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寧狐公子

    “廁所革命”無疑是必要的:廁所作為衡量文明的標誌之一,改善廁所衛生狀況和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這更是當下推動旅遊業發展、實施鄉村振興的必要之舉。畢竟景區如廁之難、農村廁所之糟都是廣泛存在的。

    廁所開始被重視是在秦漢時期,漢代已經出現了公共廁所,當時廁所的造型主要有蹲、坐兩式。坐式裝飾較為華麗,一般為王侯所用。考古學家在西漢梁孝王王后墓中發現了較早的坐式廁所。在墓的過道西壁有兩個小側室,南側室為浴室,北側室為廁所。廁所內有便池及扶手等,可能是中國坐便器的原始形態。

    但是漢代廁所的主流還是蹲式。絕大亞洲人能做到的“亞洲蹲”不會和這有關吧?

    下面簡單介紹漢代墓葬中出土的廁所建築模型。

    在漢代,“溷”(hun/第四聲)包含有廁所之意。溷一般包括豬圈和廁所。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溷的註解是“廁也,從口,象豕(shǐ ) 在口中也,會意 。”溷屬於會意字,就像豬在四面封閉的圈中一樣。漢代,豬圈與廁所聯合在一起,這是當時養豬積肥的重要手段。

    溷的造型多種多樣。既有呈方形的、圓形的,還有圈圓形、廁是方形的,以及圈、廁都是圓形的等多種造型,尤其是廁的屋頂有廡殿頂、懸山頂、硬山頂和捲棚頂等多種形式。

    這是一座漢代綠釉陶質溷的明器。左為豬圈,圈後左角上有為豬遮雨的仿瓦頂棚,圈內還有一蠢綠釉陶豬,極為可愛。豬圈的右側,前邊是一共六級可達平臺的臺階,後為一座廡殿頂的廁,廁上有一小門,門的兩側還飾有方格形紋飾,廁的兩側山牆上各開一小窗,廁下為一空室(糞池),左壁有一洞和豬圈相通(見右圖)。這種溷流行於東漢時期,釉色是以氧化銅為著色劑,以鉛為助溶劑,燒成溫度為700℃左右,銅在窯內氧化過程中使釉成為翠綠色或深綠色。

    這是一件入藏於國家博物館的溷。在圈的頂端隆起做成兩面坡狀的頂,然後在圈壁頂端切削出一個平臺,多為三部分組建而成。在平臺上設罝陶廁,形狀有山牆式、梯形式和圓筒式三種。陶廁上為盝頂。在圈壁上築廁屋,有一坡狀臺階通往廁門,廁內設有長方形蹲坑。廁屋與圈壁連在一起,另一側則直接搭建於圈內。

    溷作為一種建築模型明器,反映了漢代經濟、建築、藝術的發展狀況,同時是研究古代建築雕塑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也從側面訴說著那個時代的文明。同樣,今天的廁所革命作為關係全社會文明福祉的“小事”,值得重視。

  • 2 # 塗鴉吐泡泡

    漢代的廁所在很多王陵裡面都有原比例的石質模型,漢代廁所的主流還是蹲式。

    在漢代,“溷”(hun/第四聲)包含有廁所之意。溷一般包括豬圈和廁所。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溷的註解是“廁也,從口,象豕(shǐ ) 在口中也,會意 。”溷屬於會意字,就像豬在四面封閉的圈中一樣。漢代,豬圈與廁所聯合在一起,這是當時養豬積肥的重要手段。

    “豬廁合一”突出綜合利用。秦漢時期出現了帶豬圈的廁所——“溷”。即建造時把廁所架高,有梯子坡道供人上下,讓糞便由此落入其下的豬圈,供豬食用。

    上面的是普通家庭的廁所,王公貴族的廁所已經安裝了把手,更人性化,更有貴族範兒,極盡奢華之能事。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的廁所

    梁孝王陵的廁所

    此廁距今2000多年,被認為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水衝式廁所。座便器的正後方牆上,還鑿出了一條衝廁的水管,蹲位旁邊有石質扶手,設計相當人性化。廁所旁邊往往還有配套的“浴室”,顯示出古人科學的衛生觀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女明星明明什麼都沒露卻仍然性感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