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覽山科技官方賬號
-
2 # 浪潮圈
校園的智慧化建設離不開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如各類應用系統,如辦公、人事、教學科研、基礎平臺等軟體建設,搭建機房、多媒體教室等硬體環境建設,做好資料中心平臺建設,為資訊中心提供技術支撐和資訊支撐,同時更要做好資料量不斷增長的應對方案。
以雲南農業大學資訊化建設為例,在推進教學科研過程中,尤其是人工智慧科研方面,遇到了資料量增長,儲存空間緊張,現有裝置處理效能侷限,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高併發業務需求,現有的伺服器也無法承擔AI領域訓練處理等需求,需增加人工智慧裝置等問題。
對此,針對該校痛點,昆明鴻致科技展開全方面調研,並結合浪潮產品給出最優解決方案。最終,選擇浪潮NF5270M5作為頂層伺服器,搭配2臺AS5300G2儲存系統構成雙活。透過光纖交換機將磁碟空間均勻分配給上端資料庫伺服器、檔案伺服器以及OA伺服器使用。
方案還增添浪潮高階八路伺服器TS860M5,對系統內的業務進行遷移,八顆強勁處理器和TB級記憶體可提供超強的計算力,足以為學校的核心業務保駕護航。
該校工作人員表示:“一臺裝置把之前存在的問題都解決了,滿足深度學習訓練需求的同時還能節省空間,升級後的平臺用起來更方便省心了”,加快了該校資訊化升級程序。
-
3 # 龔斯特
“智慧校園”的結構拓撲圖:
按功能和型別,我們可以把智慧校園劃分為三個層面:基礎層、應用層、平臺層
(一)基礎層
這一層的功能是為了我們整個“智慧校園”系統能正常執行,提供良好的基礎環境,由綜合佈線(資料通訊)系統、資訊網路安全系統、供配電系統、資訊中心機房系統等構成。
綜合佈線系統:
就是能連線各個子系統和裝置的有線無線網路,就像我們人體的神經系統,傳輸各種感知資訊到大腦,再接收大腦反饋的指令。如果這種校園資訊化的“神經感知系統”經常出問題,那麼智慧校園的使用體驗感就會非常差甚至執行癱瘓。所以這種基礎工程的選材和線路設計的質量把控尤為關鍵,一定要選質量可靠的國標材料,點位儘量多預留,線路通道冗餘量要夠要有備用,特殊子系統網路之間需要物理隔離,如監控系統就需要單獨一套的網路,因為影片傳輸時刻佔據著網路的傳輸而且資料量很大,若和其他網路共用,勢必影響其他系統的體驗感;資料通訊裝置(交換機、路由器)要選用效能穩定、質量可靠,倒不一定考慮多大的資料冗餘,一般而言資料冗餘量預計到2年內夠用就行,因為這些資料傳輸裝置技術發展的很快,成本也只會越來越低,而且這些裝置替換也很方便,所以過早的採用大容量裝置只會增加成本。至於具體選擇什麼品牌的產品,是否需要有線無線融合、劃分多少網段、多少類介面等問題,因為需要具體分析,所以在此就不作贅述,但一定要選擇技術實力強,售後服務好的廠家。
資訊網路安全系統:
這一塊以前很多學校不太重視,最多就是裝個防火牆。但現在隨著資訊化裝置越來越多,各方面資料量也越來越大,懂計算機技術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一旦發生網路安全事件,如:個人資訊洩露、篡改個人空間、篡改成績資料等等,那麼勢必會給我們的學校管理造成重大的不良影響。所以這一部分我們也應當重視起來,但需要配置哪些軟硬體裝置,還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供配電和資訊中心機房系統:
一般我們傳統的資訊化裝置供配電,都是接的校園建築配電,這樣存在一些問題,如:安防監控系統、無線網路系統、數字廣播系統、伺服器、網路安全裝置等涉及到學校安全、學生考試等事情的時候,我們不希望因為停電而受到影響,所以這些系統或部分裝置就需要我們的UPS系統對其專門不間斷供電,一般UPS系統我們還是設計在資訊中心機房內。因為資訊中心機房,是我們整個“智慧校園”的物理核心,所有校園資訊化系統、裝置的軟體、資料庫、執行程式、伺服器平臺都要放在這個位置,包括UPS也在這個位置。所以其重要性相當於我們人類的大腦和心臟,是整個智慧校園的中樞及核心。其建設內容包括裝飾裝修(要求無塵)、空調新風系統(精密空調保證裝置恆溫,新風系統保證室內正壓)、機房供配電(保證所有機房裝置和線路滿負荷負載)、動環監測系統(動力、水侵監測等)、消防滅火系統(具備報警和氣體滅火功能)、電磁遮蔽及防雷系統等等,其建設標準要達到國家B類,因此建設費用並不低,如再加上購買伺服器建立校園私有云,那麼經費緊張的學校一定負擔不起。但如果不做資訊機房,眾多的網路裝置、軟體、資料庫伺服器在哪兒擺放?我們的智慧校園雲平臺又在哪兒搭建?所以,我們要考慮引入租賃公共雲服務的方式。在此我推薦三種解決方式:
