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蔥21160565342
-
2 # 慕宸湘湘
學醫剛開始上大學的時候感覺比高中還要痛苦,因為要學習的科目太多了,而且我是學中醫的,除了學習中醫的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中醫內科學,針灸學,醫古文等,還要學西醫的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解剖學,診斷學,內科學等,這是理論的。
其次,還有各種實驗操作課,很多都被安排在中午或者晚上,一整天都在上課,根本沒有時間休息,大二的時候有一個學期星期三的課程從早上八點一直安排到九點多,中午只有吃飯時間沒有午休時間。
經過各種背書複習段考期考,一年沒有任何收入的實習,再經過畢業答辯跟操作考試後終於畢業了。醫學生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就業的,只是說城市大小,醫院的級別差別,而且很多醫院喜歡招情侶,所以醫學生不存在所謂畢業季即分手季,醫學生情侶還有一定的就業優勢。
剛畢業的醫學本科生是很窮的,剛出來只跟醫院籤崗前培訓協議,一個月基本工資1200,試用期三個月沒有績效,然後月後拿科室績效均數的一半,因為畢業工作一年才可以報考職業醫師資格證,然後等考試通過了,拿到證,這樣大概兩年的時間才可以正式簽約正式倒班。
不過現在大部分醫學生是研究生畢業甚至博士畢業,也要求到大醫院規培三年取得規培證了才找工作,畢業了很快就可以簽約獨立上班了,不過所花的時間也很多,讀研究生或者規培那三年也是沒錢或者錢很少的。
-
3 # 相由心生8080
終身需要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一個過程。本科五年雖然考試科目多,但都是淺嘗輒止,多數都是為了獎學金或者避免掛科,同意的舉手。研究生三年接觸患者,吃住在醫院,切身感受作為醫生的滋味,開始主動翻閱以前不曾看的教材或者非“重點”內容,以求補充大學的缺憾和不足。工作幾年後,當獨立在科室診療,需要更多的硬功夫,案頭書已必不可少,有時定期要買進各種醫學新書和見解。不定期參加培訓,講座,進修,查文獻等,在增長見識的同時也夯實著業務能力,主動弄清楚搞不懂的問題,這和前兩個階段又有所區別。
回覆列表
學之前只覺得肯定不用再學物理了,歐耶!沒錯我物理高中三年勉強及格。
學醫後發現自己讀了假理科,每天背的死去活來還要冒著巨大的掛科風險,從一個拎壺水都喊累的弱女子變成“來,一二三”翻沉重屍體的女漢子,從此吃嘛嘛香。
上班前幻想自己跨入高收入人群可以給爸媽買套海南的小房子,作為獨生女的自己出嫁後可以讓爸媽外地旅遊過年以免孤獨,上班一年半,月薪三千,執業醫師證註冊前公積金都沒有,不過也沒有很大困擾,因為一直見不到單身男人的我,還沒嫁出去。
奧對了,為了考執業醫,半年熟讀一米高的書三遍,兩點睡六點半起,工作照常夜班依舊,在科裡一群三年過的前輩們熱烈期盼目光下,一次透過,頭髮掉了一半,主任十分欣慰,鼓勵我三十歲前考過主治,順便向全禿的他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