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絲質金線掛毯,名為“榮耀的冠軍”(Champions of Honour)。更令人難以忘懷的是,次季伊始,人們驚訝的發現上賽季最終只名列英甲第9的曼聯作為特例出現在了歐冠的首輪抽籤中,並在第一輪抽到伯爾尼年輕人隊,這是歐冠改制前唯一一次非冠軍或遞補冠軍球隊進入歐冠杯,這前所未有的局面甚至可以說是對冠軍盃初衷的背離。但對歐冠創始人之一,卻毫無疑問大力促成了這個局面的伯納烏先生來說,沒有誰比曼聯更配得上1958/1959的歐冠賽場了。在曼聯復甦的過程中,搖搖欲墜的財政狀況時刻威脅著球隊的生存。一籌莫展的巴斯比只好撥通了馬德里那個老朋友的電話。馬特-巴斯比之子,桑迪-巴斯比事後生動的回憶了那通電話,當巴斯比誠懇的表達了希望邀請皇馬進行籌款友誼賽的意願後,伯納烏先生急匆匆的召來自己的秘書,直接下達了
安排日程
的命令。而當巴斯比小心翼翼的問起邀請費時,伯納烏只是簡潔的說“付你付得起的就行了”(“pay what you can afford”)。友誼賽後,伯納烏先生邀請了曼聯全體成員和遇難者家屬,在晚宴上,他深情地說道:“巴斯比在我所有認識的
足球
人中,不僅是最勇敢的,更是最偉大的人(not only the bravest, but the greatest man I have ever met in football)”。 那是曼聯最好的年代,那是曼聯最壞的年代,那是皇馬最輝煌的年代,那是皇馬最寂寞的年代。50年代,歐洲足壇永遠銘記著皇馬和曼聯的名字,銘記著他們的對抗,他們的輝煌,他們的哀傷和他們的友誼。王者、挑戰者;巨星、新星;君臨天下、百折不撓;友愛、堅強。在榮耀的頂點和廢墟的谷底,那兩個惺惺相惜的開拓者,伯納烏和巴斯比用不同的方式實踐了4年前觥籌交錯間彼此眼神中那堅定的祈望,共同譜寫了歐洲
足球
的濫觴。1960年5月18日,
格拉斯哥
漢普頓公園球場,皇馬連續第五次進入歐洲
冠軍盃決賽
,這場比賽被後世稱為“決賽中的決賽”(the final of all finals)。
看臺
上,一名18歲的
蘇格蘭
年輕人早已如痴如醉,皇馬無堅不摧的鋒線搭檔和大開大闔的進攻方式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就是日後曼聯的教練阿萊克斯-弗格森,他在39年後率隊登上了歐洲之巔。1968年4月24日,歐冠半決賽,曼聯遭遇皇馬。曼聯主場1:0小勝。到了客場,賽前,巴特·巴斯比在伯納烏球場繞場一週,脫帽致敬,感謝皇馬在空難期間對曼聯的支援,座無虛席的皇馬主場對這位曾三次完成臨終禱告,如今神采依然的老人報以熱烈的掌聲。最終,曼聯在一度1:3落後的情況下扳平比分,逆轉晉級。“如果我們一定要被擊敗,那麼我很高興擊敗我們的是他們。”(“If it had to be anyone, then I am glad it was them.”)伯納烏先生在賽後留下了這樣一段話。伯納烏和巴斯比的交錯,照亮了那個時代。那是兩個偉大的人,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2000年,國際足聯(FIFA)為迎接二十一世紀的到來而評選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球會,投票結果皇馬第一、曼聯第二。
曼聯的功勳教練巴斯比爵士和皇馬主席伯納烏先生有著深厚的友誼。伯納烏在巴斯比的眼裡看到了忠誠與理想,而巴斯比在伯納烏的眼裡也看到了野心與未來。伯納烏曾一度邀請巴斯比爵士來馬德里,但被後者拒絕: “Manchester is my heaven”。 曼聯曾不顧英足總的反對參加
歐洲冠軍聯賽
,並在半決賽1:3(客)和2:2(主)的比分被皇馬淘汰。雖然被淘汰,卻贏得了皇馬的友誼和尊重。1957年,那支皇馬首發11人的平均年齡為28歲,那支曼聯首發11人的平均年齡僅僅21歲。完全有理由相信,曼聯能夠推翻皇馬的王朝。但是緊接著,卻發生了慕尼黑空難。這是足球