1、完全租賃公共雲服務:學校所有的資訊化系統的中心平臺程式、資料庫、分析系統等全部部署到租賃的公共雲平臺上面。優點:這種方式每年的租賃費用不會太高,比自建平臺划算,學校自身無需管理資料庫和伺服器,各系統只是透過中轉伺服器和裝置,上傳和接收雲平臺的資料和指令即可。缺點:對運營商網路依賴非常大,如果網路出現問題,那麼本地裝置和系統就處於獨立工作狀態,談不上智慧校園。適合型別:經費緊張的學校和資訊化系統不多的學校。
2、雲端儲存+本地自建平臺的方式:把資料庫建立在雲服務上,本地機房只建設中轉伺服器和平臺伺服器,計算和分析都在本地,本地也可以儲存部分分析的有用資料。這樣方式,優點:大量的資料儲存在雲服務端,:雖然本地還是需要建設中心機房,但標準可以按C類建設費用不會太高,學校平臺只是呼叫資料即可,而且雲服務租賃費用較低,並且資料安全性比自建的還高!因為像一些大資料雲平臺服務商,他們的網路安全管理系統是世界一流級別的,投入的經費是一般單位不能比的,所以資料的安全性非常有保障。缺點:本地還是需要建設中心機房,需要專業維護人員日常維護;資料的上傳和呼叫還是依賴運營商的網速,雖然斷網後,各系統間任可以聯動和互通,但資料不能及時上傳,如果斷網時間過長,本地伺服器儲存不足就會造成資料的丟失。適合型別:學校資訊化建設基本完善,本身就有資訊機房(但不大),學校有網管老師或專業維護人員,運營商網路情況良好的學校。
3、自建私有云平臺+雲備份:就是我們前面說的,將所有的裝置、資料庫、伺服器、雲平臺等,全部搭建在學校自身。優點:雲端只是用來備份資料,各資訊化子系統資料流轉通暢,智慧平臺(大資料、人工智慧系統)能與使用者之間進行更好資訊互動,能更好的進行分析和自我訓練,能最快的實現智慧校園。缺點:建設費用高,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日常維護,有足夠的場地建設中心機房。適合型別:預算經費充足的改建或新建學校,師生人數和資訊化子系統多的學校。這一段我講述的較多,因為資訊機房的建設標準和需求程度不同預算價格差異非常大,如果按面積計算每平米可以3000元,也可高達每平米3萬元。所以只有根據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才能對資訊中心機房建設作出正確判斷。
整個基礎層,基本就由以上幾個系統組成,這一層的建設重點除了“質量可靠,效能穩定,經久耐用、冗餘充足、擴容方便”這個五個要素,還有一個重要的要求:就是能向平臺層提供裝置的實時執行資料!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以往的校園資訊化網路基礎建設,一直要出問題了“網路癱瘓了,裝置燒壞了,線路斷了”學校管理者才知道,然後找廠家維保人員查,維修人員短時間又不能及時到場解決,或者到了現場才知道是什麼裝置出問題但又沒準備相應配件,又回去拿配件。這種傳統校園資訊化基礎裝置管理是滿足不了智慧校園的要求的。只有能實時傳上執行資料,透過平臺層的大資料系統分析裝置的執行狀況,才能及時判斷故障點,為學校管理人員提供準確的資料和管理方案,從而在問題發生前就解決問題!這樣的資訊化基礎層才能支撐起整個“智慧校園”系統的穩定執行。
(二)應用層
校園萬物聯網是這一層的建設重點,這一層的內容也是我們一線教育管理者、老師、學生平時接觸最多的,如班班通、考勤打卡、電子班牌、電子書包、常態錄播系統、精品錄播系統、數字廣播系統...非常多的子系統分類,為我們提供了能實現智慧學習、智慧教學、智慧教育管理的環境。使學生具備了入境學習的條件,讓老師有了智慧教學的工具,為教育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在提高效率的同時能產生大量的教育教學和學習資料,但這些資料來源的系統、裝置的廠家不同,在學校資訊化建設中便形成了“各自為政”的情況,各用各的資料,系統互不相同,這也是阻礙智慧校園程序的一個難點。所以在選擇這一類裝置或各種前端應用產品時就要要求各個廠家提供開放式的軟體協議,這一點要求必須的,也是19大以來國家教育管理部門對教育資訊化產品的一個要求“2017年11月2日,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在“教育大資料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成立啟動會上指出:教育資訊化將不再僅僅是“可做或可不做”“可多做或可少做”的選擇,而是具有戰略性和全域性性意義,將與教育所包含的一切空間深度融合,促進產品以及平臺間的互聯互通,實現校園物聯網”,所以我們的學校在搞校園資訊化建設要求產品廠家提供開放式的軟體介面和資料介面是合理的要求,即是在已建成的系統中也可以要求這些廠家提供後續的軟體或資料開放服務。
