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湯米的糖塊

    2017年王冉執導電影

    《閃光少女》是由安樂影片有限公司出品發行的青春熱血校園電影,由王冉執導,徐璐、彭昱暢領銜主演,劉泳希、韓忠羽、李諾、陳雨鍶、樂思宏等主演的青春熱血校園電影。

    該片講述了神經少女陳驚與男閨蜜和小夥伴組成2.5次元樂隊,大戰西洋樂的勵志青春故事。該片於2017年7月20日在中國上映。

    劇情簡介

    陳驚(徐璐飾)是一個古靈精怪、敢愛敢恨的姑娘,江湖人稱神經。作為音樂附中的奇葩人物,陳驚人緣欠佳只有男閨蜜油渣(彭昱暢飾)甘願為她鞍前馬後。自信滿滿的陳驚戀上了校草師哥,不料卻遭到校草的嘲笑和奚落,還引起了校園兩大院系之間的大混戰。為了向師哥證明自己,陳驚聯手502宿舍神秘人物組成2.5次元樂團,挑戰權威、破除成見,上演了一幕幕生猛搞笑的青春趣事。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閃光少女》不賣情懷,不講過去的故事,卻又讓70、80後們,見識到了二次元少男少女們在“難解”的外形之下,人性化的那一部分,90後則能找到共鳴。這樣一部小投資、小陣仗的青春電影,種種細節與紮實內容充滿了誠意(《新京報》評)[39]。

    該片故事很簡單但講得非常好,臺詞不尷尬、不狗血,金句頻出。演員陣容幾乎都是94、95年的年輕演員,演得不做作、不矯情。整個電影,無論是節奏還是氛圍都非常青春(《都市快報》評)[40]。

    反面評價

    《閃光少女》不完美,例如敘事模式很簡單很套路,劇情發展過於理想化等。劇情設定上,有些地方的高潮前面鋪墊不夠導致後勁不足,高潮的力道達不到觀眾預期。此外為了加強矛盾衝突,有些情節強行製造矛盾脫離現實(《深圳晚報》評)

  • 2 # 痴纏o憶笙

    因為好看啊,中西音樂的碰撞,這題材新穎。沒有閨蜜搶男友,沒有未婚先孕,沒有流產,沒有因誤會錯過了多少多少年;有的是可以可以無限迴圈的音樂,有的是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認可和弘揚,有的是堅持自己夢想的萌萌噠二次元,有的是對現今中國傳統文化被同化的擔憂。就格局就比現在那些不知所謂的青春片高了不止一星半點,所以《閃光少女》必須五星好評。

  • 3 # 微笑冷庫

    這部電影好像已經撲該了吧。劇情不錯,就是宣傳和電影名字腦殘,希望劇組能夠透過其他方式收回成本吧。PS:我懷疑劇組做宣傳和起片名的時候智商處於離線狀態,要麼就是錄製電影把劇組人員的智商用完了,導致起名和宣傳時智商嚴重欠費。

  • 4 # 歐曉成

    在前期宣發失利的情況下還能得到這樣的成績,最起碼能說明它很大的程度上是贏在內容上。

    在劇情方面很簡單,一個學楊琴的少女為了像暗戀物件正視自己(看上自己?)而努力結交朋友、展現才華,最後發現自己的真命天子的故事。

    這個故事很俗套,但它不一般的地方就在於給這個俗套的故事披上了一件特別的外衣——二次元。現在推動二次元發展的無疑是新生的80後90後,隨著這些人慢慢步入社會,他們的影響力開始凸顯出來,這些年二次元圈的發展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而這是這部電影能火的一個基礎。在二次元文化蓬勃發展的現在,關於二次元的電影卻少之又少,現在有這樣一部專門面相這一群體的電影,自然得到了這一群體的擁護。

    當然,這只是能火的一個基礎而已,如果一部電影連自己的受眾都無法打動,更別提打動圈外的人了。而閃光少女能打動圈外人的原因,第一點是來自“古風圈”的包裝。對於大多數圈外人,或許讓他們接受二次元裡的cos文化、宅腐文化很難,但是讓他們去欣賞古風圈卻是很容易的,漢服及古風樂本身就帶有很濃厚的民族色彩,更重要的是,這些東西本身確實值得讓人欣賞。

