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浣熊啊
-
2 # 荒涼灬夢
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搞清晉的社會階層劃分,從上至下是世族、士族、庶族。魏晉時期,九品官人法確立,士族開始逐漸分化,司馬皇族為代表計程車族崛起,建立西晉,外戚專權,八王之亂。晉室南遷,衣冠南渡,為了仰仗隨司馬氏東遷的中原士族,司馬皇族極力拉攏世家大族,“王與馬共天下”,上層士族透過九品官人法不斷掌控朝政,佔據高位,寒門庶族只能居於下位,成為大門閥政治的代表時期。魏晉談玄之風大盛,本位名士清談,然而到了東晉,上層士族不思進取,以清談為樂,以享樂為追求,以參與政治為恥,佔據高位而不理政事,士族階層迅速腐化。東晉晉明帝司馬紹聰慧善斷,明於事理。東晉政權初建之時,兵荒馬亂,生民塗炭,國力空虛疲弊,宰相王導的堂兄權臣王敦等作威作福,東晉政權隨時面臨著覆滅的危險。司馬紹在位期間,憑藉弱勢之中央,成功做到對權臣的制衡。他還在一定程度上調和南渡僑姓與吳姓士族之間的矛盾,平定王敦之亂,穩定了時局,使社會呈現向安定發展的趨勢。雖在位時間短暫,但對安定國家大局的影響卻非常深遠。綜上所述,王導迫問晉明帝的問題,在大歷史背景下絕不是輕易可據理答辯的簡單提問,更不是膚淺的自愧,而是以天下蒼生計的策略。
-
3 # 腦洞大開的歷史
司馬懿的“懿”字是對他本人的絕妙諷刺。“懿”的意思是品德美好,如果司馬懿品德美好,那還有誰品德不美好?
所謂司馬懿為後世子孫建立晉朝奠定基礎,就是指高平陵事件吧。當時,司馬懿已經退休,曹爽雖然對他有戒心,但不至於進行物理消滅,估計就想把他熬死——畢竟司馬懿已經是70歲左右的糟老頭兒。如果司馬懿不發動政變,也可以安全終老,但他卻抓住這個機會,把曹爽給滅了。一個人在沒有受到生命威脅的情況下發動政變,你說他想幹什麼?司馬懿不僅能忍,還會裝。
司馬懿死後,歷代對他的評價都不高,這也就罷了——那是外人,可連司馬懿自己的後人、東晉第二代皇帝對他也不感冒,這又說明什麼?說明司馬家有原罪,說穿了就是得國不正。其實,得國不正也沒什麼,歷史上至少有2個皇帝得國不正,但後人也沒怎麼罵,反而表揚得多。一個是李世民,他殺害兄弟威脅老爹上位,十分血腥殘忍,但是由於他接班後治國有方,搞出一個“貞觀之治”,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他得國不正的原罪;另一個是趙匡胤,他欺負孤兒寡母上臺,但沒有像過去那樣趕盡殺絕,而是優待柴家人,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得國不正的罪惡感,而且得到後世讚揚。
反觀司馬家族,得國不正也就算了,取代曹魏後,晉國不僅沒搞出什麼成就,反而一代不如一代,什麼八王之亂、山陰公主、賈南風,怎一個亂字了得。
-
4 # 申論日記
顯然,晉明帝對祖上的做法感到羞愧和不齒。那麼司馬懿們究竟做了哪些令後人蒙羞的事呢?