校園資訊化建設到這一層,感覺已經比較豐富了,能實現校園物聯網+這個概念,這也是很多商家所定義的智慧校園,但這些都還只是工具!是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的工具,還只能算是一至四階段的建設內容,還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智慧校園。要給教育的工具裝上智慧的大腦--也就是我們的第三層-平臺層的建設內容:智慧校園雲平臺。
(三)平臺層
智慧校園雲平臺,這是一個集合了物聯網、大資料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軟體平臺。
很多人一說起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這些現代化計算機技術,都覺得還屬於前沿科學,好像還沒有成熟的產品可應用,如人工智慧的汽車自動駕駛技術還不能商用,而且還發生不少事故;語音識別在有噪音的環境下,識別率會大大降低,而且對語意和語境的理解也不準確;人面識別技術雖可以商用但也不盡如人意,比如只能對正面識別,如側面或者背面還是不能像人一樣立體的認識一個人。好像人工智慧還是在下圍棋或者電子遊戲上應用的更多,對教育這個領域還是涉足不多。包括很多打著人工智慧教育產品旗號的廠家也沒弄出個多智慧的東西,比如:可對話的智慧機器人、智慧閱卷、程式設計3D列印等等,但感覺這些都算不上人工智慧的範疇,只是減輕了部分工作量,距離有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慧還很遠,更不用說如何超越人的智慧,實現智慧教育。而大資料技術好像在生活當中應用的更多,如政府的人口資訊等各類資料治理;網際網路購物的消費資料生成精準的廣告推送等等。
所以,是不是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校園資訊化建設中談論大資料、人工智慧還有點早?其實不早,而是正好!因為“人工智慧”是透過具體的數學演算法來建立一個程式模型,而這個模型需要大量的相關資料來進行不斷的學習和訓練才能完善各種邏輯和指令,從而達到一種智慧的判斷和輸出結果。比如現在的百度導航地圖會根據你輸入的地址,優化出你最佳的行駛路徑,如果使用這個導航的人越多,那麼相關的資料就越多,導航的中心就會合理的分配不同的路徑給不同駕駛者並提前預告擁堵程度,從而進一步最佳化路徑,使其更有效的避免擁堵,這就是人工智慧的一種不斷自我學習的成果展現。所以,我們的教育資訊化要做人工智慧,就必須以大量的教育教學資料和學習生活資料為基礎,透過這些資料不斷的對校園人工智慧系統進行訓練和使用,才會讓系統越用越聰明,越用越智慧。而這些資料的來源又是我們平時使用的各種教學裝置(教學一體機、辦公電腦、教學錄播系統、閱卷系統等)、學習工具(學習平板電腦、線上練習題等)、安防考勤裝置、生活穿戴裝置所產生的,這些資料的產生和積累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過程,如果我們現在不把這些資料記錄和整理起來,那麼我們學校的教育就永無有人工智慧可用!因為每個地區、每學校都有自身的辦學特點和教育理念,生源素質和教師資質也有差別,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教育落後地方的孩子能用省市級教育先進學校的教學方案來教嗎?他能跟上進度嗎?這是因材施教嗎?能讓他主動學習嗎?這是以學為主嗎?所以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人工智慧系統,有不同的教學方案,並且是針對每個老師、每個學生都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方案和學習方案。好的廠家做的優秀的人工智慧模型,可以從演算法上更優秀更好,但不是說哪個好學校的人工智慧系統搬到你們學校就直接可以用!因為他所依賴的資料資源基礎,依然是各個學校自身的,這是其他學校代替不了的。所以說我們這個時候把人工智慧、大資料、網際網路+這些技術引入校園資訊化建設一點都不早,因為只有從現在開始做,以後我們的校園才能有真正的人工智慧系統可用,這才算建設智慧校園!
