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沅
-
2 # WQSH
植物大戰殭屍是一個塔防策略類遊戲,小孩子可以玩一玩,但不能沉迷,要合理控制玩遊戲的時間,不能玩太久,最好騙他(她)說今天你不睡覺,明天植物起不來,就打不了殭屍了;不要天天玩,否則殭屍來我們家就完了什麼的,反正隨便編一些理由騙騙他(她)就好了,以上是個人看法。
植物大戰殭屍是一個塔防策略類遊戲,小孩子可以玩一玩,但不能沉迷,要合理控制玩遊戲的時間,不能玩太久,最好騙他(她)說今天你不睡覺,明天植物起不來,就打不了殭屍了;不要天天玩,否則殭屍來我們家就完了什麼的,反正隨便編一些理由騙騙他(她)就好了,以上是個人看法。
做遊戲是人類的天性,甚至動物都喜歡做遊戲,你看動物世界,非洲大草原的獅子吃飽喝足了,翻著肚皮曬太陽,小獅子爬到媽媽肚皮上,咬住媽媽耳朵,或者鼻子,把哥哥妹妹按倒,追逐蝴蝶,這都是遊戲,這些遊戲對獅子的成長是有益的,追逐,捕獲,啃咬,其實都是捕獵的一種演練。人類在動物世界的定位是半猛獸半草食,遇到獅子老虎就逃跑,遇到小鹿猴子就捕食。所以,人類的後代就喜歡捉迷藏,喜歡咬人,喜歡推倒追逐其他幼童,這些遊戲都是人類的原始本領之一。可是人類的群居社會特性現在沒有了,都是一家人在一起,如果你兒子推倒別人女兒,輕則哭泣,重一點甚至要讓你傾家蕩產。計劃生育讓兄弟姊妹也成了稀有物種,兒童之間的互動基本沒有了,和大人又沒有辦法溝通。而大人又沒有耐心,看見孩子哭就心煩,巴不得立刻從眼前消失,手把手教孩子玩遊戲,為的是自己清淨,三個月的孩子智力不行,要是行的話,估計拿著平板玩遊戲,奶都不吃了。所以,幼童玩遊戲父母大部分都是罪魁禍首。教師的兒子會讀書,醫生的兒子能夠玩聽診器,司機的兒子喜歡開車,這都是言傳身教造成的 ,孩子玩遊戲,父母裝無辜是無用的,“子不教父之過”,古人都知道現代人孩子喜歡玩遊戲吧。我兒子十歲上四年級,天真活波,很好玩,充滿了求知慾。我那時候玩一款遊戲,因為痛恨這款遊戲,我就不提他名字,不給他做宣傳,非常沉迷,就買了兩臺電腦,做任務太緊,特別是七點拉駱駝跑商,就把想打球的兒子叫回來,手把手教他拉駱駝。兒子學的快,很快就出師了,動作比我還溜。後來發現我的任務經常自動做完,很納悶,兒子的眼圈漸漸黑成了大熊貓。有天晚上夜裡三點起夜,肚子不舒服,發現電腦室亮著藍藍的光,走過去一看,兒子正聚精會神做任務,原來他天天夜裡不睡,起來給我做任務,自己也玩,白天課堂上睡覺,翻翻他的作業本,基本都是50分。這還得了,竟然這麼痴迷遊戲。恐嚇他,沒有效,動手打,沒有效。把電腦線拔了,人家自己按上。設了開機密碼,人家買了一個裝機盤自己重新裝機,給我設定一個密碼,讓我無法開機。
遊戲中認識一個瀋陽女孩,天天在一起做任務,是我遊戲中的老婆。遊戲角色叫做小小螺號。一天下午,她上線了,彈出對話方塊,“對不起,打擾你了,我是小燕的媽媽,能給你說句話嗎?”。我很驚訝,說:“可以呀!”“小燕在上高一,從中二開始玩遊戲,現在要退學,我看你們天天在一起,她非常喜歡你,你能幫幫我嗎?她只有16歲,我都要瘋了”。然後發了三個大哭的影象。我也是父母,當然理解小燕媽媽的心情,天天只知道玩遊戲,不知道遊戲背後的血淚故事。我告訴小燕媽媽,我也是孩子的父親,我理解她,我一定幫助她。
我想了一個辦法,晚上,小燕上線,我先找她說話,告訴她,我沉迷遊戲,造成單位一個裝置重大損招,單位準備開除我,要我承諾以後不能玩遊戲了,但是我性格太軟弱,無法脫身。她有點驚呆了,我說,“謝謝你一直陪我,你能夠激勵一下我,幫助我站起來嗎?”,她有點懵,但還知道安慰我,告訴我一切都可以重來,然後鼓勵我,如果我能夠不玩遊戲,她也可以不玩遊戲了。我說:“好啊,我們兩個同時下線好嗎?我一定會重新站起來。”。我們兩個坐在清源村的桃花樹下,互相發了一個哭泣的圖片,然後下線了。說實話,一個遊戲號好比自己的一個孩子,看著他慢慢長大,現在突然拋棄,內心的不捨是很自然的。為了保證對小燕媽媽的承諾,我再也不上線了。為了看小燕是不是還在玩,我上了一個小號看看,小小螺號再也沒有上線了。我也終於擺脫了遊戲,開始了新的生活。
不玩遊戲後,我領著兒子爬山,游泳,去河裡捉魚,旅遊等,兒子終於不再對遊戲感興趣了。對於幼童來說,父母是最大的老師,如果你不放下手機,就別指望他對手機不沉迷,如果你天天玩植物大戰殭屍,就別指望他不玩植物大戰殭屍。幫助幼童增加新的有趣現實遊戲,幼童比成年人好改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