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武功小子
-
2 # 食品有意思
“反季節蔬菜有害”這是一條流傳已久的謠言。
什麼是反季節果蔬?
最常見的反季節果蔬其實是大棚種植的,還有正常收穫後保鮮冷藏到“反季”才上市的。另外,由於中國幅員遼闊,許多本地種植的應季果蔬,在別的地方看來,就成了“反季”的了。
反季節果蔬有農藥和激素嗎?
反季果蔬的激素和農藥是最讓人擔心的兩個問題,其實植物激素跟普通農藥一樣,生產和使用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嚴格監管,而批准使用的植物激素和農藥大都毒性很小,只要按要求使用,透過植物本身的吸收和自然降解,最終殘留在果蔬上的並不多,不會有害人體健康。
大多數植物激素只調節植物的生長,與動物激素並不一樣,人類身上沒有相應的受體,對人體不會產生作用。
反季果蔬並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它是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有何不可?再說,相比於吃野生動物,吃反季節蔬菜可安全多了。
-
3 # 王思露營養師
另外,市面上流傳的關於植物激素催熟孩子的言論也並不靠譜。
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並不對等。 從原理上來看,激素想要在身體中發揮作用是要有前提條件的:激素作用的細胞當中必須要存在一種特定的、對應的受體可以與它集合;但是,人體而言,其中並不會存在植物激素的受體,也就是說植物激素對於人體並沒有任何影響。
關於植物激素,一直以來受到各方的熱議,對於它有毒致癌的言論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生過任何由於植物激素殘留所導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就算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使用植物激素,對於消費者而言也不會存在安全風險,相對安全,您大可不必擔心。
植物生長激素相比農藥,雖然都屬於農藥範疇管理,但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致病、防蟲、除草的農藥,其產品大多屬於低微毒性;而且上文也提到過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用量微小,對於你吃的西紅柿以及其他果蔬,激素殘留量極小,並不會有什麼危害。
對於植物激素而言,其實更需要大家客觀看待,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這類物質,就像生活當中我們常聽說的“乙烯利和赤黴素”,我們國家對於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有著明確的管理規定,在使用類別和用量方面做出了嚴格的限制;更何況對於植物而言,它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促進生長、提高產量、提升價值),對於人體作用極小,請大家放心且“理性”對待。
現實生活中的“畸形西紅柿”如何產生?和“植物激素”有沒有關係? 和人類一樣,西紅柿在生長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長相”的果實,比如您在市面上經常看到的“桃形西紅柿、尖形西紅柿、帶疤的西紅柿”,各種奇形怪狀的西紅柿都屬於“畸形果實”。 西紅柿在生長過程中能否發育成“正常形狀果實”主要取決於“西紅柿發芽分化”的質量。
舉一個例項,如果西紅柿在幼苗期花序形成之時遇到氮肥施多、水分多以及低溫等情況,這時花芽就會過度分化,西紅柿果實就會變為“桃形、指形或者是瘤形”等畸形果實。
談到畸形西紅柿,其實一直是農業學家正在研究並想要攻破的一個難點,有人說“西紅柿畸形”是由於使用了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會促進西紅柿果實的坐果和果實膨大,使用濃度過高可能會導致西紅柿出現空心的情況,但這樣操作其實沒有任何意義,植物激素(植物生長調節劑)在使用的過程中一般用量“微小”,一旦大量使用反而還會起到反作用,所以農民在種植過程中一般不會大量使用,也就不會出現由於激素所導致的“空心”問題。
秋冬來臨,應季蔬菜越來越少,反季節蔬菜開始上市。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認為反季節產品不順應自然生長規律,營養價值低,而且安全性得不到保證。種種顧慮讓人們對反季節產品總是充滿疑惑,那麼—— 反季節果蔬真的不好?