首先,根據學校自身情況決定是自身搭建私有云平臺,還是租賃的公共雲平臺,然後把所有的系統、裝置、程式在此進行資料互動。這就相當於一個人”大腦”存在,對所有教師、學生、系統、裝置產生的教育、教學、學習、校園活動等資料都要分類、整理、“記憶”在這裡,並透過分析這些資料,產生新的執行指令和資料。我們眾多的子系統的軟體也要部署在這個平臺上,各個子系統的資料庫要相互共享,最好能做到在資料層徹底打通。然後在眾多商家和廠家中選擇一家技術實力雄厚的整合商來做中心軟體平臺的整合工作,軟體整合商的核心技術上是能接受不同廠家的不同資料格式,並進行分類整理。這就是我們智慧平臺-大資料中心建設的基本要求!至於能分類和生成出哪些有效資料,這就要看我們學校的要求和廠家的技術實力,比如:學生的知識點掌握資料、偏科情況、師生互動情況、興趣小組資料、同學小團體資料等等;老師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質量資料、師生互動資料、教師研訓資料、家校溝通資料等等;教育管理者的教育參與資料、管理資料(安全、裝置執行、教學質量)等等,綜合這些資料就能生成使用者畫像。
使用者畫像
那什麼是使用者畫像?就是校園智慧雲平臺透過大資料抓取和分析,把使用者日常的教學和學習生活資料形象化的呈現出來,為各項校園管理、教學、學習提供客觀的資料指導。這是我們校園智慧平臺交流應當有,也必須有的一個功能。從目前的技術和需要上看,我們至少可以歸納出四類使用者畫像:
① 學生成長畫像:
學生成長畫像,記錄了平時學生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像一本隨身日記一樣伴隨著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形象、全面的為高等學校的招生錄取提供客觀的資料依據,符合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選拔人才的理念,同時這些資料成像又能讓學習者更瞭解自己,為彌補自己的不足和發揮自己的特長以及對未來的規劃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② 教師教學畫像
教師教學畫像,為各位教師把平時教育教學的中的各項資料呈現出來,為教師研訓學習、考評等都提供了多方位、全面的資料。
學生學習好不好的原因不再是學生個人原因,用家庭教育的資料找出問題所在,把智慧教育教學的理念,從學校帶回家中,貫穿整個生活學習當中。
④ 學校管理畫像
學校管理者研學的資料成像,可橫向、縱向對比呈現。學校好不好不再是靠彙報成績、打廣告宣傳,也不是再靠名氣吃老本!學校好不好,透過學校管理畫像一目瞭然。
使用者畫像除了提供資料給使用者看,我們還要用好他,比如:透過這些資料,如何做好學習規劃,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案和學習路徑?把學習不好的原因找出來,不要再是憑主觀的一句話“不努力學習”就把成績不好的原因歸集到學生自己身上,而是要把問題細化到具體是哪些知識點沒掌握?是一系列的知識點還是單個知識點?是生活學習習慣有問題還是家庭教育有問題?是學校管理教學存在問題,還是學生不適應學校的教學方式(方言、口音)及教學進度?只有精準的找出原因並解決這些問題,才能讓學生愛上學習、主動學習。
這種把使用者學習生活中的各種資料具象化的呈現出來,同時利用這些資料,對使用者進行相關的推送服務,如自動生成錯題集推送給學生,推送相關的研學課程給老師,推送相關的家教指南給家長,推送相關的教育管理經驗給校長等等,但這只是我們校園大資料技術應用的第一步,但這還不能算是智慧教育,因為還不能使學習者個性化的學習,比如推送錯題集這個功能,如果只是靠做題這種強化練習來提高分數,那麼還拿老師講課幹嘛?多做題就行了嘛!多做題就能掌握知識?顯然是不行的!我們之前說過,知識的傳遞是需要相互交流的,在溝通的過程中學習者才能明白這個知識點是如何產生的,其這部分知識的發展過程和延伸的其他知識內容有哪些聯絡,這種理解性記憶是“死記硬背”無法比的,這種獲得知識的學習過程也是錯題集無法代替的,而我們不可能為每個學生配置一名優秀的全能教師,時時刻刻關注著學生,隨時隨地的為他答疑解惑,所以我們的需要人工智慧來為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人工智慧小助手
這是能否實現智慧教育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前面我們說過,衡量智慧教育能否實現的標準就是看能否實現“個性化學習、差異化教學、泛在式學習、群智化學習、協作式學習”這五個標準能否實現,而這個五個標準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個老師或者“學習助手”時時刻刻的關注學習者(使用者)、瞭解學習者,能聽懂、能看懂,能隨時隨地提供服務和指南,能透過資料分析對一些事件(事情)進行預警和干預。顯然,我們不可能為每個學習者、每個使用者提供這樣的老師、這樣的私人助理,但機器能做到,計算機能做到,隨著人工智慧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工智慧技術透過深度學習等已經進入我們生活中,比如行車導航已經能為我們規劃出多條出行路線,分析各條路線的達到時間、費用支出、擁堵情況,準確度也相當高,而我們教育是否也能有一個這樣的人工智慧小助手?答案是肯定的,也必須有!隨著校園資訊化的發展,人工智慧小助手是會出現在我們的校園學習生活中的,因為我們需要有“人”來分析我們的學習狀態、各科知識點掌握情況,能為我們每個學習者自動調整各學科的學習方案和制定自己的學習路徑,也能對學校教學提供有效意見,如分班分層走班排課教學等等,群體事件預警等等。根據需求可以列舉出以下幾點重要功能:
