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張大千在世,還是仙逝,畫界對張大千繪畫藝術成就有著多種褒獎,如“石谷之後不可無大千”、“當代唐伯虎”、“第二個石濤”、“五百年來第一人”等,其中以“第二個石濤”、“五百年來第一人”兩種說法受到廣泛關注和認可。
花卉(八十一歲作)
1972年,張大千在《四十年回顧展·自序》中說:“先友徐悲鴻最愛予畫,每語人曰:‘張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人也。’予聞之,惶恐而對曰:‘惡,是何言也!……五百年來一人,毋乃太過,過則近於謔矣!’悲鴻笑曰:‘處世之道,對人當自稱天下第二,自然無怍。君子撝謙,不亦同予之天下第二者耶?’”徐悲鴻所說“張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人也”時,是1936年,張大千時年三十八歲,此時的張大千已有“南張北溥”之譽,畫家名享譽大江南北。自1936年徐悲鴻說出“張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人”後,此說無脛而走,並流傳至今。時隔十年後的1946年,由於張大千禮佛敦煌唐風宋韻,畫風為之大變,故徐悲鴻認為張大千“欲與宋人爭席”,這樣,時間便已上溯至千年。多年來,徐悲鴻所說“欲與宋人爭席”之說卻被忽視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張大千首創了潑彩、潑墨彩,畫面混沌蒼茫,氤氳奔放,畫風有明顯改變,形式有重大突破。這使張僧繇創的沒骨法、李思訓創的金碧青綠法、王洽創的潑墨法、王維創的破墨法均得到延伸和發展,使沒骨法更為氤氳磅礴,使金碧青綠法更為豔麗靈動,使潑墨法更為斑斕絢麗。張大千不僅將“米氏雲山”進行了變革,融合多種畫法,首創新法,還對“荊關董巨”等發起挑戰,說出“不師董巨不荊關”、“董巨荊關跡已陳”、“斷從兩宋已無人”等詩句。看來張大千自己也認為和徐悲鴻所說的一樣,唐代之後,無人能與之匹敵。張大千——千年一人也。
深山幽居圖(七十一歲作)
至於如何欣賞張大千的繪畫作品,恐怕要先掌握張大千繪畫的師承,對張大千“師古人”、“師造化”兩方面進行深入、系統地研究後,便能準確把握和欣賞張大千的繪畫作品。
無論是張大千在世,還是仙逝,畫界對張大千繪畫藝術成就有著多種褒獎,如“石谷之後不可無大千”、“當代唐伯虎”、“第二個石濤”、“五百年來第一人”等,其中以“第二個石濤”、“五百年來第一人”兩種說法受到廣泛關注和認可。
花卉(八十一歲作)
1972年,張大千在《四十年回顧展·自序》中說:“先友徐悲鴻最愛予畫,每語人曰:‘張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人也。’予聞之,惶恐而對曰:‘惡,是何言也!……五百年來一人,毋乃太過,過則近於謔矣!’悲鴻笑曰:‘處世之道,對人當自稱天下第二,自然無怍。君子撝謙,不亦同予之天下第二者耶?’”徐悲鴻所說“張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人也”時,是1936年,張大千時年三十八歲,此時的張大千已有“南張北溥”之譽,畫家名享譽大江南北。自1936年徐悲鴻說出“張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人”後,此說無脛而走,並流傳至今。時隔十年後的1946年,由於張大千禮佛敦煌唐風宋韻,畫風為之大變,故徐悲鴻認為張大千“欲與宋人爭席”,這樣,時間便已上溯至千年。多年來,徐悲鴻所說“欲與宋人爭席”之說卻被忽視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張大千首創了潑彩、潑墨彩,畫面混沌蒼茫,氤氳奔放,畫風有明顯改變,形式有重大突破。這使張僧繇創的沒骨法、李思訓創的金碧青綠法、王洽創的潑墨法、王維創的破墨法均得到延伸和發展,使沒骨法更為氤氳磅礴,使金碧青綠法更為豔麗靈動,使潑墨法更為斑斕絢麗。張大千不僅將“米氏雲山”進行了變革,融合多種畫法,首創新法,還對“荊關董巨”等發起挑戰,說出“不師董巨不荊關”、“董巨荊關跡已陳”、“斷從兩宋已無人”等詩句。看來張大千自己也認為和徐悲鴻所說的一樣,唐代之後,無人能與之匹敵。張大千——千年一人也。
深山幽居圖(七十一歲作)
至於如何欣賞張大千的繪畫作品,恐怕要先掌握張大千繪畫的師承,對張大千“師古人”、“師造化”兩方面進行深入、系統地研究後,便能準確把握和欣賞張大千的繪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