回覆列表
科學松鼠會成員、植物學博士史軍介紹,在反季節蔬菜的培育中,的確常用到植物生長激素,專業說法叫“植物生長調節劑”。這是因為如果是應季種植,在田野裡授粉工作由蜜蜂等昆蟲完成。而大棚中就找不到這樣的“勞動力”了,這時就必須用到不經授粉也能結出果實的植物生長調節劑。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何麗表示,允許使用的植物激素都經過了長時間毒理實驗,才進入到實用階段,幾乎都無毒或低毒,也會發生降解。而且這跟我們談之色變的動物激素並不一樣。
有人擔心反季節植物生長調節劑導致兒童性早熟。事實上,迄今為止並沒有證據表明有相關性。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杜鴻禕等人2011年發表在《中國婦幼保健》期刊上的反季節水果攝入與女童性早熟的關聯性研究中,收集了105名性早熟女童病例和反季節水果攝入量,最後並未發現反季節水果與女童性早熟的關聯性。
“調節劑都有明確適用範圍和用量要求,只要按照要求使用,是能夠保證安全性的。”何麗說。
農藥更易殘留?
除了激素問題,很多人擔心大棚蔬菜農藥易超標。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棚裡通常是高溫高溼的環境,一方面有利於反季節蔬果生長,但同樣也適合一些病菌害蟲生長。如果不是採用生物防治等手段,就必須大量使用農藥。另外大棚因沒有雨水和風的沖刷,也不利於農藥分解,所以反季節果蔬更容易農藥殘留。
不過專家均表示,反季節蔬菜是否安全跟反季無關,和應季果蔬一樣,安全是種出來的,只要植物激素和農藥使用合理,一樣是安全的。監管部門把住檢測關口,農藥殘留和激素問題都可避免。
反自然也不準確
反季節蔬菜跟提倡的“不時不食”的主張似乎矛盾。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內科主任楊國華表示,養生確實講究“順天時”,反季節蔬菜屬於“逆天時”,確實不太提倡。
“我們常認為反季節蔬菜都是反自然的,這是不準確的。”朱毅介紹,反季節果蔬從來源看有很多種:一類是本身在冬春溫暖的熱帶地區生長的,比如從廣東、雲南、海南,甚至國外種植,冬季時透過物流配送到市場;第二類是從冷庫裡搬出來的,在收穫季節就已貯藏好,比如常見的土豆、蘋果;第三類則是大棚蔬菜。“前兩種都不算是反季節,對於生產地而言都是順應季節的,只是對於消費地而言是反季節。”
楊國華主任也表示,如果是前面這兩種反季節蔬菜,也不算違背中醫的“逆天時而食”。
營養確有缺失
很多人吃反季節果蔬,總感覺在口感上略遜一籌,這倒是事實。朱毅表示,對於南方運過來或者儲存保鮮的,難免營養流失,而對於大棚蔬菜來說,則是先天不足。
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姚華等人曾對烏魯木齊市板房溝鄉塑膠大棚溫室環境下種植的蔬菜進行測量,結果表明,大棚裡的黃瓜營養含量遠不如田間正常生長的。正常生長條件下每100克含葉綠素0.75毫克、維生素C16.2毫克、糖分為2.3毫克,而在大棚中生產的黃瓜每100克含葉綠素0.36毫克、維生素C12.7毫克、糖分1.7毫克。同時鉀、鈣、鐵等營養也均低於田間的。
朱毅表示,這是因為應季蔬果的日照更充分,糖分等物質積累更充沛;而反季節蔬菜由於生長期短,受光照和溫度的制約,會讓口感受到影響。
沒有應季果蔬時可以放心吃
風味變差,營養變少,不代表就不能吃。“反季節果蔬對平衡膳食營養起到積極作用。”何麗說,尤其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如果沒有反季節蔬菜的供應,單一的蔬菜品種會導致某些營養元素的缺乏。即便反季節果蔬營養有差異,菜品的豐富也足以彌補這一缺憾。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也表示,無論哪個季節,多吃點蔬菜水果,才是最關鍵的健康問題。冬天吃蔬菜水果,總比不吃要好。當然如果有可能的話,優先選擇應季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