司馬懿及其家族的發跡。看《三國演義》有一種錯覺,在曹操死後,曹魏集團突然出現了一位蓋世英雄司馬懿,如果沒有他,曹魏就被諸葛亮帶領的西蜀軍團給滅了。
其實不然。司馬懿的家族河內司馬氏是地方豪族,司馬懿本人因為“年少有才名”,很早就被曹操徵召到自己麾下效力了。
因為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貌,曹操對他是即用且防,讓他擔任的都是丞相主薄啊、參謀啊這一類沒有實權的文職。而司馬懿也是乖巧得很,工作兢兢業業,處事小心謹慎,使曹操休不到把柄辦他。
曹操死後,曹丕、曹叡兩位領導都不長壽,但他們對司馬懿的態度,都是即拉攏又防範的用國家有難(比如吳國、蜀國犯邊之類),先派宗室和自己人(如曹真、張頜等)上去頂一波,奏效再派司馬懿上。事情辦完了再把司馬懿一腳踢開。
然而,司馬懿這斯極其能活,熬死許多能臣猛將。到後期曹魏集團除了司馬懿,幾乎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了,曹魏皇帝想不用他都不行。於是司馬懿所積累的軍功越來越大,勢力逐漸發展到可以和宗室抗衡的地步。
這次代表曹魏集團和司馬懿扳手腕的,是大將軍曹爽。曹爽仗著自己的宗室身份,又是先帝(曹叡)的託孤重臣,在朝廷內部大搞一言堂,打壓非宗室的老臣(比如蔣濟等人),搞得人心盡喪。
曹爽是個二世祖,但司馬懿是個人精啊!他把自己打扮成了忠君愛國、無怨無悔、隨時待命的大忠臣,得到了很多朝臣的讚許。同時又一位口齒不清、耳目失聰、行將就木的衰朽老人的形象,騙過了曹爽的“火力偵察”。等到時機成熟,司馬懿從病榻上一躍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政變(即著名的高平陵政變),將曹爽及其黨羽一舉拿下!
曹爽失敗了!但他身份特殊,即是宗室又是顧命大臣,很多人(包括蔣濟)都認為司馬懿不過是給曹爽一個教訓,不會把他怎麼樣。然而,當司馬懿悍然對曹爽揮下屠刀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這是要獨擅朝政,但為時已晚,曹魏的江山從此大權旁落。
司馬氏陰狠的奪權路上文我們說到了高平陵政變,那我們就從這場政變談起,說一說司馬氏的陰狠毒辣。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之際,假傳太后懿旨派兵控制了京都,並且陳兵洛水,悍然發動了政變。
然而,曹爽不為所動!為什麼呢?因為他信了司馬懿的邪!司馬懿為了穩住曹爽,不斷派人來遊說,說什麼只是為只要交出兵權依然不失富貴云云,而且還指著洛水發了毒誓。曹爽這個短視之吐,為了張空頭支票選擇了放下武器。氣的恆範破口大罵:“曹真英明神武,怎麼生了你這麼個豬狗不如的東西!我的命算是葬送在你手裡了!”然而,罵得再狠又有什麼用呢?
曹爽扔下了手中的刀,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司馬懿舉起屠刀了!我們來看看司馬懿政變成功以後是如何善後的:
曹爽和他的親信, 丁謐, 何晏, 畢軌, 鄧颺等,處死!夷三族!
苦勸曹爽反抗最後被氣的大罵他“豬狗不如”的恆範,處死!夷三族!
那個充當曹爽耳目試探司馬懿,卻被司馬懿“裝病”的高超演技騙過的李勝,處死!夷三族!
史書記載,高平陵後的清洗, "同日斬戮, 名士減半,天下震驚”。
那麼司馬懿是突然變的心狠手辣起來的嗎?顯然不是!早在他率領軍隊遠征遼東,覆滅公孫淵的時候就表現出來了。
過程不多說,直接看結果:
司馬懿進入襄平城,將公孫淵的將領和兵民,總計七千餘人全部誅殺,築城京觀(屍體堆疊,用土擂成山,作警示用,以震懾遼東四郡)。
司馬懿本性之殘忍,手段之毒辣,由此可見一斑。要命的是,這種殘忍弒殺的個性,毫無保留地傳給了他的兒子。
且看司馬師如果處理夏侯玄:
夏侯玄是司馬師的親妹夫,曹魏政權唯一倖存的中流砥柱。高平陵兵變之後,夏侯玄明知人為刀俎,依然奉詔回到洛陽。被司馬氏碾壓了五年之後,因為李豐和國丈張緝的密謀, 被妹夫司馬師夷三族, 連已經出嫁的姊妹都不能倖免.
