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獨的皮巴梗
-
2 # 原味茶LL
應該是想以論證正義邪惡的觀點來豐滿故事和人物刻畫吧!簡單的勇者鬥惡龍都看膩了,但是來論證惡龍如何出來的?為何殺不死就可以給這個故事賦予新的生命!畢竟反轉劇情也非常的吸引人眼球!在某種時代,沒有絕對的正義,也沒有絕對的邪惡!只是立場不同,信仰不同!你所謂的正義也許是施加在別人身上的邪惡,而你所認為的邪惡也可能是別人眼中正義的化身!
-
3 # 波波胡0221
這是人家的民族文化造成的,簡單的說,島國文化中有種信仰就是某一島華人在某一領域做到了極致(不論正邪),那麼其死後,在成就上會被刨去正邪的成份,只留成就被當成這一領域的神來存在。
-
4 # 司錫
一個戰犯都能美化,不承認屠殺,倒個核廢水,質量造假幾十年,鞠個躬就行的國家,洗白個反派不是很正常的事情!日本的變態殺手這麼多足矣說明問題。
-
5 # 留名斯基
因為那就是現實啊,誰告訴你壞人一定死的?現實往往就是隻要壞人實力足夠,他就活的很好。中國作品裡也有這種人,歐陽鋒,東方不敗,四大惡人。有洗白嗎?看視角嘍,當曾經的壞人站在跟你一個戰壕的時候,那確實容易洗白。
個人比較片面的幾個觀點如下:
觀點一、扁平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化
提到反派有很多都是扁平人物,又叫體液性人物、漫畫人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臉譜化人物”,可以理解為“性格突出到可以一句話概括的人物”,相較於一個活生生的人,扁平人物更像是一個“符號”,或是崇高,或是卑鄙,或是慷慨,或是狡黠,大善大惡,立場分明。例如火影中的諸多角色,鼬神、鬼鮫、帶土、班等等。這些人都不會是完美的,洗白之前甚至讓你覺得噁心,憎惡,但是它卻也曾是每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映像,從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化,洗白後自不多說,皆系一個情字,壞也是有緣由的。
觀點二、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本無善惡,而習有善惡;對於絕大多說人來說,其習的善惡取決於後天生活環境的影響,且有易於流於惡的傾向。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三字經裡面的話。說人剛出生的時候本來是易於改變的,所以他(她)們後來才會有巨大差異,這是後天形成的。沒有哪個壞人是天生註定的,只是因圖一時享樂,經不住誘惑而迷失了方向。
觀點三、更加符合大眾心中的理想城
現實是殘酷的,而日漫中所表達的更多的是“夢”,是人們內心深處充滿愛與和平的理想城,壞人洗白為的還是表達一個美好的圓滿的世界。但是強行洗白的,觀眾還是不會買賬的,無論有什麼樣的理由,錯就是錯了,黑白顛倒亦或是大善大惡終該有其自己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