① 學習小助手
能根據學習者在校、在家的各種學習生活資料,綜合判斷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分析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並生成相應的報告,哪部分知識點掌握不足,把知識點進行細化和相互關聯,並根據以往的學習資料,生成相應的學習路徑,推送相應的知識點教學影片給學習者,而且這些知識點影片不因是一整堂課的影片,而應是按知識點細分來抓取影片,再根據知識點的相互關聯性來組合影片,結合每個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深度來關聯這些學習資料,再根據學習者自身學習理解能力,提煉其中精華的內容,或化繁為簡,或由簡變繁,主動推送給學習者,這樣才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形成適合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方案,這樣才能算實現個性化學習;同時又能根據學習者的特長和愛好以及能力智慧的組建學習團體或小組,實現群智學習、協作式學習模式,有效的激發出學習動力和靈感,才能更好的進行理解性學習和創新。同時由於智慧平臺佈置在雲端,採用雲計算的形式,統一賬戶登陸後小助手可以存在在任何能聯網的多媒體裝置上,這樣無論學習者在哪裡都可以實現隨時隨地學習,隨時與小助手進行溝通和享用學習資源。
② 教學小助手
人工智慧不僅僅為學生使用,同時教師,也應是人工智慧受益使用者!但側重點是為老師減輕教學負擔、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提升個人教學水平。現在校園資訊化建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應用程式、教學工具,這其實是增加老師的負擔,那麼我們的小助手,首要解決的就是一個程式操控所有的教學工具,其中應有這幾項重要功能:能記錄和安排各種學習生活日程,主動根據教學排課預定多媒體教室或各種實驗室,主動分析自身的教學特點和不足處,推送相關的研訓學習方案和計劃。根據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分層主推送老師自己稽核過的作業給學生,主動為老師推送相關年級、班級、學生類別的教學方案,實現差異化教學,預警個別學生的學習、德育、身體情況;根據校園大資料對每個學生進行客觀的綜合素質評價。
根據學生平時的學習學業資料、在校德育考評資料、身體體測資料、同學交流溝通資料、心理考評、考勤、消費、在校活動軌跡等等資料,綜合分析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態,提前預警如成績下滑、學業偏科、早戀、追星、沉迷遊戲、過渡消費、健康狀態不佳等等問題,及時給出對策和教育方案讓家長正確引導學生。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用孩子願意聽、聽的懂的方式與孩子溝通。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搭建一個思想高度一致的教育平臺。
④ 管理小助手
及時、全面的掌握學校各方面資訊,提供精準的管理預案(如根據基礎裝置執行資料判斷出是否老化,是否需要新增裝置;學校青年教師研訓進度跟不上,自動推送干涉預案;自動推送解決學校安全隱患及預案;迎接上級領導視察一個口語命令就可釋出LED歡迎標語、會議資訊等等)。智慧接受上級部門傳送的檔案,並根據檔案內容關聯其他相關檔案的要求,並草擬一個實施方案及計劃和日程安排;智慧推送最新的教育管理資料;根據學生學業資料、選課傾向以及師資配比和教學資源進行智慧排課,可全走班學習,也可半走班,也可坐班制的傳統教學,實現分科分深度教學,不給學生貼標籤,真正實現我們智慧教育育人育才的理念。
