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nBeta
-
2 # 夕霧
世界上滅絕的動物種類很多,單是工業革命之後因為人類的影響而滅絕的動物就數以百計。下面列舉幾個比較有名滅絕動物事例:
北美旅鴿(Ectopistes migratorius)
北美旅鴿是一種原本分佈在北美洲的鳥類,現已滅絕。這種鳥直到19世紀中葉時數量還有上億隻。它們偏愛群居生活,成群結隊飛過天際時遮天蔽日。但到了20世紀初,旅鴿便走向了滅絕。其滅絕原因被認為是棲息環境破壞、人類的過度捕殺、外來物種侵害和疫病傳播等等。
藍馬羚(Hippotragus leucophaeus)
藍馬羚是一種曾經分佈在南非等地的食草動物,於1800年前後滅絕。藍馬羚是一種較為古老的物種,是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物種,但是由於氣候的變換和海平面的上升,它們的棲息地面積不斷減小,遷徙路線被阻斷,最後歐洲人對於南非地區的殖民也加速了藍馬羚這一物種的滅絕。
白令海牛(Hydrodamalis gigas)
白令海牛曾經分佈在東北亞白領島附近的特定海域,是一種珍稀的巨型海牛,體長超過8米。但其後因為人類對其皮革、肉類、油脂的需求,遭到大量捕殺,在被人類發現短短27年後白令海牛從地球上銷聲匿跡。曾有觀點認為,白令島周邊的海獺遭到濫捕是白令海牛滅絕的主要原因。但新的研究表明,對於白令海牛這種在科學發現之初就已經數量稀少的動物來說,人為捕殺確實是造成其快速滅絕的主因。
日本狼(Canis lupus hodophilax)
日本狼是原產於日本的灰狼亞種,曾在日本本州島等地分佈廣泛。但從17世紀上半頁開始,狂犬病經由國際貿易傳入日本,疫情爆發,日本狼“躺槍”,成為了眾矢之的之一。在人類的大肆捕殺、山林破壞,以及犬瘟熱和狂犬病的多重打擊下,日本狼在20世紀初便消失了,此後再也沒有發現它們的確切記錄。
人類活動對於地球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已經產出了無數惡果,即便是長相萌、名字也很可愛的飛狐(Flying Foxes)也無法逃脫滅絕的威脅。該物種面臨著獵捕、棲息地減少、以及大規模撲殺等多重考驗,但這對生態系統也同樣糟糕。根據今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人類最終會佔據他們的家園。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飛狐”並非“長翅膀的狐狸”,而是鼻子略長、臉像狐狸的大號蝙蝠,且大多居住於太平洋至印度洋一代的海島區域。
模里西斯的大馬斯克林飛狐(Pteropus niger)擔負著授粉和撒播種子的重要職責,但現在它們的物種已面臨滅絕的威脅。(圖片來自:Jacques de Spéville,下同)
飛狐以水果、花蜜和樹根為食,夜間飛行距離可遠至 37 英里(約 60 公里),是生態環境中傳授花粉和撒播種子的重要一環。
研究合著者、模里西斯大學助理教授 Vincent Florens 在接受 TheVerge 採訪時表示,飛狐對這些植物的播種至關重要。
全球目前已知有 65 個飛狐物種,但其中有一半都瀕臨滅絕。
如果該物種消失,那將有許多植物的種子無法被散播到距離母株更遠的地方(甚至無法存活)。除了大規模的獵殺運動(或單純為了吃它們的肉),其棲息地(森林)被砍伐得也越剩越少。
因為會吃水果,許多水果種植戶認為飛狐(這種蝙蝠)是壞傢伙,甚至有政府允許大規模撲殺。2015-2016 年間,印度洋地區的模里西斯政府在一場大規模屠殺活動中,捕殺了超過 40 萬隻飛狐。
即便當地物種(Pteropus niger)面臨滅絕,也未能逃脫模里西斯政府的撲殺。
幾乎所有面臨滅絕威脅的狐蝠物種都生活在島嶼上,這是一種封閉式的環境,所以在面對撲殺的時候,它們幾乎無處可逃。
論文合著者、德州理工大學生物學教授 Tigga Kingston 表示:“水果種植者們應該將該物種從撲殺名單中剔除,當你在一座島上的時候,就意味著無處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