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紀錄片《海豚灣》裡的日本人大肆捕殺海豚,真的這麼殘忍嗎
67
回覆列表
  • 1 # freespace

    鏡頭下,捕魚船緩緩地在靜止的方格中移動,原本蔚藍色純淨的海水,瞬間漫出大片大片鮮紅的血色,最後整個海灣都被刺眼的紅色所浸染,海豚們此起彼伏的跳躍、掙扎,發出慘烈的哀叫聲。揮舞著長槍的漁民們,好像沒有靈魂、沒有知覺,他們將死去的海豚屍體用鐵鉤一具具挑上船。第二天,第二輪屠宰再次上演……許多看過電影的觀眾都表示,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就是太地町海灣像血一樣鮮紅的海水

    迄今為止,對於海豚的屠殺仍未停止,悲劇依然發生······海豚灣事件--奧巴瑞曾出演批判性講述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圍捕海豚問題的美國紀錄片《海豚灣》。該片拍攝於2009年,由,奧巴瑞主演,記錄了太地町當地的漁民每年捕殺海豚的經過。太地町(tǐng),是日本和歌山縣東牟婁郡的一町,是世界知名的捕鯨、屠殺海豚的地區。儘管發生海豚屠殺的太地町地區是一個自然保護區,但日本以及國際法律卻規定這種做法是合法的。雖然海豚和鯨魚一樣同屬一個物種,但是國際法律只規定禁止捕鯨,卻沒有禁止捕殺海豚。所以,日本人不僅捕殺海豚,還公然藐視國際法規關於禁止捕鯨的規定,對鯨魚進行大肆捕殺。江戶年代,本地出身的豪族武士和田賴元首創了捕鯨方法,被譽為日本"捕鯨之父"。據歷史資料記載,作為武士的他主張"兵法捕鯨",將鯨魚當作戰場上的"敵酋"。捕鯨還要"運用戰術",自此奠定了太地町特有的捕鯨習俗。這被人形象地稱為"鯨合戰",也就是用戰鬥的方式和精神挑戰巨大的自然界對手---鯨魚。捕鯨除了能養家餬口之外,還可以彰顯武力和強硬、體現勇敢精神。當地民風素來直率、彪悍、尚武,捕鯨被稱為是一種勇敢者的職業,以家傳為主的捕鯨技術被看作是一種"珍貴的手藝"。捕鯨需要人們團結協作,因而當地人認為捕鯨可以讓人際關係和諧,讓人更具有合作精神。按照當地人的說法,古時對於貧窮的漁民而言,捕捉鯨魚和捕捉其他魚類沒有什麼不同。當鯨魚被置換為海豚,當傳統的"出漁"被置換為"利用噪聲對途經這片海域的所有海豚實行一種殘酷的驅趕和圍捕",漁民們所捍衛著的早已不再是所謂的"傳統",而是利益背後日趨冷硬和自欺的麻木與偏執。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海豚灣》給我帶來了感動、激動、信心和

    勇氣

    。 我想,這也是它給大多數人帶來的感覺吧,鼓舞與信心。 看完《海豚灣》,我們不禁要問: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 2 # 晴空霹靂老子登場

    我看過《海豚灣》,從多數人思想倫理道德的角度來看,日本人真的的確很變態,幾百頭海豚趕到那一個淺灘,然後就等著被宰殺,還不讓別人拍攝和觀看,還美其名曰特有民族飲食習慣。你們日本人吃金粒餐我就不說了,但是吃海豚還特麼的這麼囂張,我就盼著日本早點沉沒了。

