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拾器格物
-
2 # 富哥愛收藏
銀元上的綠鏽什麼方法處理最好呢?
有些銀元上產生的綠鏽大多數時候為銅鏽,這種型別的銀元很大可能屬於窖藏的銀元,由於長時間和一些銅錢儲存在一起,所以銀元表面才會慢慢的出現綠鏽,這綠鏽也是屬於正常的 ,從而也是判斷這銀元包漿是否為窖藏的一個要點。
市面上大部分銀元清洗與除鏽一般都是使用弱酸,比如白醋就是比較適用的一種,銀元的浸泡時間取決於它鏽跡嚴重程度而定。液體浸泡過後可以用柔軟性的毛刷在銀元表面刷洗,基本上大部分鏽跡和泥漬都是可以除去的,如果表面有大的鏽塊,建議用專業的除鏽工具來清理,前提是不要損壞銀元,破壞其原有的傳世包漿。
例如一些銀元有輕微的鏽跡,建議各位還是不要特意的去清洗,鏽跡不深這些液體就很容易破壞銀元的傳世包漿,這個包漿也是決定一件藏品的價值高低以及辨別真偽的一個關口,它是極其重要的,價值高一些的錢幣類藏品建議各位可以用錢幣盒子將其儲存。
理性收藏,切勿上頭……
-
3 # 馬泥村夫
對於銀元收藏,品相無疑是最為重要的,
品相和品種哪個更重要?個人認為“品相是銀元的生命,品種是銀元的靈魂 ”品相和品種是相輔相成的,離開品相談品種,或者離開品種談品相都是不可取的。
品相
一般提到品相的好壞就會想到瑕疵,哪些瑕疵會影響銀元的品相呢?本人把瑕疵的出現歸類為“先天缺陷”和“後天人為儲存不當”。
第一類是由於生產工藝條件的不穩定性,造成在生產壓鑄過程中出現的比如裂模、缺肉、流銀點=,這些缺陷與當時的經濟、生產、技術密切相關的,如果想來修復,必須在技術環節,加工管理中得到解決。
第二類是後天人為儲存不當,它是由於人們在存放,把玩,交易中忽視了銀元的特性,(它的表面非常柔軟,容易造成劃傷和磕碰)及人們在後天的存放中忽略了銀元的氧化因素,當銀元儲存所處環境較差時,銀元就容易大面積的生出了綠鏽,黑鏽,白斑等。
銀元的先天因素我們收藏者一般無法控制,銀元的品相和出廠時候的狀況是最為直接的聯絡,但後天的因素如果加以注意,會使銀元的初始品相得以延續,而清洗和密封的儲存不會提高銀元的品相,這點也是我們收藏者要清楚的。
如何判斷一枚銀幣的品相好與差?
當拿到一枚銀元時, 首先看邊齒,如果邊齒沒有大的磕碰,再看正反面的底板,底板要求儘量沒有劃傷和擦傷,如果有很大面積的擦傷或者劃傷就會給人一種心裡很堵的感覺,這樣的銀元也不在好品銀元之列。
光度是判斷銀元品相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有很多人提出十字轉光的概念,這個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一枚銀元長時間接觸空氣,不斷硫化加之不恰當的清洗,它的原始光澤也就會失去,十字轉光也將減弱並消失,所以好品相的銀元,光度是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判斷好品銀元的另一個重要依據就是高點的磨損程度,這個程度的多少直接決定著錢幣是否達到頂級的狀態。這也是我們判斷高分幣特別值得學習和注意的地方。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底板,光度都不錯的銀元,分數卻並不高,這個就和高點的磨損有著密切的關係了,所以我們應該知道和留意常見的大小頭、船洋、龍洋幣面的高點。如大頭的胸花、船洋的桅杆、龍洋的額頭鼻子,銀元的高點都在哪裡?有幾處?我們應當不斷的學習觀察,提高自己對銀幣鑑賞及品相認定的水平。
清洗和處理
銀元的清洗,是會讓很多人感到困惑的事情,有了鏽跡和斑點的銀元該不該清理?如何清理?
