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鉅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鉅鹿(今河北平鄉 )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13
回覆列表
  • 1 # 布衣閒人10

    作戰經過:

    公元前207年12月,秦將章邯從鉅鹿南棘原修築甬道與漳河相接,給秦將王離軍運送糧草。王離軍兵多糧足,於是急攻鉅鹿。鉅鹿城中趙軍糧盡、兵少,守將張耳求救於陳餘,陳餘怯戰,不敢進攻秦軍。此時,齊國的部隊、燕國的部隊、張敖率領在代郡招募計程車兵萬餘人,也都趕來救援鉅鹿,並配置在陳餘部隊的附近。這些部隊懼怕秦軍,無一敢出營作戰。

    項羽和宋義奉楚懷王之命率軍前來解鉅鹿之圍,宋義遲滯不前,項羽便殺了宋義。親自率領楚軍馳援鉅鹿。項羽派當陽君、蒲將軍率領二萬人渡過漳河,切斷秦軍運糧的甬道,王離軍隊開始缺糧。但鉅鹿之危並未解除。陳餘再次請求項羽出兵救援。於是項羽率軍渡過漳河,鑿沉船隻,砸破鍋盆,燒燬營舍,帶上只夠三天的乾糧,以示與秦軍決一死戰。楚軍到達戰場後,迅速地包圍了王離軍。經過九次血戰,大敗秦軍。秦將章邯退走,諸侯軍這時才敢出營追擊秦軍,殺死了蘇角,俘虜了王離,涉間自焚而死。經過這一戰,消滅了秦軍主力,威服了諸侯軍,項羽成為諸候上將軍,統一指揮所有部隊。

    簡約評價:

    一、項羽鉅鹿之戰全面擊垮了秦王朝的主力部隊,扭轉了整個戰爭形勢,奠定了反秦鬥爭勝利的基礎。

    二、戰後諸侯臣服項羽,項羽由此成為反秦軍隊的當然領袖。

    三、作戰指揮上項羽首先派部隊切斷秦軍糧道,直擊要害,秦軍糧少,軍心動搖,使秦軍由強變弱,這是項羽擊敗秦軍的關鍵所在。

    四、戰鬥中,項羽軍士氣高昂,不畏強敵,敢打必勝,破釜沉舟,有進無退,以一當十,以命相搏。奪取勝利的決心十分堅決,奪取勝利的信心己然成為將軍和士兵奮勇殺敵的戰鬥意志。這是楚軍戰勝秦軍的重要因素。

    五、項羽鉅鹿之戰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影響深遠。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

  • 2 # 無腳鳥0706

    鉅鹿之戰,必將又是一個撲朔迷離的歷史懸案!

    鉅鹿之戰釋義:

    《史記》原文: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乍一提鉅鹿之戰,可能很多人還不太知道,可是要說起破釜沉舟的故事,很多人就會恍然大悟了。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這一戰讓項羽一舉成名,他殺秦將蘇角,俘獲大將軍王離,涉間不降自殺,迫使章邯大軍戰敗投降,徹底扭轉了諸侯軍隊面臨的不利局面,並把亡秦戰爭推向勝利。

    接下來咱來就假借太史公司馬遷的矛來破解他本人的盾。

    鉅鹿之戰背景:

    秦圍鉅鹿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即秦二世登位一年後,陳勝起反於大澤中。秦將章邯編驪山刑徒成軍隊,鎮壓民變。十二月,陳勝敗亡。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六月,章邯大破田儋、魏咎。九月定陶之戰消滅楚軍主力項梁。

    閏九月,章邯以為楚兵不足憂,率秦軍北渡黃河,匯合自北方前來增援的王離軍一起攻打趙國,並大敗趙軍於邯鄲,隨後王離繼續包圍趙王歇於鉅鹿,章邯自己屯兵於南,修築通道為圍城的秦軍輸送糧草。趙國陳餘北收常山兵,得數萬人,軍鉅鹿北。趙數請救於楚。

    楚懷王心陣營分兵兩路,一支軍隊前往解趙國鉅鹿之圍,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另一支軍隊沿河南進攻關中,以劉邦為主帥。懷王心許諾“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羽殺宋義

    宋義率領楚軍行至安陽(古地名,今山東曹縣東南或今安陽),就按兵不動,滯留四十六日。項羽急欲攻打秦軍,為陣亡的叔父項梁報仇雪恨,便催促宋義發兵,宋義不聽,反譏項羽有勇無謀,還下令軍中:“有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暗指項羽),皆斬之!”