史上最黑暗的時刻。災難面前,皇馬伸出了援手。空難後的第二天,伯納烏先生代表皇馬,連同貝爾格萊德紅星隊共同倡議,將該屆歐洲冠軍盃授予曼聯,在倡議中伯納烏著重提到了皇馬全體球員的支援。這項倡議雖然因為太過驚世駭俗而最終沒能得到透過,但當皇馬最終問鼎當屆冠軍後,他們還是把獎盃帶到了曼徹斯特,與曼聯分享了歐洲的最高榮譽。為了幫助曼聯渡過難關,伯納烏先生甚至一度說服了當時歐洲最好的球員,“金箭頭”迪斯蒂法諾租借到曼聯參加1958-59賽季,並承諾在此期間負擔他一半的工資以迎合英足總的工資帽政策,遺憾的是這筆交易最終被英足總以外國球員必須會說英語
來撫平心靈的創傷。同時,伯納烏先生為緬懷空難遇難者而特別製作了一幅用於慈善拍賣
的絲質金線掛毯,名為“榮耀的冠軍”(Champions of Honour)。更令人難以忘懷的是,次季伊始,人們驚訝的發現上賽季最終只名列英甲第9的曼聯作為特例出現在了歐冠的首輪抽籤中,並在第一輪抽到伯爾尼年輕人隊,這是歐冠改制前唯一一次非冠軍或遞補冠軍球隊進入歐冠杯,這前所未有的局面甚至可以說是對冠軍盃初衷的背離。但對歐冠創始人之一,卻毫無疑問大力促成了這個局面的伯納烏先生來說,沒有誰比曼聯更配得上1958/1959的歐冠賽場了。在曼聯復甦的過程中,搖搖欲墜的財政狀況時刻威脅著球隊的生存。一籌莫展的巴斯比只好撥通了馬德里那個老朋友的電話。馬特-巴斯比之子,桑迪-巴斯比事後生動的回憶了那通電話,當巴斯比誠懇的表達了希望邀請皇馬進行籌款友誼賽的意願後,伯納烏先生急匆匆的召來自己的秘書,直接下達了安排日程
的命令。而當巴斯比小心翼翼的問起邀請費時,伯納烏只是簡潔的說“付你付得起的就行了”(“pay what you can afford”)。友誼賽後,伯納烏先生邀請了曼聯全體成員和遇難者家屬,在晚宴上,他深情地說道:“巴斯比在我所有認識的足球
人中,不僅是最勇敢的,更是最偉大的人(not only the bravest, but the greatest man I have ever met in football)”。 那是曼聯最好的年代,那是曼聯最壞的年代,那是皇馬最輝煌的年代,那是皇馬最寂寞的年代。50年代,歐洲足壇永遠銘記著皇馬和曼聯的名字,銘記著他們的對抗,他們的輝煌,他們的哀傷和他們的友誼。王者、挑戰者;巨星、新星;君臨天下、百折不撓;友愛、堅強。在榮耀的頂點和廢墟的谷底,那兩個惺惺相惜的開拓者,伯納烏和巴斯比用不同的方式實踐了4年前觥籌交錯間彼此眼神中那堅定的祈望,共同譜寫了歐洲足球
的濫觴。1960年5月18日,格拉斯哥
漢普頓公園球場,皇馬連續第五次進入歐洲冠軍盃決賽
,這場比賽被後世稱為“決賽中的決賽”(the final of all finals)。看臺
上,一名18歲的蘇格蘭
年輕人早已如痴如醉,皇馬無堅不摧的鋒線搭檔和大開大闔的進攻方式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就是日後曼聯的教練阿萊克斯-弗格森,他在39年後率隊登上了歐洲之巔。1968年4月24日,歐冠半決賽,曼聯遭遇皇馬。曼聯主場1:0小勝。到了客場,賽前,巴特·巴斯比在伯納烏球場繞場一週,脫帽致敬,感謝皇馬在空難期間對曼聯的支援,座無虛席的皇馬主場對這位曾三次完成臨終禱告,如今神采依然的老人報以熱烈的掌聲。最終,曼聯在一度1:3落後的情況下扳平比分,逆轉晉級。“如果我們一定要被擊敗,那麼我很高興擊敗我們的是他們。”(“If it had to be anyone, then I am glad it was them.”)伯納烏先生在賽後留下了這樣一段話。伯納烏和巴斯比的交錯,照亮了那個時代。那是兩個偉大的人,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2000年,國際足聯(FIFA)為迎接二十一世紀的到來而評選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球會,投票結果皇馬第一、曼聯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