  • 3 # 萬物有的說

    大家好,我是萬碎爺,

    電影裡的是否殘忍,

    只能在電影裡找到答案,

    今天為你圖解這部紀錄片,

    是否殘忍你自己來看。

    中秋那天,萬碎爺坐在一片小學生之間,觀看了人生第一次海豚表演。小孩兒們那種興奮,不用照片也能清清楚楚回想起來。有的恨不得撲倒護欄,衝到池子裡跟海豚一起游泳。

    BUT,萬碎爺雖然也看得很過癮,但是一想起看過的一部紀錄片,眼前自由自在的海豚就讓人可憐了。

    01

    坐牢、冒險、花錢

    要毀掉自己開創的產業

    萬碎爺說的是《海豚灣》(《The Cove》),這部電影記錄了日本一個小鎮上,大肆捕殺海豚的行徑。由於日本政府不予發放拍攝許可,所以整部電影是冒險“非法”拍攝的。

    《海豚灣》的發起人是美華人理查德·奧巴瑞(Richard O’Barry)。在上世紀60年代,他是世界知名的海豚訓練師,可以說是海豚娛樂表演的開創者。

    和海豚長久的接觸,讓他能讀懂海豚們被人類囚禁的痛苦。

    後來,他的一隻海豚在他懷裡自殺,讓他下定決心,要拯救全世界被囚禁的海豚。

    有一次,為了解救兩隻海豚,他就從美國飛到尼加拉瓜。很多次他都這樣,即使只為一兩隻海豚,也甘願跋涉千里。為此,不知道多少次被扔進監獄。

    命運有時讓人哭笑不得,前半生他是捕捉、馴養海豚的高手,後半生卻成了解放海豚的戰士。

    02

    風光迷人的小鎮

    背後藏著重重的殺機

    在聽說日本小鎮每年會捕殺3000條海豚的事以後,他找來《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路易·皮斯霍斯(Louie Psihoyos)前往拍攝。

    路易·皮斯霍斯是《國家地理》第一個受僱超過十年的攝影師,熱衷對水下世界的拍攝,創辦了“海洋保護協會”(OPS)。

    剛到太地町,鎮上的風景讓人迷惑,外人會以為此地對海豚十分友好。但事實並非這樣。

    剛落地,兩人就受到警察的盤問。尤其理查德·奧巴瑞的身份明顯,總有人在暗中監視著他。

    每年9月到來年4月,太地町附近的海域都有遷徙的海豚經過,漁民們將此視作天賜的禮物。他們開著船成群結隊,等待海豚來時,將它們驅趕向海岸並圈起來。

    次日清晨,當地的海豚馴養師都要起個大早,來挑選中意的海豚。

    落選的就被趕進旁邊一個口袋狀的海灣,統統殺掉——這個口袋狀的海灣,就是所謂的海豚灣。

    △這是後來拍到的屠殺場面

    理查德·奧巴瑞和路易·皮斯霍斯來這裡觀察情況,但因為灣口的朝向問題,除非你在海上或者天上,否則根本看不到海豚灣的景象,況且還受到當地人和政府強大的阻撓。

    03

    一部電影

    拯救了幾千頭海豚

    兩人回到美國,組建了可以上天入地的專業拍攝團隊,又秘密回到海豚灣。他們潛入禁區安放偽裝攝像機。

    使用無人機從天空拍攝。

    甚至找到世界潛水冠軍,放置了水下攝像機。

    當然還為夜間行動做了準備。

    拍攝到一手資料後,理查德·奧巴瑞在東京街頭,向不知情的日本人展示海豚灣的慘烈畫面。

    作為被禁止出席的前委員,還闖進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會場(海豚屬於鯨類動物),向各國代表揭發日本發言人美麗的謊言。

    《海豚灣》上映以後,獲得了包括奧斯卡在內的諸多大獎,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迫於輿論,太地町政府釋放了當年的幾千條海豚,只保留50條供表演使用。這是比獲得奧斯卡還要高的榮譽。

    但如今輿論熱度已過,每年9月,太地町的海豚屠殺仍會如期舉行。影片的片尾曲是大衛·鮑依1977年創作的《Hero》,歌曲的第一句是:希望每一個生靈都是自由的,像海洋裡自由的海豚那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吃脂肪更健康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