下面說一點心得,希望可以拋磚引玉。當拿到一枚有鏽的銀元時候,一定要區分此鏽是否已經鏽死,同時要看此鏽是否是害鏽。
如果是害鏽的銀元,應多諮詢有經驗的人,判斷底版是否已經腐蝕,如並無腐蝕,那就果斷處理,以免後期害鏽腐蝕銀元。這裡特別提出幾種害鏽要值得注意 1、黑鏽。2、覆蓋整幣的厚鏽。3、塊狀,點狀灰鏽。
這幾類鏽的腐蝕性特別強,生了上述這樣的鏽,通常底板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蝕,同時也非常難以處理乾淨,這時需要大家細心觀察,洗幣時判斷清楚,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當然洗幣和賭石有些相似,要靠嫻熟的洗幣技術與經驗加之一些好的運氣,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溫馨提示:一枚錢幣在拿藥水清理完畢後,一定要用大量的清水把上面帶有酸性的清洗液清洗乾淨,如果沒有沖洗乾淨,過一段時間,上面的殘留酸性物質會還會和空氣硫化而產生黃色後為黑色的斑點,影響錢幣的美觀。
-
4 # 古泉976
說到銀圓上的綠鏽我覺得應該是出土的吧?一般銀圓不會生綠鏽,只能有傳世古的包漿,即然有綠繡那清洗一下,用食用白醋把銀圓放到小碟或小碗裡到些白醋泡上,根據鏽的程度來決定泡的時間,為了能掌握泡的時間可隨時把銀圓拿出來用清水衝一下再用一塊布進行擦式,看看效果,如效果不佳,再把銀圓放進白醋裡泡上,可以延長泡的時間,經過一段時間銀圓上的綠繡可以清除,用清水沖洗後用布擦式一枚銀光閃閃的銀圓就會出現在你的眼前,白醋不會傷害銀圓的,此辦法也可適用於古錢幣,但古錢幣泡醋拿出來後一定用清水再泡一段時間,清除酸氣,以免傷到古錢幣,以上是我的看法,也是我用過得出的結論,不知正確與否,諒解謝謝。
-
5 # 塵土jcp
是真銀圓一般很少生入骨綠鏽,因為含銀90%,而銅只佔9%,放了二十多年的銀圓表面幾乎沒變;當然含銀量低的’銀圓’一洗就失去了銀色的光澤,露出本來的面目,露餡。。。
-
6 # 師傅很閒
第一,對包漿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在判斷銀元的真偽度上增加難度。
第二,對銀元的表面劃傷,影響銀元的品相。
第三,處理起來非常困難,99%的人處理都會失敗。
銀元的主要成分當然是銀,但是也是有合金的。當時的工藝無法達到99.9%的標準,所以都會摻雜其他金屬比如銅、鎳等金屬,所以在當時純銀的含量只能達到86%~88%,有個別的外貿銀元能達到90%純銀含量,銀元的綠鏽的產生一般埋藏太久直接跟土壤接觸產生的,當然每個地區的土壤結構也是不同產生的化學反應也是不同的,在銀元表面就會體現出不同的鏽色
其實綠鏽就是一種包漿,其實也是非常不錯的一種包漿。可能有一部分常有不能接受這種包漿,但是對於一些有需求的收藏愛好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標本,可以用於對比其他錢幣一種包漿。
這種出土銀元的綠鏽,其實跟銀元已經完全融合。如果真的要處理先用清水清洗,然後再用礦泉水燒開放入銀元煮10~15分鐘,表面一些比較輕的綠鏽會掉下來,其他融入銀元的綠鏽是掉不下來的,最後還是那個建議不要處理,處理不好會影響整個銀元的品相。
-
7 # 一九七一
沒必要去洗。
銀元包漿本來就是歷史的見證,人工鏽色和自然包漿綠鏽等還是有所不同。如今假幣氾濫,人工做出來的鏽色還是不難分辨,做鏽幣冒充真幣,真鏽幣為什麼偏偏要去洗呢?
另一方面,由於銀元本身不僅僅是金屬銀製作而成,裡面還有百分之十左右不同比例金屬銅和別的少量金屬組合而成。有點化學知識的朋友應該懂得,化學藥水會對銀元裡面的不同金屬有破壞作用,也就是對銀元有腐蝕。
包漿鏽色美麗的更不要隨意清理,原汁原味它不香嗎?
回覆列表
眾所周知,銀元是很有收藏價值的藏品,越是有收藏價值的藏品我們越需要注意一些地方,一般來說,袁大頭的價格會受到該藏品的品相而影響其最終的價格,因此如何很好的儲存,特別是如何清洗銀元就變的至關重要了。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清洗銀元的一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