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欣讀史

    個人觀點,戰爭會促進社會的進步。

    西方近代軍事理論鼻祖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在他的著作《戰爭論》中,“戰爭是最大限度使用力量,使敵人無法抵抗,服從我們意志的暴力行為。”只有交戰的雙方,一方完全放下武器,服從另一方的意志,戰爭才會結束。

    子戰爭過程中,交戰方為達到戰略目的,會用盡所有的暴力手段,雖然我們希望和平,都不希望有戰爭發生,但是由於人性的弱點,戰爭又無時不在,正如先哲所言:“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1.戰爭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了在交戰中取得優勢,進而取得整個戰爭的勝利,交戰雙方必然用盡全力發展最新的軍事技術,進而促進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從這個角度理解,戰爭可以稱之為科學技術的催化劑。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從1939年9月,德軍閃擊波蘭為開始,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在六年多的時間裡,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圍繞最前沿的軍事技術,各種新科學技術層出不窮,比如:噴氣式飛機、主戰坦克、突擊步槍、V2火箭、雷達等等。

    2.戰爭縮短了科學技術應用時間,和平年代,一項新的科學技術的應用也許需要幾年,甚至於十幾年時間,受限於社會關係各種因素,而在戰爭年代,則將社會因素的限制降低了最低,可以在極短時間裡,轉入實踐生產,最為典型的例子:蘇德戰爭爆發初期,德軍在遭遇T34危機時,用了僅僅一年時間就研發並生產了著名的豹式坦克。

    3.戰爭帶給社會的反思,促進了社會進步。由於戰爭帶來的血腥和殘酷,使得人類開始反思戰爭的危害,聯合國等國際和平組織成立,能夠解決更多的國際性爭端,減少戰爭爆發的頻率。

    在二戰結束後的冷戰,其實就是一種進步。

    各個國家都不同程度調整本國利益集團,緩和國內矛盾,比如二戰後,美國中產階級的增加,形成穩定的橄欖形社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兼顧家用又想追求動力的話,選擇秦Pro DM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