且看司馬昭如果對待“高貴鄉公”曹髦
司馬師死後,其弟司馬昭執掌大權,越發地飛揚跋扈,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了。年輕的小皇帝曹髦不堪任人擺佈,發出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吶喊。他帶領禁衛軍“討伐”司馬昭,卻被司馬昭提前知曉。在司馬昭的受意下,他的親信“中護軍”賈充指使手下軍官成濟當街擊殺皇帝,將曹髦一矛刺了個透心涼!
當司馬昭聽說曹髦被殺後,竟裝模作樣地“自投於地”, 痛哭著說:“天下人會怎樣評價我呢?”隨後,他處死了成濟,並誅滅其三族,以塞天下之口。
司馬氏的作為,讓後世子孫不齒司馬懿父子的堅忍陰毒,連子孫也感到羞恥,甚至懷疑晉祚能不能長久。
究其原因,是因為司馬懿父子的所作所為,極大地敗壞了政治空氣。 從此,原則讓位於家族利益;公德讓位於私誼;明堂詰對讓位於暗室陰謀,對後世遺害頗深。
西晉立國不久, 功臣集團便迅速分裂, 內部傾軋接二連三, 賣官納賄, 毫無新朝氣象, 甚至發生了皇室爭權奪利的“八王之亂”,都與當時政治空氣的敗壞有很大的關係。
-
5 # 海洋377791
子孫後代對其評價不高,是小編自己想的。在我看來,司馬懿,後世子孫對司馬懿的評價還是非常高的。在那個亂世年代,玩點手段,用點權術,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能說司馬懿用的一點權術,就是萬劫不復,如果司馬懿真的死了,那才是萬劫不復。司馬懿之才可以說與曹操不相上下。他的才能,遠超諸葛亮。司馬懿,明白自己的使命是什麼。那就是是天下一統,不再出現戰亂,如果統一天下的是曹魏司馬懿便盡心竭力,輔助曹魏集團。如果曹魏集團,不堪重任,司馬懿,便會取而代之。總之一句話,為了天下太平。百姓不再受戰火荼毒,不再流離失所。人民得以安居樂業,不再東躲西藏戰戰兢兢。就從這些方面來講,司馬懿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至於誅殺曹爽,那是非常時期,非常手段。這沒什麼好解釋的。本來曹爽的智商和諸葛亮相比,就如螻蟻。曹爽身居高位卻一點也沒有緊張之感。對這樣一個智障,他死,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沒有什麼好解釋的。
比如:晉明帝時,王導侍坐,晉明帝問起晉前世得天下的具體情形,王導敘述了司馬懿的業績和手段,又說起司馬昭在高貴鄉公時的所作所為,晉明帝大慚,把臉埋覆在床上說:“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回覆列表
司馬懿,字仲達,司馬防的次子,三國時期著名的戰略家,政治家,軍事家,晉王朝的奠基人。
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司馬懿聰明多博,善於權謀,中年得志,做過魏國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輔佐了魏國三代,是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才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司馬懿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作物做出了巨大貢獻。
後世對於司馬懿的評價一直都不太好,狡猾,奸佞,一直都是以奸臣的形象出現,受命三世經歷艱險最後才得以大權在握,都說司馬懿竊國。
從永嘉之禍以後司馬懿的名聲就開始敗壞,子孫的相互殘殺帶來不少浩劫,長期把持朝政大權,司馬懿在人心中的地位也逐漸下降。
東晉滅亡以後,名聲更是敗壞,到隋唐時代,民間說書戲曲日盛,各種詆譭司馬懿得戲曲出現。
到明代《三國演義》之後,“空城計、火熄上方谷、見木雕魏都督喪膽”等不實的司馬懿形象就被演義廣傳於民間了。
一直以來都流傳司馬家族豪奪竊取江山,所以晉明帝聽別人一說,覺得偷來的東西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