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只將心目羨冥鴻
-
2 # 白馬晉一
《西遊記》中,孫悟空曾與六個妖王結拜,並稱妖界的“七大聖”。這其中,以老七孫悟空和老大牛魔王最為著名。其他那五位,似乎一直都是孫悟空和牛魔王的陪襯。尤其是在孫悟空被唐僧從五行山下解救出來之後,除牛魔王之外的那五個妖王,似乎就都沒了下文。於是很多讀者就以為,這“七大聖”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厲害,那五位妖王多多少少會有些“名不副實”。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且看原著。七大聖的首次集體亮相,是在《西遊記》的第3回。孫悟空學藝歸來,四處交友,及時行樂——他放下心,日逐騰雲駕霧,遨遊四海,行樂千山。施武藝,遍訪英豪;弄神通,廣交賢友。此時又會了個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狔王、獼猴王、禺狨王,連自家美猴王七個。日逐講文論武,走斝傳觴,絃歌吹舞,朝去暮回,無般兒不樂。把那萬里之遙,只當庭闈之路;所謂點頭徑過三千里,扭腰八百有餘程。七大聖的第二次出場,還是在第3回。孫悟空強銷生死籍。哥幾個一聽說自己死不了了,趕緊過來祝賀——不幾日,六個義兄弟又來拜賀,一聞銷名之故,又個個歡喜,每日聚樂不題。七大聖的第三次出場也是最後一次集體亮相,是在第4回。孫悟空和天兵天將大戰,旗開得勝後他們過來道喜——你看那猴王得勝歸山,那七十二洞妖王與那六弟兄,俱來賀喜,在洞天福地,飲樂無比。他卻對六弟兄說:“小弟既稱齊天大聖,你們亦可以大聖稱之。”內有牛魔王忽然高叫道:“賢弟言之有理,我即稱做平天大聖。”蛟魔王道:“我稱做覆海大聖。”鵬魔王道:“我稱混天大聖。”獅狔王道:“我稱移山大聖。”獼猴王道:“我稱通風大聖。”禺狨王道:“我稱驅神大聖。”此時七大聖自作自為,自稱自號,耍樂一日,各散訖。自此以後,七大聖就再沒集體出現過。孫悟空在跟隨唐僧取經之後,曾在第41回找紅孩兒套近乎。當時,他和紅孩兒追憶前塵往事——行者道:“你是不知。我乃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是也。我當初未鬧天宮時,遍遊海角天涯,四大部洲,無方不到,那時節專慕豪傑。你令尊叫做牛魔王,稱為平天大聖,與我老孫結為七弟兄,讓他做了大哥;還有個蛟魔王,稱為覆海大聖,做了二哥;又有個大鵬魔王,稱為混天大聖,做了三哥;又有個獅狔王,稱為移山大聖,做了四哥;又有個獼猴王,稱為通風大聖,做了五哥;又有個禺狨王,稱為驅神大聖,做了六哥;惟有老孫身小,稱為齊天大聖,排行第七。我老弟兄們那時節耍子時,還不曾生你哩。”根據以上四處原著引文,我們就不難看出,七大聖的每次亮相,都是和孫悟空的勝利緊密相聯的——這也就是說,孫悟空的結義兄弟們,只會在他風光的時候錦上添花,而不會在他落難時候雪中送碳。孫悟空得意的時候,兄弟們可以一起酒吃肉,孫悟空惹了禍,大家就一拍兩散各自躲起來再不露頭。其實,七大聖的實力也不是不強。大家從他們七個妖王的排次應該就能看出一些端倪。牛魔王老大,孫悟空老七。中間那五個可能是繡花枕頭嗎?當然不可能。那牛魔王和孫悟空他倆在火焰山戰役中正面交鋒的時候,牛魔王先是與孫悟空鬥了一個白天,又與趕來給孫悟空助陣的哥倆打了一夜,竟然還是“不分上下,早又天明”。從他二人的實力差別,咱們大抵也能推算出其他幾個妖王的能耐。試想,像牛魔王和孫悟空這麼能打的妖王,怎麼可能會選擇和一群草包結拜?所以,真相也只能是那五位妖王隱藏實力不願意出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嘛!孫悟空惹了天庭,他自己肯定是要承擔嚴重後果的。你看他不就被如來佛祖貼條封存了麼?這個時候他的結義兄弟還不麻利兒的撇清關係隱匿起來!若是有誰敢出來扎刺兒,那才是真正的給自己找悲哀呢!所以,七大聖的實力不是不強。只不過在孫悟空被天庭懲戒之後,那幾位學乖了而已。
回覆列表
以前我寫過關於西遊記的回答很多,在這裡我還是要說一句,我希望喜歡或者對西遊感興趣的朋友,應該去看一下他的原著,也就是西遊釋厄傳。 關於西遊西遊釋厄傳,真的,你讀完才會感覺,西遊記真的不是你所想的那樣。
西遊記其實從本質上來講,其實它的體系還是帶有很大的古代朝廷的影子的,而不是你所想的鬥法啊,一片混亂啊,遍地是妖魔啊之類的。舉個例子,孫悟空和妖怪的打鬥,其實就是武藝的比拼和體力的比拼,鬥法反倒成了旁門左道。懂了嗎,在裡面,玉帝想當於天子,如來則相當於鎮守邊疆的大帥。
然後再回答你這個問題,就很好回答了,孫悟空和他的幾個兄弟,相當於一個地區出現了幾個梁山好漢,而孫悟空因為威望大沉了首領,最後卻被詔安了,是不是很生氣?但這是事實,想到了什麼,是不是和梁山一樣?其實他們所謂的神通廣大都是自封的,相打出個名氣而已。西遊釋厄傳裡觀音為什麼沒有打鬥的描寫?因為不用,他代表的中國幾千年的權利,玉帝有事會找觀音,然後觀音找如來,觀音相當於玉帝派遣給如來的政委,對不對?只有小人物才會打鬥,大人物都是用權利交易解決問題,是不是覺得悟空很可悲和可憐?錯了,他的結局很美好,至少比起宋江而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