    而第二點,編劇很聰明的把女主追求愛情的過程和民樂與西洋樂的衝突結合到一起,而且整個故事的中心是強調“我們不應丟失或輕視自己的傳統”,而不是“民樂比西洋樂強”,這樣的觀點更加的符合實際,更容易能獲得觀眾的認可。同時在音樂方面本身也特別用心,整部劇共提供了三場音樂盛典——漫展的《權御天下》、民樂與西洋樂的鬥琴及最後的大合奏。這都體現了劇組的用心,起碼我是覺得單單這三段音樂就值回我30塊的票價了。

    至於第三點,我覺得是積極向上的核心。我認為這是一部青春電影,講述著我們曾經青春年華、滿腔熱血、特立獨行,但已經逝去的青春。但與先前把“青春”搞臭的“青春片”不同,不管是致青春也好,還是同桌的你也好,它們除了情節上的不切實際,更重要的是它們的核心是消極的,它們只是在講“不論青春時的我們如果暢想未來,等出了校園我們都會被現實所碾壓”。而閃光少女的結局是積極的,積極的一面不止體現在女主跟男主終於修成正果(儘管這個轉折有點太突然),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一個詞——傳承。在影片結尾,當領導親自將他的女兒送進校園時,當又一群青春年華的學弟學妹歡快的步入校園時,我們會相信,他們定會承接學長學姐的衣缽——比如女主的琴或男主的鼓。

    我覺得這才是我們的青春。

  • 5 # 時間愛説謊

    《閃光少女》為何能成為黑馬,從視聽兩元素說起。

    一、視覺元素。

    先說校服。女性民樂學生的校服襯衣運用了中式圓領以及紐扣設計上使用了盤扣,這些細節處理的比較到位,在細微之處散發著中華文化的氣息。但是,影片中民樂和西洋樂學生的衣著、造型有著明顯差異,民樂學生的校服與西洋樂學生相比顯得“土”,民樂校服外套為灰色運動裝,而西洋樂校服則是黑色西裝和白色襯衫,佩戴領結以及領帶,在學生的衣著方面學校表現出“偏心”,校服的差異凸顯出學校對民樂與西洋樂的待遇不同,為後來表現出學校對民樂的不重視作出鋪墊,透過視覺上的比較與刺激也能引起觀眾對傳統民樂的同情與愛憐,從而達到在現實中重視傳統民樂、民族文化等。同時這一差異性設計也說明了,中國傳統民樂並不依靠光鮮亮麗的外表,而是注重內涵美,就像西洋樂學生不懂什麼是民樂一樣。從另一個層面說明了民樂並不依靠外表取勝。

    再說樂器。影片中出現大量樂器,有揚琴、二胡、古箏、琵琶等中國民族樂器,也有豎琴、鋼琴、小提琴等西洋樂器,影片給每種樂器都有特寫鏡頭出現,以便給觀眾欣賞與辨識。與電影《百鳥朝鳳》的注重表現一種樂器(嗩吶)不同,《閃光少女》對多種樂器的表現兼有,如西洋樂交響樂隊在中山音樂廳的演出,給出小提琴、鋼琴、大提琴、長號、單簧管、圓號等特寫;在國家大劇院的民樂演出,也集中表現了編鐘、古箏、揚琴、琵琶、中阮、二胡、堂鼓等民族樂器。影片運用多種樂器的演繹,既滿足了觀眾視聽感官的需求,也趁此契機向世人傳播了中國民族樂器以及中華傳統音樂文化。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二次元元素。《閃光少女》受到眾多青年觀眾的追捧,二次元文化的植入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二次元”即“二維”的意思,廣泛應用於ACG的文化圈中,特別指平面(二維)畫面中的角色或世界,與之相對應的是現實世界的“三次元”。《閃光少女》中的“二次元”元素是影片的一大亮點,門上貼有“人類退散”靈符的502宿舍、到處佈滿二次元衍生品裝飾的房間、以及怪異著裝言行怪異的四位“御宅族”,即同時是二次元文化的忠實粉絲,又熱愛民樂、喜歡古風歌曲的“千指大人”小霾、貝貝、塔塔、櫻仔。根據《2017微博二次元發展報告》的資料顯示,現實生活中二次元的大部分使用者群體為18至30歲、中高等學歷的青年人群,二次元使用者人群大多透過網路接觸動漫、遊戲等二次元文化。雖然二次元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在電影中不常見,而是在網路平臺出現的居多,如嗶哩嗶哩網站上有很多UP主身著二次元服飾(或身著古裝)跳民族舞蹈、彈奏民族樂器等。《閃光少女》還是很大膽的加入了千指大人(小霾)帶領樂隊在漫展彈奏《權御天下》的橋段,這種二次元與中華傳統文化的結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影片的最後,民樂隊在國家大劇院演奏的片段,除了部分演員身著二次元服飾外,演奏過程中更是加入了虛擬二次元古風人物形象“洛天依”,佩戴碧玉髮飾和中國結腰墜的洛天依一出現,觀眾們的內心無不洶湧澎湃,在觀賞影片過程中達到了視覺體驗上的高潮。

