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紅football
-
2 # 凱哥體育
其實足球並不是固定只有3個換人名額的,只是在國際A級賽事才只能有3個換人名額的。
在一些低階一點的賽事上,有時候會有更多的換人名額的。
之所以國際賽事只有3個換人名額,是為了讓比賽更流暢,也更公正才這麼做的。看過足球的人都知道,足球比賽是不停表的,換人也是需要佔去一定比賽時間的:另外想必你也聽過戰術換人這個詞,在一支隊伍領先並且比賽快結束的時候,經常會靠換人來拖延時間。
所以國際足協肯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做出一場比賽每隻隊伍3次換人的規則。這也可以最大限度得讓比賽進行過程更流暢,也更公正。
看足球規則的時候,越位與換人都是不熟悉運動發展史的人特別容易誤解的地方,對於越位,與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的是,這項規則是足球運動一開始就設立的,而且最初甚至比今天要嚴格得多。而對於換人,不同於許多人想象之處的事實是——足球比賽在最初很長的一段時間,是不允許換人的。事實上,換人規則的確立,跟紅黃牌的出現是在一個時期,也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後的事情了。
很多人對換人名額的理解,很可能是受到以籃球為代表的美式運動的影響,這些運動推崇的是無限次且允許重複上下的換人。但美式商業聯盟化運動,無論籃球、美式橄欖球、冰球,無一不是商業影響極其濃厚,換句話說,就是比賽中必須留有足夠的時間播廣告,哪怕因此比賽時間會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其實也就是這樣的特性,決定了這些運動可以允許教練利用這樣的空隙時間進行無限制的人員調整,這也是為了保證電視轉播觀賞性進而保證聯盟市場收益的對策。
然而,這種無限制換人的規則的一個副作用,是容易導致運動員過度分工,進而影響運動的整體觀賞性。如果換人不受限制,運動員完全可以只管一塊,甚至只練一塊,反正該用誰時直接派上場就行了。籃球這種人數比較少的運動還好些,而美式橄欖球就簡直是分工得喪心病狂!一個橄欖球隊裡,進攻和防守竟然完全是兩套陣容,各自都還有各自的主力和替補,連負責踢那一腳球的人都是專門分工的,一支球隊上下居然有五十多球員!(看每次達陣後那慶祝人群,就知道這球隊臃腫到了什麼程度)再看英式橄欖球,就明顯看得出美式運動與國際運動之間的差異了,英式的換人規則與足球是類似的,同樣嚴格限制名額,不允許重複上場。
回到足球,其規則從根本上便與商業聯盟的制度不合——比賽嚴格遵循九十分鐘時長,不會停表。換人作為一個會強制使比賽暫停的行為,在足球規則裡本來便是要受限制的。常聽解說都應該知道,現在足球比賽常見的三分鐘補時,其實就來自比賽中雙方各自的三次換人,每次摺合半分鐘補時時間。正式比賽每增加一次換人機會,也就意味著比賽的中斷次數要增加兩次,然後被折算入傷停補時內,這種時間被迫拖長的結果,是足球比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即便是友誼賽這種不限換人名額的比賽,教練通常也是一次性換上大量球員,而不會把人一個一個地換。
再說過度分工問題,若足球像美式橄欖球一樣完全不限換人,並且允許球員重複上下,那教練同樣會很自然地選擇多套陣容,以最大限度儲存球員體力。於是足球比賽的景象會變成像橄欖球一樣,一到攻防轉換,立刻全力爭取死球,然後雙方都幾乎全隊性地調整,每一次調整都是全場性的調換,這樣比賽整體的節奏便會變得相當慢。球員本身也會被塑造得極端特化,進攻球員只攻進攻,防守球員只練防守,更甚者強行製造死球的犯規行為勢必會被鼓勵甚至默許。按這種狀態,足球運動就已經完全脫離其本來的精神了。
即便禁止重複上場,單純增加換人名額同樣是不可取的。比賽時間和節奏的考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換人名額的增加很容易鼓勵犯規,尤其是對於弱隊而言,若換人名額增加,球員完全可以大幅度刷牌,反正一個人領過牌後,可以無顧忌地換上另一個人接著刷,黃牌的警示作用幾乎就不存在了,這顯然就極度違背了競技精神。所以允許無限制換人的比賽,通常也只能是友誼賽,不可能是有一定激烈程度的比賽。
綜合各方面考慮,三個換人名額對足球比賽而言,恰是最合適的選擇,名額多或少都是不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