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食魚不必魴

    明朝倭寇的強大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是倭寇中確有一定數量的日本浪人,這些日本浪人都是武士出身,又處在日本戰國時代,可謂久歷戰陣,其個人武藝和戰鬥經驗往往極為高超;

    其次,所謂倭寇,絕大部分都是中國沿海商人,因為明朝禁海令破壞了他們千百年來的生存方式,政府又不可能提供改變他們生產方式的條件(如足夠的土地等),他們只好違禁下海謀求生路。他們之所以淪為海盜、“假倭”,完全是因為他們在出海時面對政府的巡查圍剿而不得已為之。可以說,這部分倭寇,實際上是因為明朝政府海禁令而被逼上梁山的,他們反抗官軍是為了生計和生意,哪能不拼命?

    第三,倭寇長期跑海上貿易,更早也更有機會與1550年前後就來到東亞的葡萄牙等西歐商人接觸,從他們那裡獲得了先進的火器,如火繩槍(鳥槍);

    第四,戰鬥力強弱也是相對而言。在倭寇橫行的嘉靖年間,明朝正規部隊——衛所編制下的軍隊早已衰敗,世襲的軍戶低人一等,軍戶大量逃亡冒籍,衛所大量缺編;僅剩的衛所兵中,身強力壯的往往被軍官強制替自己服勞役,日常訓練幾成空談。將領們也是世襲,大多撈財混官,業務不精。早在嘉陵的爺爺成化皇帝在位時,親自考核京軍將領騎射,兩次結果都極為不理想。所以,戚繼光要自行另外羨慕部隊抗倭。在戚家軍出現以前,跟明朝衛所部隊相比,倭寇當然是超級強大的。

  • 2 # 深呼吸6029469

    倭人的戰鬥力一直就很強,他們一直比較勇敢也比較團結,在白江口是碰到國力實力遠在其上的唐朝而大敗,到明朝時國力雖強於日本但南方官軍久疏戰陣兵無士氣將無戰意,故突顯出倭人之戰力,人家變化不大是我們自己起起伏伏而己

  • 3 # 鄧武岡

    原因如下:一、日本家族實行的是長子繼承製,老二老三等無權繼承。為了自立門戶和自我發展,導致無繼承權者鋌而走險變成亡命之徒。

    二、明自宣宗後實施海禁,我那愚蠢的湖南老鄉劉大夏甚至燒了鄭和的航海圖導致敵我力量變化。大明造船技術或流失或禁錮,而倭寇是島國造船技術ok,從而導致倭寇在海上來無影去無蹤,打一槍換個地方,從山東到廣東沿海如入無人之境,難以消滅。

    三、倭寇頭目實為華人汪直等,還有因海禁斷了生路的商人等,與倭寇沆瀣一氣,有帶路黨倭寇自然方便。加上對明搔撓收穫頗豐,高風險高回報,腦袋吊在褲頭上的海盜們習慣了。

    四、明前期太祖高皇帝派湯和築海防,整兵經武,海防固若金湯。而中後期因腐敗挪用海防費用等導致海防松馳;同時文人內鬥認為相對蒙古來說倭寇不過是癬疥之患而不予重視。

  • 4 # 靜夜史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明朝建立時,25萬明軍正在北方同元朝軍隊血戰,很快,元軍被趕出中原,漢人復國成功。

    但就在海內承平,萬民同慶和平局面時,邊疆卻出現了不和諧的音調。在東南沿海,部分日本浪人組成的搶劫團伙開始騷擾中國沿海,給明朝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倭寇之患起於元朝,在明朝愈演愈烈,從朱元璋時代開始,到朱棣時期,最後在明世宗嘉靖年間達到頂峰。當時的倭寇打家劫舍,甚至攻佔州府,建立基地同明朝對抗。曾出現過40多名日本浪人一路殺到南京城下的記錄。

    1、明朝的內向型國策

    明朝建立後,似乎只剩下消滅蒙古的任務,將元順帝趕到草原還不夠,還要不斷髮動北伐,結果損兵折將,被迫轉入戰略防禦。

    為抵禦蒙古騷擾,朱元璋重拾分封制,將朱棣等兒子封到北方抵禦蒙古。

    因為太多精力被蒙古牢牢吸住,所以對於其他方向,朱元璋似乎有些力不從心。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派使臣持國書到日本、高麗、安南、占城四國宣旨,大意是元朝已亡,現在是大明時間,爾等小邦趕緊來朝貢。高麗、安南、占城三國很聽話,接到旨意後立刻遣使跑到明朝稱臣朝賀,惟獨日本沒有表示,朱元璋很不爽。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此時日本正處於南北對峙中。這種情況從1336年開始,一直持續到1392年,所以朱元璋送來的國書一式一份就顯得相當尷尬。

