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經常會看到頭條裡有人把現在很火的小鮮肉小鮮花們或自己愛豆們從各個影片中剪輯到一塊看似就好像拍了一個電視劇一樣,但是為什麼沒有全是那些明星的電視劇呢?還是我沒有看到咧?
10
回覆列表
  • 1 # 春芽秋果綠色生活

    全是當紅明星的電視劇,那還怎麼看,誰是女一號,誰是男一號,那還不打起來?當紅的女明星誰都不願意演配角。再說當紅的明星演電視劇,那個片酬吃得消啊,一般當紅明星的片酬都是很貴的,所以這是不可能事件。就算是建國大業,建軍大業這些電影,請很多大腕來演也只是客串,友情出演一下而已。

  • 2 # 編劇演繹法

    即使在好萊塢也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根本的原因在於會導致話語權的混亂,即使是再優秀的導演也無法操控一個全明星陣容。畢竟,這不是NBA全明星賽,全明星賽上明星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在一部劇裡面,需要導演告訴演員們要做什麼。

    一、價錢不是問題,話語才是重點

    如果說我這部劇裡面把當紅明星全部請過來了,製作費高達十億人民幣,但我把這部劇賣出去,我能賣二十個億。那麼,你還會認為十億的投資是一個問題嗎?在影視行業,價錢從來不是問題,只要有購片方能夠買單,只要是一個穩賺不賠的生意,那麼把全明星聚在一起拍戲,絕對是一個有可能的事。

    既然這是可能的,但是為什麼沒有人做呢?其根本性的問題就在於,明星越多,會導致片場愈發混亂,話語權的旁落,幾乎會讓導演從藝術創作者淪為邊緣的服務者。舉個簡單例子,如果說一個大咖要求改劇本,增加自己戲份,那麼改還是不改?如果說滿足了這位大咖的要求,那麼其他大咖會怎樣?越多的明星意味著片場權力的分散,當導演都無法拍板的時候,這個拍攝還如何進行得下去。

    並且這種情況是必然會發生的,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每個人多理解的世界也是不一樣的,想表達的也不一樣。矛盾是必然會產生的,但只要在可控的範圍內,都可以接受,一旦明星多了,局面就失控了。並且,明星改戲,在目前的環境中是常態。目前我看到集合比較多明星的,也就是2010版的《三國》了。實際上,這也是根據角色挑人,而不是根據臉。

    二、演員的合理配比

    目前國內電視劇,包括國外影視劇的製作經驗就是老戲骨帶小鮮肉。當一個老戲骨在現場的時候,其他年輕演員必然不敢造次。實際上,尊重老戲骨是表面的,根本的問題在於,老戲骨手中有資源,足可以斷送一個新人演員。關於這一點,我們的“少年包拯”想必是最清楚的。由於《人民的名義》的熱播,現在電視臺收片都會要求一部電視劇裡必須有老戲骨。這是《人民的名義》所帶來的改變。

    那麼,一部劇全是明星,從內容上來說,又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這就要從內容上來說了,當一個明星之所以能夠成為明星,他本身必然具備一種氣質,當這種氣質與角色吻合時,產生了1+1>2的效果。但實際上,優秀的劇本並不是為某個明星或者某一群明星而打造的,所以讓明星去演配角,這是可以的,但這樣做的效果,你可以想一下,並不是最好的。

    最後說一句,時代的浪潮千變萬化,也許拍的時候還是明星,播的時候就已經過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熊出沒有什麼不正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