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TRAPP

    在恐怖遊戲中,大多嚇人角色發出的聲音都是尖叫聲,各種啊啊啊啊!!的聲音。在沒有自己配音前,遊戲不過是沒有聲音的恐怖畫面罷了,說不定看起來還很滑稽呢,所以聲優自然不會被嚇到。

    在惡靈附身2中隱形狀態下的貞子姐姐會邊向主角緩慢移動邊發出哦哦哦哦~的聲音,每次聽都讓人背脊發涼,相比其他恐怖遊戲一成不變的尖叫來的要有趣不少。

  • 2 # 灰化肥會揮發嘿

    我猜想應該不會。畢竟恐怖氛圍不是某一個單純因素決定的,是由畫面/音樂/劇情等等因素綜合在一起,缺了其中任何一個,都不會感受到恐怖。後期製作的人,當把這些要素組合在一起時,倒是可能會被自己嚇到。

  • 3 # 漫趣動漫

    首先,我們從“已經能夠聽到完成配音的成品遊戲”的結果上就可以做一定逆推,如果真實存在嚇到不敢錄音的聲優,那麼這部分聲優要不是在試音選角的時候就被篩除在外了,要麼就是中途換人了,要麼就是透過疏導之類的適應了。

    當然在實際試音選定角色之後,這種可能性應該也較小了。

    第一,也是我們很容易注意到的一點,就是恐怖在恐怖作品中,聲音本就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要素,也就是說,在一部恐怖片加上聲音(無論是伴奏,劇中尖叫或者是音效都發揮著作用)之前,其“恐怖”的效果肯定是打折扣的,而聲優在配音時給的只是畫面,所以受到的感染也是打折扣的。其次,還要考慮到具體環境的影響,比方說白天就比晚上不容易感覺恐怖,有人的時候就比一個人不容易感覺恐怖,在配音過程中,燈肯定是開著的,否則也不可能看見臺本,而周邊即使沒有其他配音員一起錄一場戲,也至少會意識到收音師的近距離存在,環境上就很大程度地抹殺了恐怖氛圍。

    第二,我們雖然說聲優在配音的過程中全情投入很重要,但是實際上在配音過程中,意識是不可避免被分割的,因為配音工作始終還要顧及到手中臺本和螢幕的切換,注意力必然會被切斷。在電影院中觀影的觀眾可以投入到影片的氣氛中去,影片也不是被斬斷的,有一個完整的體驗過程,意識也相對五干擾,但配音的時候,去完整連貫地融入到一整個故事中很難(比方說唸錯重錄,或者只是集中挑錄個人部分的臺詞等情況),意識也始終受到“工作進行中”的意念的操控,聲優和演員一樣,在工作中,兩個“我”是共同存在的,一個我負責活在虛構的情境中,一個我負責活在自察意識中。

    其三,如果一個故事劇本真的設計到十分嚴謹逼真的地步,那麼理論上來說其需要“演員表現的聲音”部分很可能是可以高度匹配的,即演員嚇到說不出話來的地方,劇本里剛好應該也是不怎麼安插臺詞的,而演員會嚇到尖叫起來的地方,又剛好可以不刻意地滿足作品的需求,雙方不會出現較大偏差。何況,演員真實地去體驗情緒,對好的表演來說也是必須的一環,只是和上點所說一樣,要同時兼顧把控。

    其四,對於同一部作品而言,人的反應也是不同的,儘管有些人的代入感強,有些人代入感弱,但極其敏感的終歸還是極少數。多數人還是能夠把握住現實和虛擬的分界線的,儘管電影院裡氛圍很好,但還是不會有多少人真的被嚇到說不出話來,或者說換一個更直觀的看法,多數人即使被嚇到想要尖叫,也會及時用手捂住自己的嘴或者化為短促的小聲叫而不是放聲尖叫,在更逼近現實的鬼屋中,人們儘管可能在密集加強的恐怖環境中尖叫不已,但多數人還是會記得不要破壞鬼屋設施,對多數人而言,現實的大框架要從心中完全失控,被臨時虛擬完全取代也是鮮少可以實現之事,除非虛擬已經從各種表象上逼真到可以矇騙大腦的程度,既然對於多數人而言,要做到因一個恐怖遊戲無法控制語言就不容易,那麼對於配音員而言,事情大致也是不離的。

    以上個人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熊孩子和熊家長到底有多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