    宋義派遣其子宋襄到齊國當相邦,親身送行到無鹽(古縣名,今山東東平縣東),飲酒作樂。當時天氣寒冷,天降大雨,士卒飢寒不堪,項羽利用這一點激起了士兵對宋義的不滿。

    十一月,在宋義按兵不動之第四十七個早晨,項羽朝會宋義,即入其帳中斬其頭示眾。項羽隨即向士卒宣佈:“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籍(項羽)誅之!”(宋義和齊國串通,意圖謀反楚國,楚懷王心密敕自己暗殺宋義)。並派桓楚攜宋義父子首級報告懷王,懷王只好任命項羽為上將軍,率兵救趙。

    鉅鹿之戰過程:

    破釜沉舟

    楚軍兵力遠遠少於秦軍,項羽先派英布、蒲將軍率兩萬楚軍渡漳河,襲擊秦軍甬道,獲得幾場小勝。十二月,項羽親率全軍渡河,並下令打破炊具,鑿沉船隻,每人只帶三日干糧,餘者焚之,以表明拚死一戰的決心。

    以一當十

    楚軍在項羽身先士卒激勵下士氣高漲,作戰十分勇猛,一舉擊破了秦軍勇將蘇角的軍團,迫使章邯軍潰退並撤走了對王離軍後背的支援。此時項羽馬不停蹄翻身再戰王離、涉間之長城軍團,九戰九捷,終使得秦軍大敗。秦將蘇角陣亡,王離被俘,涉間拒降自焚而死。

    作壁上觀

    項羽進攻秦軍之前,雖已有燕、齊、魏、代、遼等十幾路諸侯軍抵達鉅鹿前來救援,但都懾於秦軍威力,只是屯兵於外圍,不敢出戰。(《史記·項羽本紀》記載:“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及至看到楚軍大破秦軍,各路諸侯軍無不膽寒,皆拜伏項羽。

    章邯投降

    前207年(秦二世三年)四月,章邯派司馬欣向咸陽請求援兵,但趙高不允,並派人追殺司馬欣。五月,司馬欣回到軍營後告訴章邯,朝廷已被趙高控制,“將軍有功亦誅,無功亦誅。”六月,項羽楚軍大敗秦軍於三戶津和汙水。七月,章邯擔心趙高迫害,遂與司馬欣、董翳率秦軍約20萬眾於殷墟向項羽投降。

    明人茅坤評鉅鹿之戰:“項羽最得意之戰,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清人鄭板橋有《鉅鹿之戰》詩:“千奸萬黠藏兇戾,曹操朱溫皆稱帝。何似英雄駿馬與美人,烏江過者皆流涕。”

    鉅鹿之戰解析:

    首先,破釜沉舟是司馬遷的藝術誇張。按照史記中的描寫,讀者很容易產生這種錯覺:項羽破釜沉舟發動進攻,隨即就擊敗了王離,將鉅鹿之圍解除。可事實卻是,項羽在公元前207年11月渡河作戰,王離卻是在兩個月之後的公元前206年1月投降,項羽只帶三天干糧的進攻與王離的投降並無直接因果,思想工作做的再好的軍隊也不能餓著肚子打兩個月的仗。

    其次,鉅鹿之戰並不是項羽一人之功。《史記•張耳陳餘列傳》中寫道,“項羽兵數絕章邯甬道,王離軍乏食,項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諸侯軍乃敢擊圍鉅鹿秦軍,遂虜王離。”這說明擊敗王離的並不是項羽,而是諸侯軍,項羽只是擊敗了守衛糧道的章邯軍,然後又逃回了漳水南岸,引開了章邯。

    北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綜合了《史記》中《項羽本紀》和《張耳陳餘列傳》的說法,表述為:“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大破之,章邯引兵卻。諸侯兵乃敢進擊秦軍,遂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自燒殺。”

    再者,項羽並沒有打敗章邯。據《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的記載,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項羽大破秦軍於鉅鹿下,正月,虜王離,二月,破章邯,四月再破章邯,但直到七月,章邯才在自以為見疑於朝廷的情況要求與項羽會盟,項羽表面接受麻痺章邯,然後發動突然襲擊,也還是沒能消滅章邯。由此可知章邯軍即使在屢敗之後,實力也依然不可小覷。最後會盟時,殺死項羽叔父項梁的章邯竟然當上了雍王,與項羽的頂頭上司楚懷王平起平坐。秦軍保留原建制不用繳械改編,仍由秦將統領。

    鉅鹿之戰最大的意義在於確立了項羽的領導地位。從後來的項羽大封諸侯可以看出來,在鉅鹿之戰出了力的、投到項羽陣營的都得到了豐厚的封賞。十八路諸侯王中有十個因鉅鹿之戰被封王。有人說,鉅鹿之戰的真相:表面上看是項羽以萬夫不當之勇力克強大的秦國軍隊,實際上卻是秦帝國內部激烈鬥爭的產物,秦二世集團的嫡系章邯負責實施具體行動方案,成功拔掉功臣集團的實權人物王離,同時兼併王離的幾十萬野戰部隊,這才是鉅鹿之戰的真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追星不看劇的年輕人是不是看起來很高冷,不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