這些功能和要求,雖然聽起來有點科幻,太前衛!但如果一步步把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那麼實現這些功能就是不是夢想!何況我們的教育資訊化不往這方面發展往哪兒發展?單單是靠堆多媒體教學工具能解決問題?做一個走班排課就能改變傳統教育?提前推送點學習資料就能讓孩子主動學習?就能翻轉課堂?沒有一個大統一的建設思想顯然是不行的!因為智慧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以學為主,只有讓學習者愛學習,他才會主動學習,愛學習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個全方位、隨時隨地能幫助他學習、瞭解他的“導師”在,這個真不是我們人類可以做到的,因此這些大統一的校園人工智慧智慧平臺是我們校園資訊化建設必然走的一步,而且越早進行越好,因為人工智慧是需要大量的資料進行深度學習才能完善的,所以我們的校園資訊化建設者們在編寫建設方案和產品採購時,一定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問題,利用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技術將各個相互獨立的“死系統”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活系統,才能引領教育模式創新、實現教育現代化。
-
4 # 回頭教育
五個階段與兩種模式
根據中國校園資訊化建設發展歷程,可初步分為五個階段和兩種模式:
第一階段:數字化裝置普及階段---電腦、數碼相機、校園數字廣播等電子產品、多媒體教室的普及時期(90年代)。
第二階段:校園網際網路普及階段---校辦公室、教室、功能教室互通網際網路(90-00年代)。
第三階段:泛教育階段---透過有線無線網路及行動網路,老師、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教育學習和參與教育(00年代)。
第四階段:教育物聯網階段---如班班通一體機、一卡通、電子班牌、電子書包、VR實驗室、創客空間、智慧教室等教育資訊化工具的聯網(00-10年代)。
第五階段:智慧教育階段-能實現學生多樣化、個性化學習,教師差異化教學的智慧校園(十九大以來)。
我們不難看出,一至四階段的建設內容其實是對校園資訊化工具的普及,屬於我們的教育資訊化 1.0時期。這是一種建立在傳統教學體系下(以教為主)的資訊化建設模式,其資訊化建設圍繞的主體是教學者或者說是教材,這種以教為主的教育體系從農耕時代延續至今基本就沒動搖過,因為知識的傳遞始終是至上而下的,雖然孔子早在幾千年前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觀點,但始終是老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無論是過去的私塾還是現在體系化的教育都是如此,或以古文經典或以現在的教學大綱為主。由於學習者眾多,老師很容易忽視學生的個人特性,學習者的素質、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和學習能力完全由老師個人主觀意識評判,所以資訊化技術進入教育領域之初也是以教學者(教材)為主。
這樣的做法從根本上講:是將資訊科技依附到傳統教育體系上去的做法,讓學校教學有資訊化的工具可用,但只能算是提高了教學、學習的效率,在效率提高的基礎上,能夠解決部分的教育質量問題,但產生不顛覆性作用,因為教學和學習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思路、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問題造成的,有的甚至教學目標定位有問題,如果資訊化建設圍繞的主體不變,那麼這些問題無論透過哪種資訊科技也解決不了。
而第五階段:是建立在一至四階段完善的基礎上,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資訊化建設模式,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等資訊科技,針對教育教學的瓶頸問題,從教育教學各個方面發揮作用,實行差異化教學、個性化學習,滿足學習者的多樣化需要,讓資訊科技改變傳統教育體系並構建以學為主的教育體系,才能實現我們所倡導的智慧教育。
-
5 # 清聽靜說
四川君華高科研發的食堂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大平臺創新大資料人工智慧,利用高科技打造Sunny食堂計劃,無疑是精明食堂管理者的最優選擇。
一、智慧食堂監管系統
基於雲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影片智慧分析技術相結合的一個管理監管系統,是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大平臺的子系統之一。系統透過影像技術解決食堂每天食品採購索票索證資料採集,透過物聯網技術解決食堂食品加工製作違規問題,透過影片智慧分析技術解決食堂內部管理不規範問題,透過雲計算技術解決食堂資料管理及食堂異常事件。
二、大資料分析系統
所謂大資料分析系統,就是將所有資料彙總到一個模組進行對比分析,並進行資料探勘,形成資料報表,最佳化運營模式,這樣就提高了食堂食品安全分析的精準度和時效性。大資料還可以透過分析資訊來源,對食堂食品安全監管做量化分析,以提供更好的食品安全監管解決方案。用好大資料,監管更具靈活性。
三、資料採集端APP
