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874795591716

      漢武帝劉徹,少年登基,胸懷大志,他改變文景以來“黃老之學”的無為而治,自號“武帝”。

    並下旨求賢,破格用真才實學的人才。  山東奇人東方朔,精通文史,奇智多謀,應召而來,毛遂自薦。他獻上的兩車竹簡兼論文武,提出治國、外交、安邊等完整建議,使漢武帝刮目相看。  然而,東方朔卻始終不見被大用。漢武帝對他似乎視若不見。既不提拔,也不放他外任。只是把他留在自己身邊,朝夕相見。  東方朔壯志難酬,長才難展,又百思不得其解。故意以滑稽風趣譏評朝政,不昔觸犯武帝逆鱗。武帝個性剛強,御下甚嚴,但對東方朔卻偏偏網開一面,一笑置之。  這一對君臣就在這種奇妙的關係中,相處了十幾年。  其間,東方朔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幫助漢武帝清除了亂政的後宮勢力,打擊了分裂的諸侯,決定了交好西域的方針,改變了和親的政策,以至做出抵禦匈奴的重大決定。  漢武帝把東方朔當做取之不盡的智囊,把他的二十萬言書做為醫國秘方。但仍是不提升、不重用。用其策而不用其人。這使東方朔陷入痛苦和快意的矛盾之中。他知道,漢武帝每一次勝利都有他的心血在內,然而他只能隱於幕後,無法展示雄才。  東方朔索性以滑稽面世,嘻笑怒罵,皆成文章。與龐然大物的權臣一爭是非,與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要開開玩笑。想不到這樣一來,漢武帝也索性將他列入弄臣,當作笑料。他笑在臉上,苦在心裡。  隨著戰勝匈奴的勝利,漢武帝自我膨脹,下令掃穴犁庭,擴疆闢土。無盡的戰爭給人民帶來沉重的負擔。而東方朔的勸諫已成逆耳之言,漢武帝再也聽不進去了。  東方朔反省自己:正是他年青時“千古一帝”的理想與漢武帝吻合,才會言聽計從;而他成熟的思考卻不被漢武帝所接受了。目前天下百姓的苦難,始做俑者也有自己!   北方戰爭至為殘酷。匈奴北遁,名將霍去病也在最後一仗中戰死。這並沒有使漢武帝醒悟,卻讓東方朔做出決定——他悄然離開了這個曾使他充滿希望又最後失望的輝煌朝廷……

  • 2 # 一句話品歷史

    東方朔出生於文帝朝,喜好儒學,熟讀諸子百家之書。漢武帝即位初年,即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給漢武帝上書,《史記》中這樣記載:“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能勝之。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之二月乃盡。”也就是說,東方朔給漢武帝的上書,竟然用了三千片竹簡,兩個人才扛得起,漢武帝讀了兩個月才讀完。

    東方朔這封求職信的原文是這樣的:

    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陳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東方朔

    這份篇幅之長可謂空前絕後的自我推薦書,翻譯過來大概意思就是:

    我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撫養長大成人。我十三歲才讀書,勤學刻苦,三個冬天讀的文史書籍已夠用了。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詩》、《書》,讀了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學孫吳兵法和戰陣的擺佈,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面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我欽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編排的貝殼,勇敢像孟賁,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我就是這樣文武兼備、才貌雙全的人,夠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

    這份求職自薦信必須滿分,東方朔將“自身學歷見識、自我修養品德、身體素質”都說的非常到位,比如,“文,已誦四十四萬言”;“武,兵法佈陣瞭然於胸”,可謂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絕對是文武雙全,有經邦濟世之大才;不僅如此,相貌堂堂,信諾守言,果敢勇猛…………

    東方朔的這番個人簡介,《史記》評之為“文辭不遜,高自稱譽”。但漢武帝還是被東方朔深深吸引,視之為奇才。這次人才“海選”活動,漢武帝大浪淘沙地淘到兩大寶貝:一個是董仲舒,另一個是東方朔。不過,漢武帝雖然很喜歡東方朔,但對他的使用還是很有分寸的,畢竟這只是“高自稱譽”的小打小鬧,沒有提出像樣的治國之道。比起董仲舒,東方朔當然不在同一個重量級上。漢武帝對董仲舒是連發三策,而對東方朔只給了一個待詔“公車”署(就是在“公車署”這個衙門裡等待皇上的詔令,實際上就是一個下級顧問)的待遇。比起同年級的董仲舒,東方朔地位低,待遇差,平常也難得一見漢武帝。也就是說,儘管東方朔的上書內容有點“自戀”,但漢武帝還是基本認可了他,就讓他按時領點基本生活費,定點等著召見。

    東方朔頗有文學才華,代表作是賦體散文《答客難》。這是一篇自嘲之作,東方朔在《答客難》中感嘆自己的懷才不遇,其實東方朔表面上看起來不著調,事實上他跟其他文士一樣懷有濟世安邦之志,也想輔佐明君治國平天下,“大隱隱於朝”是東方朔的明哲保身之際,武帝朝的官不好當,滑稽搞笑是他的生存智慧。

    可惜的是奈何武帝把他定位為弄臣,讓一個才華橫溢的文士無用武之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士特小8檔掛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