    《閃光少女》加入的二次元元素是整個影片的重點和亮點,無論是臺詞中直接出現的ACG、漫展、古風、手辦,還是透過視覺形象展現的Cosplay、應援、洛天依等二次元元素,這些都是二次元愛好者們最喜愛、最願親近之物,影片用現代青年們最願意接觸的二次元文化以拉近之間的距離。影片精心刻畫的四位熱衷二次元的“御宅族”,她們並不是完全沉迷ACG的愛好者,他們也熱愛民樂、古風歌曲等傳統文化,並且透過在國家大劇院上的演奏,最終得到父母朋友的認可與理解,同時也詮釋了民樂與二次元並非難登大雅之堂。《閃光少女》將民樂和現代二次元巧妙結合,不僅為了吸引觀眾,更是一種傳播民樂的創新之舉。

    二、音樂元素

    與一般的青春故事片不同,《閃光少女》加入大量民樂元素,它反型別的策略打破青春型別片常規佈局,而是融入小眾口味的民樂、西洋樂等音樂元素,給人以清新脫俗之美感。此影片中,音樂元素佔據內容敘事的相當一部分。這裡的音樂元素主要以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為主,他們在故事的程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影片開場,在一組長鏡頭的引導下,映入眼簾的是“音樂至善”四個字。隨後進入西洋樂區,觀眾看到和聽到的依次是小提琴、長笛、中提琴、大提琴的演奏;隨後鏡頭來到民樂區,未見其祥,先聞其聲,嗩吶演奏的《百鳥朝鳳》已傳入觀眾二中,而後只見一學生在用嗩吶演奏《百鳥朝鳳》,旁邊並有揚琴和堂鼓伴奏。開場由音樂主導,用聲音的魅力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引出人物、展開敘事。

    民樂元素是《閃光少女》故事劇情的靈魂,劇情的發展基本圍繞民樂展開,如音樂附中的第一場民樂與西洋樂學生大混戰,就是西洋樂學生嘲笑民樂學生所引起。而後展開的一系列故事都離不開民樂,如女主陳驚表白鋼琴專業學長被拒,被反問“揚琴也算是樂器?”於是,女主為證明什麼是揚琴,遂開始組建民樂隊,並邀請到四位二次元“御宅族”學習民樂的師妹加入。由此,故事開始進入第一個高潮,民樂隊經過排練,終於在一次漫展上嶄露頭角,從登場時幾乎無人問津,到演奏時引爆全場。一首民族樂器合奏版古風曲《權御天下》,引得眾多觀眾歡呼叫好,也有之被深深吸引並想學習民族樂器。影片設定這一片段的目的就在於消除世人對民樂的偏見,激起人們對民樂等傳統文化的興趣,將不被大多數人關注的民樂激發活力,用新穎的方式傳播繼承。

    民樂學生為證明民樂的力量與價值,同時也為挽留學校的民樂專業,在領導視察當天與西洋樂學生上演了影片的又一高潮部分——“鬥樂”:《廣陵散》(古箏)叫陣,《德彪西第一號阿拉伯風華麗曲》(豎琴)應戰,隨後中西樂器演奏《野蜂飛舞》展開混戰,最終已以民樂獲勝。此“鬥樂”片段可謂讓人歎為觀止,影片將音樂作為電影的主要元素,既增強了電影的感染力,用人們對民樂和西洋樂的好奇心來增強電影的吸引力,又將音樂元素和與故事完美融合,推動劇情的發展。

    民樂隊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片段是影片音樂元素運用的最完美之處,也是劇情最後一個高潮。為發揚民樂,拯救音樂附中的民樂專業,民樂學生不惜代價,偷偷在國家大劇院合奏了一首《逐日》,傳統的民樂音符飄進觀眾的耳中,配合著燈光特效,民樂也變的迷人,現場的小朋友和家長被深深吸引。民樂文化的加入,增加了影片的觀賞效果,也能借助電影媒介將民樂文化傳播發揚,增強民樂知名度和民眾對他的好感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產軍用CAD軟體水平如何,可否民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