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en1999
-
2 # 青年史學家
明朝沒有像東漢、唐代那樣出現宦官任意廢立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東漢的宦官主要是和外戚攪在一起,能夠操縱軍隊,沒有實現較好的平衡。一旦外戚得勢就大殺宦官,一旦宦官得勢就大殺外戚,結果最後被地方諸侯有機可乘。唐代也是,宦官和文官互相對立,雙方在地方都有自己的節度使支援力量,而且宦官還掌握神策軍,權力很大,最後文官在和宦官的鬥爭中失利,甘露之變和二王八司馬事件徹底打破了戰略均勢,宦官尾大不掉,廢立由他。
明代的宦官則不同,早在明處朱元璋就立下鐵卷,宦官不能幹政,所以不論是皇帝還是文官集團對宦官都有很多防範。宦官雖然有內操、內學,但是不直接掌握軍隊,宦官的二十四監,比如司禮監秉筆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之間可以互相牽制,東廠、西廠、內行廠、錦衣衛之間可以互相牽制,文官集團可以和閹黨之間保持一個戰略平衡。所以任何朝代都是這樣,一定要保持一個平衡,一旦平衡打破,皇權就會受到威脅。不論是漢代軍閥入主,還是唐代藩鎮坐大,或者是明代東林黨最終完虐閹黨,最後的結果都是災難性的。要知道,在明代滅亡的時候,最後殉明的可都是一些太監啊,所謂的東林黨、復社的大丈夫們反倒是鬧出很多笑話。明代的太監權力再大,不論是監軍還是礦監稅使等都是皇權的依附者,一旦皇權不再信任,哪怕是魏忠賢,也不免瞬間倒臺。
-
3 # 卓某
你應該問明朝為什麼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
漢唐的太監是真老虎,明朝的只是狐假虎威罷了。
我們高中歷史學的中國古代史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發展。漢朝外戚與宦官交替控制朝政,唐朝解決了外戚問題但沒解決宦官問題,而且出現了藩鎮問題!宋朝時期就算吧宦官問題和藩鎮問題都解決了。這裡所說的宦官問題解決,並不是說宦官不搞事情了,而是沒有操控朝政的實力了。
到了明朝,透過地方三司制度徹底斷絕了地方割據。在中央設定了內廷的東西兩廠,用於牽制外廷,外廷的錦衣衛又與內廷牽制,外廷的各個機構又相互牽制。明朝為什麼官員之間那麼愛彈劾對方,就是因為都沒有實權。
明朝的太監只是皇帝寵幸,他什麼事情還得報告給皇帝,有了皇帝的指示他才敢做。有些貪汙啊之類不影響皇權的私底下玩玩。魏忠賢那麼厲害,崇禎剛上來就把他搞死了就這個原因。
-
4 # luhaiking123
其一,宦官沒有掌握兵權,明朝時讓宦官讀書,卻沒有讓他們領兵,即使有個別武將投靠宦官,但多數將領是看不起宦官的。其二,文官勢力太大,尤其是基層,在地方上,連皇帝說話都不管用,何況宦官。
回覆列表
宦官專權,歷來是封建王朝繞不過去問題。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要找出明朝中後期與東漢及唐朝後期政治的不同。其實從明朝創立之初,朱元璋就立下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訓(至於效果,個人覺得還是有的)。朱元璋之後,除了明成祖朱棣重用幫他奪位出力的三寶太監,鄭和,還有後來的魏忠賢,汪直,王振之流,其他留名的並不很多。此間的原因,除了與當政者個人,還與明朝的政治制度有關。明朝在老朱手裡,廢除了丞相制度,設內閣,六部,權力高度集中,可以完全超越前面的朝代,封建專治達到新高。宦官的權力完全無法與皇權對比。(看過大明王朝的就懂)。但是如果就此認定宦官權力變小,也不對。內閣首輔張居正,夠牛逼吧,為了上位,還是要與大太監馮寶合作。都是,內閣作為一支朝堂政治力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衡宦官專權。宦官再牛,有明一朝,沒有哪個太監敢覬覦皇位和皇權,最多是貪財謀私。最後,更重要的一點,太監不掌兵權。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沒有槍,如何敢造反?(這一點也與明朝的軍事制度設計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