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事情
-
2 # 雲卷飛山
盧仝(約795一835),唐代詩人。七碗茶詩也稱七碗茶歌,只是其《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中一小部分: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章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本詩以誇張地手法,寫出了喝茶後身體的種種變化,非常形象地道出了詩人對茶的喜愛。而且還近似白話,通俗易懂,無須過多解釋和翻譯,現代人完全能無障礙欣賞。因為任何翻譯和解釋都是多餘的,只能破壞讀者最自然的想象。
-
3 # 茶文物與茶文化
盧仝的名字很多人都沒聽說過,其實他的身份是一位唐代詩人。
作為一位詩人,盧仝不算多出名,但作為一名茶人,盧仝算得上留名千古。
在以詩歌出名的唐朝,有關茶詩的作品很多。
像白居易、皎然等詩界名流,均留有膾炙人口的茶詩,而唐代最有名的一首茶詩卻是盧仝所作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別名《七碗茶歌》)。
《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意思是:
喝了第一碗茶,感覺喉嚨潤澤了不少;
喝了第二碗茶,孤獨煩悶的心情也被驅散;
喝下第三碗茶,感覺文思泉湧,能立馬寫下鴻篇鉅作,有木有;
喝下第四碗茶,身體微微發汗,平生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那種鬱悶的負能量,都由毛孔散發了出去;
喝下第五碗茶,從身體髮膚到心靈感受都越發清朗;
喝下第六碗茶,感覺自己都能和神仙交流了;
喝下第七碗茶,不得了,厲害了我的哥,感覺真是變成神仙要飛昇了……
生動地描繪了飲茶後飄飄欲仙的心靈感受。
盧仝一生愛茶成癖,有“茶痴”之號。他的這首《七碗茶歌》自唐以來,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今,傳唱千年不衰。
詩人騷客嗜茶擅烹,多與“盧仝”、“玉川子”(盧仝號玉川子)相比。
至於七碗茶詩,更是聞所未聞了。
再次強調:以下一切感悟都是臨時抱佛腳之作。
第一遍讀之,便覺一股疏狂放歌撲面而來,文學性且先不說,單是韻律便使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其雖為詩,可含蓄內斂的“詩”實在掩藏不住那股瀟灑出塵之氣,所以它應該是豪放的歌行,而這也正好契合它原本的名字——《七碗茶歌》。
第二遍讀之,仍是一氣呵成流暢無匹,其文字當得起蓬萊文章建安骨的讚譽,誦之只覺天清地輕,月朗星稀。至篇末,其酣暢淋漓處,惟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差堪比擬——快詩,是的,就是快詩的感覺。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至第三遍讀之,開始嘗試找出其寫作之法及敘事脈絡——
詩人大白天猶在睡覺,忽聞有人敲門,原來是諫議(官職名,代指人)令人送緘而至,開啟一看,裡面有團茶,說是新年所採,獻天子百官後所餘。便關門煎茶,其時碧雲引風, 白花浮光,飲之渾身通透,似欲成仙。
其後兩句“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墮在顛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 到頭還得蘇息否。”
大有太白《古風·十九》“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之遺風。
而這三遍讀詩之體悟,正與詩中“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之語遙相呼應,相得益彰。
透過整理故事脈絡,我們可以發現,這首詩寫的就是上官給詩人送茶葉,然後詩人煮茶來喝的事情。寥寥數語便可說完的事,卻被一枝生花妙筆敷衍成了吟詠華章,真是有才之人,不服不行啊!
郭沫若雖然人品不怎麼樣,但《鳳凰涅槃》著實厲害,據他自己回憶,寫這首長詩也只是一天功夫,而且並不是一整天,是上午一陣子、入睡前又一陣子就寫完了。
乾隆皇帝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但那些詩全部都打包,也趕不上《七碗茶歌》與《鳳凰涅槃》的藝術成就。
人比人,氣死人!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我不擅茶道,至今也沒飲過陽羨茶,只不知這茶是何等寶貝,竟至於天子都愛嘗,如同那句“一騎紅塵妃子笑”成就了嶺南荔枝之名,吾今讀之,心嚮往之!
下附《七碗茶歌》全詩:
日高丈五睡正濃, 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 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 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 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 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 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 白花浮光凝碗麵。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 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 到頭還得蘇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