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使淚18618942
-
2 # 莫雷爾的佈道壇
先宣告一點:作為80後的作者是看著變形金剛長大的,所以可能會有一點童年光環,但我儘量聊得客觀。
很難給出《高達》和《變形金剛》誰更優秀這麼一個答案,但看得出來提問者比較支援《高達》。但我得先說一句:《高達》在歐美不夠紅的原因並不是反戰,因為擎天柱為代表的汽車人一派同樣也是秉持反戰立場的,很多汽車人的載具形態根本都不是軍用裝置。
(一位國外玩家收藏的《變形金剛G1》的汽車人玩具。)
(藍色代表高達,紅色代表變形金剛。)
看區域的話,高達只在日本及其周邊的一些國家佔優勢,其他所有地區全是變形金剛佔優勢:
這兩部作品都誕生在1980年前後,有很多共性。它們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動畫片,針對青少年男性市場,以售賣玩具作為主要盈利點。
但兩者也有極大的區別。高達是純正的日本血統,從80年代以後,日系作品中“類人形機器”都必須由人類來駕駛,這可以說是日本人的一種執念。不光高達系列,《魔神英雄傳》、《機動警察》、《新世紀福音戰士》等都是如此。
(《機動警察》也是典型的日系風格。)
但美國文化的傳統中,更喜歡有自我意識和智慧的機械生命體,所以當年日本玩具商Taraka Tomy和美國玩具商孩之寶在開拓美國市場時,就選擇把原先的“代亞克隆(Diaclone)”變形玩具改編為“變形金剛”,給所有的角色都賦予了身份和性格,還構建了賽博坦這樣的故事背景。
當然,作為混血兒的變形金剛在返回日本市場時也做了一些妥協。比如說東映製作的《變形金剛:頭領戰士》就是這樣設定的:有一些人類跟變形金剛有搭檔關係,他們的性格、意識都能在某種程度上同步。人類搭檔身穿特製的外骨骼,當變形金剛變為人形態時,就變成變形金剛的頭;當變形金剛變為載具形態時,人類搭檔變成人形態駕駛載具。
(頭領戰士。)
高達也沒有逃過變形金剛的影響。例如《高達Z》中就有大量模仿變形金剛的變形高達:
在我看來,高達和變形金剛只能說是代表了日系機甲和美系機器人的經典作品,並不特別適合直接比較,因為兩者存在本質區別——人駕駛的機器vs機器生命體。兩者的生命力都很頑強,所以相關作品也很多,水平參差不齊,這就更讓比較顯得困難。
但如果加上漫畫部分的話,我認為變形金剛更加優秀,80年代的漫威版漫畫先放下不提,新世紀以來DW和IDW兩家公司製作了很多變形金剛漫畫,由於漫畫面對的市場比動畫片要更成熟,所以漫畫可以編織出更完整、更合理的劇情,以及更有魅力的人物形象。
而電影方面,變形金剛有,高達沒有,變形金剛完勝,但實際上邁克爾·貝的電影版無論是劇情還是機設,其實都不討傳統粉絲的歡心。不過,誰叫電影市場大,影響力廣呢。
回覆列表
首先要說的是變形金剛根本就不是機器人 他是有生命的 別的星球來的複製了與自己體型差不多的東西出來的 ! 高達是人造出來 有人才能動 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由此來看這個提問就不成立 只是無稽之談而已 八竿子打不著的事! 不過懂的人 都知道一點 蘿蔔頭 就是高達的代名詞!不過本人喜歡鑽頭 鑽頭才是男人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