資料採集端APP包含任務接收功能、位置上傳功能、溫度上傳功能、食材採購、試吃管理、留樣管理等功能,主要負責資料的採集。其下的留樣管理功能把留樣食材的圖片、日期、留樣人等資訊記錄下來,實現了食材可追溯。此外,APP介面簡便淨捷,方便監管人員的使用。
四、資料監管端APP
資料監管端APP以食堂的肉類、大米、麵粉、食用油等食材為重點食品;以烹調區、食品倉庫為重點區域,嚴查食材儲存、加工操作過程、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餐廚廢棄物規範處置、從業人員健康檢查、食品留樣等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以及洗滌用品、消殺劑是否安全存放,是否採購、使用、貯存亞硝酸鹽等情況。
-
6 # 群賢藝術
一、智慧食堂監管系統
基於雲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影片智慧分析技術相結合的一個管理監管系統,是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大平臺的子系統之一。系統透過影像技術解決食堂每天食品採購索票索證資料採集,透過物聯網技術解決食堂食品加工製作違規問題,透過影片智慧分析技術解決食堂內部管理不規範問題,透過雲計算技術解決食堂資料管理及食堂異常事件。
二、大資料分析系統
所謂大資料分析系統,就是將所有資料彙總到一個模組進行對比分析,並進行資料探勘,形成資料報表,最佳化運營模式,這樣就提高了食堂食品安全分析的精準度和時效性。大資料還可以透過分析資訊來源,對食堂食品安全監管做量化分析,以提供更好的食品安全監管解決方案。用好大資料,監管更具靈活性。
三、資料採集端APP
資料採集端APP包含任務接收功能、位置上傳功能、溫度上傳功能、食材採購、試吃管理、留樣管理等功能,主要負責資料的採集。其下的留樣管理功能把留樣食材的圖片、日期、留樣人等資訊記錄下來,實現了食材可追溯。此外,APP介面簡便淨捷,方便監管人員的使用。
四、資料監管端APP
資料監管端APP以食堂的肉類、大米、麵粉、食用油等食材為重點食品;以烹調區、食品倉庫為重點區域,嚴查食材儲存、加工操作過程、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餐廚廢棄物規範處置、從業人員健康檢查、食品留樣等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以及洗滌用品、消殺劑是否安全存放,是否採購、使用、貯存亞硝酸鹽等情況。
按功能和型別,我們可以把智慧校園劃分為三個層面:基礎層、應用層、平臺層
(一)基礎層
這一層的功能是為了我們整個“智慧校園”系統能正常執行,提供良好的基礎環境,由綜合佈線(資料通訊)系統、資訊網路安全系統、供配電系統、資訊中心機房系統等構成。
綜合佈線系統:
就是能連線各個子系統和裝置的有線無線網路,就像我們人體的神經系統,傳輸各種感知資訊到大腦,再接收大腦反饋的指令。如果這種校園資訊化的“神經感知系統”經常出問題,那麼智慧校園的使用體驗感就會非常差甚至執行癱瘓。所以這種基礎工程的選材和線路設計的質量把控尤為關鍵,一定要選質量可靠的國標材料,點位儘量多預留,線路通道冗餘量要夠要有備用,特殊子系統網路之間需要物理隔離,如監控系統就需要單獨一套的網路,因為影片傳輸時刻佔據著網路的傳輸而且資料量很大,若和其他網路共用,勢必影響其他系統的體驗感;資料通訊裝置(交換機、路由器)要選用效能穩定、質量可靠,倒不一定考慮多大的資料冗餘,一般而言資料冗餘量預計到2年內夠用就行,因為這些資料傳輸裝置技術發展的很快,成本也只會越來越低,而且這些裝置替換也很方便,所以過早的採用大容量裝置只會增加成本。至於具體選擇什麼品牌的產品,是否需要有線無線融合、劃分多少網段、多少類介面等問題,因為需要具體分析,所以在此就不作贅述,但一定要選擇技術實力強,售後服務好的廠家。
資訊網路安全系統:
這一塊以前很多學校不太重視,最多就是裝個防火牆。但現在隨著資訊化裝置越來越多,各方面資料量也越來越大,懂計算機技術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一旦發生網路安全事件,如:個人資訊洩露、篡改個人空間、篡改成績資料等等,那麼勢必會給我們的學校管理造成重大的不良影響。所以這一部分我們也應當重視起來,但需要配置哪些軟硬體裝置,還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供配電和資訊中心機房系統:
一般我們傳統的資訊化裝置供配電,都是接的校園建築配電,這樣存在一些問題,如:安防監控系統、無線網路系統、數字廣播系統、伺服器、網路安全裝置等涉及到學校安全、學生考試等事情的時候,我們不希望因為停電而受到影響,所以這些系統或部分裝置就需要我們的UPS系統對其專門不間斷供電,一般UPS系統我們還是設計在資訊中心機房內。因為資訊中心機房,是我們整個“智慧校園”的物理核心,所有校園資訊化系統、裝置的軟體、資料庫、執行程式、伺服器平臺都要放在這個位置,包括UPS也在這個位置。所以其重要性相當於我們人類的大腦和心臟,是整個智慧校園的中樞及核心。其建設內容包括裝飾裝修(要求無塵)、空調新風系統(精密空調保證裝置恆溫,新風系統保證室內正壓)、機房供配電(保證所有機房裝置和線路滿負荷負載)、動環監測系統(動力、水侵監測等)、消防滅火系統(具備報警和氣體滅火功能)、電磁遮蔽及防雷系統等等,其建設標準要達到國家B類,因此建設費用並不低,如再加上購買伺服器建立校園私有云,那麼經費緊張的學校一定負擔不起。但如果不做資訊機房,眾多的網路裝置、軟體、資料庫伺服器在哪兒擺放?我們的智慧校園雲平臺又在哪兒搭建?所以,我們要考慮引入租賃公共雲服務的方式。在此我推薦三種解決方式:
