必猜測,看看微軟過去幾年的股價就知道了。雖然微軟已經被唱衰這麼多年,但在過去十年間,只不過回購了1000億多一點的股票,股價在這兩年依然頻繁創出新高。當前的復權股價是2009年初的4倍多。要知道微軟2015財年的淨利潤只有2011年的53%,比2009年還低接近2成。
巴菲特真的不懂高科技嗎?
巴菲特一直在宣稱自己看不懂高科技公司,尤其是在1999年網際網路泡沫時。但真實的情況未必如此,只不過是對於善於玩概念的“妖股”不屑一顧而已。即便是真的有不懂之處,難道不可以向高手請教嗎?
要知道,巴菲特跟比爾·蓋茨是摯友,雖然比爾·蓋茨已經退休多年,但如果說到對科技公司的理解,能勝過他的人不多。比爾·蓋茨留給微軟的家底,吃了這麼多年還沒吃完,不已經說明問題了嗎?
以下是巴菲特最新的致股東信中的摘錄,與讀者共享。
“每天,伯克希爾的經理人都在思考,他們該如何與這個變換不息的世界抗爭。正如我和查理每天都在孜孜不倦地關注著,哪些領域值得我們源源不斷地投入資金。在這一方面,我們比那些只涉足一個行業的公司更有優勢——畢竟他們的選擇更為有限。我一直堅信伯克希爾擁有足夠的金錢、能力和文化,來突破上文提到的、或者其他的種種逆境,並形成愈發強大的盈利能力。”
當幾乎所有人都因為疲軟的季報唱空蘋果時,很少投資科技股的巴菲特逆勢出手了。根據最新的監管檔案,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公司在今年一季度購入蘋果公司超過981萬股,按3月底的股價計算,市值超過1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過65億元。
蘋果依然牢牢掌握著智慧手機的定價權
自2009年以來,蘋果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40%左右,淨利潤率從來沒有低於過20%。而閱讀同期幾家上市中國產手機廠商的財報會發現,年景最好的時候淨利潤水平也不過3%左右。
這意味著如果堅守高階手機的策略不再奏效,蘋果有一個隨時可以使出的殺招:只要將產品定價全線下移10多個百分點,全球大部分手機廠商在財務上都將難以支撐;而蘋果依然可以維持合理盈利。
當前全球智慧手機的定價系統實際上是圍繞蘋果的定價依次下移,高、中、低端手機的價位其實有著明確的定價區間。
在一個完全競爭領域,產品價格其實是品牌實力的綜合體現。華為近兩年之所以能力壓其他中國產手機,要害也正在於部分機型有能力在定價上向蘋果靠攏同時保持較為理想的銷量。包括三星、小米、聯想等品牌,儘管出貨量巨大但依然無力突破蘋果所定義的價格座標。
軟硬一體:蘋果的終極武器難以防備
如果單靠硬體,蘋果恐怕很難入股神的法眼。要害之處在於蘋果已經完成了軟硬一體的佈局,並且來自軟體的利潤在未來很可能超過硬體,這才是蘋果真正的護城河。
“上一個財年蘋果來自iTunes、軟體及服務的收入高達19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269億。這個數字比騰訊2015財年的總收入還要高出200多億,而騰訊的營業收入是BAT三家中最高的。
即便是最近季報利潤不及預期,過去半個財年,上述收入總額仍然實現增長,合計超過120億美元,幾乎相當於上個財年阿里巴巴的總收入(截止2015年3月底的財年)。過去一個季度AppStore的收入增長了35%,創下新記錄。
既然服務這麼賺錢,為什麼蘋果早先不推出更多廉價機型,把活躍使用者翻倍,利潤不是更高嗎?顯然不行,至少在以前這麼做得不償失。2015年蘋果淨利潤約534億美元,比來自軟體服務的總收入還要高。
如果有朝一日,硬體真的完全無利可圖,服務的利潤又大到足以彌補硬體缺口,蘋果直接推出幾款千元機收割使用者又如何?不必拿iPhone5C和iPhoneSE的低價策略沒有作用說事,這兩款機型的定價依然可以算作高階機。如果蘋果真的出一款千元機,銷量真的會差嗎?”
上述理由其實非常淺顯,閱公司無數的巴菲特豈能不知?
現金奶牛:2000億美元大回購股價豈能不上天?
當前蘋果總市值不過5000多億美元,儘管短期業績有所下滑,但在可見的未來,經營性現金流依然充沛,每年新增四五百億美元淨現金無太大懸疑。
當前蘋果手頭持有2000多億美元現金,這些現金中的大部分目前處於閒置狀態,未來將用於回購股票或者分紅。一旦這一超級回購啟動,蘋果的股價會不會上天?
不必猜測,看看微軟過去幾年的股價就知道了。雖然微軟已經被唱衰這麼多年,但在過去十年間,只不過回購了1000億多一點的股票,股價在這兩年依然頻繁創出新高。當前的復權股價是2009年初的4倍多。要知道微軟2015財年的淨利潤只有2011年的53%,比2009年還低接近2成。
巴菲特真的不懂高科技嗎?
巴菲特一直在宣稱自己看不懂高科技公司,尤其是在1999年網際網路泡沫時。但真實的情況未必如此,只不過是對於善於玩概念的“妖股”不屑一顧而已。即便是真的有不懂之處,難道不可以向高手請教嗎?
要知道,巴菲特跟比爾·蓋茨是摯友,雖然比爾·蓋茨已經退休多年,但如果說到對科技公司的理解,能勝過他的人不多。比爾·蓋茨留給微軟的家底,吃了這麼多年還沒吃完,不已經說明問題了嗎?
以下是巴菲特最新的致股東信中的摘錄,與讀者共享。
“每天,伯克希爾的經理人都在思考,他們該如何與這個變換不息的世界抗爭。正如我和查理每天都在孜孜不倦地關注著,哪些領域值得我們源源不斷地投入資金。在這一方面,我們比那些只涉足一個行業的公司更有優勢——畢竟他們的選擇更為有限。我一直堅信伯克希爾擁有足夠的金錢、能力和文化,來突破上文提到的、或者其他的種種逆境,並形成愈發強大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