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色眼鏡看世界
-
2 # 窗外的白楊
中華文化具有5000年燦爛的悠久歷史,中國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中斷過自己文化的國家,中華文化延續著中華民族的血脈。
中國曆來禮賢下士、尊師重教,最為突出的體現在“學而優則仕”,十年寒窗苦,換來金榜題名時。透過科舉使得眾多的寒門學子,實現了鯉魚跳龍門,改變了自己和家人甚至家族的命運。所以,這一選拔方式,一直延續到現在,苦讀是寒門唯一的出路。雖然科舉有諸多的弊端,但畢竟是相對公平公正的舉賢方式了,封建社會歷朝歷代,正是透過科舉,選拔眾多優秀人才。
讀書讓普通百姓看到了希望,家裡出了一個讀書人,能夠功成名就,金榜題名,那是很有面子,光宗耀祖的事情。所以,中國曆來對讀書人非常尊敬。讀書人既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徵,更是一個人在國家政治地位的體現。
相比,有些人不讀書,可能做生意也發家致富了,但他們骨子裡冒著銅臭味,舉手投足間給人一種粗鄙無文的暴發戶的形象,沒有讀書人那種溫文爾雅的紳士風度。所以,即使那些不讀書的人在商場上取得成功後,一旦有機會也會去大學學習,參加各種培訓班,來鍍鍍金,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和自身形象。
現在也不難理解,即使現在讀書不一定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但至少能改變一個的氣質、層次和眼界。一個不讀書的人,總歸是給粗鄙無文,面目可憎的形象,他們的成功也有可能僅是暫時的,如果後天不讀書學習,也總歸是曇花一現。
-
3 # 歷史三日談
在中國古代社會,讀書人被人尊敬是顯而易見的,鄉間的紅白喜事,都會有讀書多的人附綴其間,以為主家增光添彩,這種“彩”即使不是物質層面的,在精神上對於身居期間的人來說,也是臉上有光的事情。
對於讀書人,宋真宗趙恆說了大實話:“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本身一個持續投入的事情,但讀書的確可以換來讀書人的社會地位和金錢。
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大家都學過《范進中舉》一文,如果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范進中秀才的時候,他的老丈人胡屠夫是拿了大腸來探望他這個姑爺的。
等到中了舉人可就不得了了,我們知道範進家日子硒惶的連他老丈人都看不起他,見了他不是打就是罵,為什麼?讀書讀的家裡一貧如洗,自然被人看不起。
但中舉後,生活的改觀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房子、僕人以及老媽子,三件套齊全,這是一個普通農家斷然不敢想象的事情,即使當地的富戶地主,恐怕都不敢想象這樣的排面。
而范進只是讀書科舉,就可在一夜之間兼而有之。
話說回來,一個人在財富上的積累並不能為自己換來他人的尊重,這一點不難理解,歷史上多上地主都是黑心地主,被老百姓戳著脊樑骨罵。
那麼,讀書人被尊重必然有其他原因存在――那就是話語權。
讀書人能有什麼話語權?現代不說,在古代,讀書人連線著的是儒家正統,這些飽讀詩書的人掌握著人們行為合理性的解釋權和評價權。
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是否符合社會大道,是否會給自己帶來現實的麻煩和聲譽上的損失,都需要讀書人提點和解釋。
這就是讀書人為何被尊敬的根由所在。
況且這種解釋權又天然的被統治階層默許,自古以來,除少數情況外,大多數時間裡“統治階層”的選拔,都是從讀書人這一群體中產生。
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普通人對於讀書人的尊敬。
回覆列表
讀書人可以放大和傳播文化思想,不讀書的人影響他人的能力就小得多了。有錢的土豪可以透過建大房子,奢侈消費來發揮其文化影響力,可不讀書限制了眼光和品味,還有可能惹人笑話,無論多有錢,歸根到底追求自身文化和思想的傳播以及人們對其價值觀的認同。讀書人透過一支筆就可以就發揮的文化影響力,土豪可能終其一生也無法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