    更尷尬的是此時日本天皇成了傀儡,實際掌權的是大名,類似於中國的諸侯。為了在爭鬥中取得主動,他們馴養大量武士。

    隨著火併的升級,一些大名勝出,而失敗的大名及武士就變得一無所有。於是爛命一條的他們紛紛跑到中國東南沿海發財,成為倭寇。

    這就讓朱元璋很憤怒了。長得醜不是你的錯,但是出來嚇人就是你的不對了。這些倭寇不僅趁明朝初建政權不穩來搞事,還勾結張士誠殘部興風作浪,真是狼狽為奸。

    於是老朱喝令“日本國王”:“再縱容倭寇,就發兵抓你們!”然後,使者在日本被斬殺……

    如果說朱元璋還有什麼底線的話,那麼日本人早就把老朱的底線踐踏得體無完膚了。然而,出離憤怒的朱元璋卻選擇了“息事寧人”。這位戎馬一生,以“尚武”聞名的君主在日本人多次狂妄地挑釁自己的情況下,竟然選擇了“和平”。

    1372年,明朝釋出禁海令。從此明朝開始走向內向型的道路!

    朱元璋告誡子孫,沒事不要隨便打仗。為保證以後不隨便和小邦計較傷了元氣,朱元璋列出15個不徵之國,就是不主動征討的國家,這其中就包括日本。

    毫無疑問,朱元璋的政策雖然節省了國力,卻為後面的倭寇之患埋下了禍根,隨後,肆無忌憚的日本人越來越多地漂洋過海來到東南沿海,成為威脅沿海人民的重大隱患。

    隨著明朝國力的衰退,衛所制度名存實亡, 明朝再沒有能力對抗外來侵略!

    嘉靖年間,倭寇終於發展到不可控制。

    2、明朝的蔑視

    朱元璋之所以列出不徵之國,本意在於褒華抑夷,這並不是朱元璋的認知缺陷,而是中國千百年來對國際關係的習慣性思維。

    從光武帝劉秀賜名倭奴國開始,千百年來中原王朝對日本的態度都是蔑視的。所以朱元璋面對日本的屢屢挑釁,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貴為天朝上國,與蠻夷小邦爭高低長短最後損害的還是自己的名聲。

    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讓明朝喪失了更多的利益。比如近在東北的李氏北韓就侵吞了明朝的大片領土,而以李成桂為代表的半島人非常善於溜鬚拍馬。佔了明朝的土地奉承明朝皇帝一句,就敷衍過去了,於是等著明朝的,是更多的土地流失。明朝時期開始,中國徹底喪失了對半島東北部的控制,被迫退到鴨綠江以西。

    但是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從光武帝賜名開始,日本就一直做著與中原王朝平起平坐的夢,663年的白江口之戰是日本的一次失敗嘗試。武則天時代,倭奴改名日本,這是他們自我提升的一大步。

    唐朝以後,日本就開始膨脹了。到了明朝,日本已經不認為自己低明朝一等了。在他們看來,朱元璋只是元朝的臣屬,而日本,在神風的幫助下曾三次打敗元朝的大軍,是比元朝更厲害的角色。所以朱元璋的本事不過如此。一直以來,日本都是誰強認誰當大哥,所以朱元璋得不到日本人尊重也是意料之中。

    既然看不起朱元璋,就更看不起明朝,所以他們來明朝搶劫才會如此肆無忌憚。嘉靖年間更是發生了40多人一路殺到南京的狂妄之舉。

    歷史一再證明:姑息侵略者,我們就會最終付出成倍的代價。扼殺威脅在搖籃之中,是對我們民族最大的負責態度!

    3、倭寇不僅僅是日本人

    明朝和其他朝代面臨的環境不太一樣,除了日本浪人自東邊來,越來越多從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方殖民者從西方來,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火槍等武器,給明軍造成了巨大的困難!

    從明朝中期開始,大量的洋人勾結倭寇,組成戰鬥力極強的流動作案團伙。不僅如此,在倭寇中,還有大量的中國人民加入。

    而華人的數量,甚至都要多於倭寇和西洋殖民者。

    不僅如此,很多海盜也加入到倭寇大軍中,比如汪直,一度掌握了整個東亞沿海的海上貿易權。

    可以說,倭寇在華人的支援下,已經成為一個有組織的大型反政府武裝!

    而與倭寇戰鬥力越來越兇悍相對應的是,此時的明朝軍隊戰鬥力是每況愈下。隨著衛所制度的崩塌,明朝的國防力量也名存實亡,這才讓倭寇有了可趁之機!

    後續的戚繼光、俞大猷,不得不實行募兵制,才重新組織了強大的軍隊,最終徹底平定了倭寇!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以前暗戀的那個男生或女生現在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