1、完全租賃公共雲服務:學校所有的資訊化系統的中心平臺程式、資料庫、分析系統等全部部署到租賃的公共雲平臺上面。優點:這種方式每年的租賃費用不會太高,比自建平臺划算,學校自身無需管理資料庫和伺服器,各系統只是透過中轉伺服器和裝置,上傳和接收雲平臺的資料和指令即可。缺點:對運營商網路依賴非常大,如果網路出現問題,那麼本地裝置和系統就處於獨立工作狀態,談不上智慧校園。適合型別:經費緊張的學校和資訊化系統不多的學校。
2、雲端儲存+本地自建平臺的方式:把資料庫建立在雲服務上,本地機房只建設中轉伺服器和平臺伺服器,計算和分析都在本地,本地也可以儲存部分分析的有用資料。這樣方式,優點:大量的資料儲存在雲服務端,:雖然本地還是需要建設中心機房,但標準可以按C類建設費用不會太高,學校平臺只是呼叫資料即可,而且雲服務租賃費用較低,並且資料安全性比自建的還高!因為像一些大資料雲平臺服務商,他們的網路安全管理系統是世界一流級別的,投入的經費是一般單位不能比的,所以資料的安全性非常有保障。缺點:本地還是需要建設中心機房,需要專業維護人員日常維護;資料的上傳和呼叫還是依賴運營商的網速,雖然斷網後,各系統間任可以聯動和互通,但資料不能及時上傳,如果斷網時間過長,本地伺服器儲存不足就會造成資料的丟失。適合型別:學校資訊化建設基本完善,本身就有資訊機房(但不大),學校有網管老師或專業維護人員,運營商網路情況良好的學校。
回覆列表
智慧校園是在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和擴充套件的產物。智慧校園採用基於雲計算、大資料技術、移動互聯、物聯網等,將資訊科技與校園各項業務深度融合,打破資訊孤島,在人、流程和資訊等層面進行全面整合。
覽山科技自主研發的校園實踐教學綜合管理平臺可為各類使用者提供統一的服務渠道,實現校園各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和公共資訊的共享和統一,多維度展示校內資源詳情,為管理人員的決策和分析提供參考。
建設智慧校園可能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料標準不統一。學校內的業務系統都是分期規劃和建設,資料缺乏規範性,導致同類資料重複採集,資料標準的更新落後於相關技術。
(2)缺乏對智慧校園理論層面的深入理解。不能深刻理解數字化校園和智慧化校園區別,設計仍然以技術和管理為中心。
(3)缺乏強有力的協調機構。智慧校園通常會涉及到多個部門,需要成立強有力的機構負責部門協調和整體規劃。
(4)缺乏資金、人員保障。構建智慧校園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需要學校持續的資金投入。智慧校園緊跟資訊化步伐,採用技術較新,需加強對相關人員的技術培訓。
主要建設內容:
(1)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採用網際網路、物聯網、校園網的多網融合技術,完善各類應用系統,如辦公、人事、教學科研、基礎平臺等軟體建設,搭建機房、多媒體教室等硬體環境建設。
(2)建立資料標準。按照國家標準、教育部標準、行業標準等建立資料規範,是各類應用系統進行資料交換和資訊共享的基礎。
(3)資料中心平臺建設。資料中心為資訊中心提供技術支撐和資訊支撐,提供資料共享、分發、收集、容災備份等功能,實現資料的集中存放和應用的集中管理。建設內容包括資料中心平臺、資料交換平臺、資料清洗和整合平臺。
(4)構建以教學、科研、管理為主體的綜合服務應用系統。構建開放的、創新的、協作的、智慧的綜合服務平臺,教師、學生和管理者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學資源,獲得互動、共享、協作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實現教育資訊資源的有效採集、分析、應用和服務。
隨著智慧校園的發展,校園資訊化不斷由初步的應用融合向全面資料融合的階段發展,能夠使學校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但是智慧校園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多部門協調、資金和人員保證、資料安全等領域,需要全面整體考慮。覽山科技在始終遵循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相關政策規範要求,按照頂層設計、標準化設計,為廣大高校提供專業的教育資訊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