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望臨江
-
2 # MiVo的車庫
不會。民族國家一定戰勝非民族國家,這是歷史的必然。中國民族主義的產生是甲午之後。甲午早點出現,才能使中國覺醒。
-
3 # 第五玥璋
謝謝!時間不是問題,問題是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小農經濟和自給自足農業體系的逐漸解體。外國商品的大量引入,中國社會根基動搖,很多破產農民被迫成為外國資本家、中國買辦資本家和官僚資本家的工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先後出現是華人早些覺醒的前提。鴉片戰爭提前,西方近代先進的學說、理論和制度就早些傳入中國,“舊民主主義新文化運動”(這裡不是說標誌性的“五四運動”)開始萌芽發展,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各有訴求,政治矛盾、社會矛盾和經濟矛盾加深,華人覺醒應該會早些。
-
4 # Paul Luo
鴉片輸華,是英國為了平衡貿易逆差而推行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早20年發生戰爭意味著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尚未登基,英國處於一種詭秘的政治氣氛,所以開戰的對雙方應都有著勉強,加上沒有林則徐燒煙...可能不會認真打吧...
但道光年間的中國早已是日薄西山,鴉片屢禁不止,民生凋敝,政風敗壞,早20年打也沒贏面。所以還是得拖到魯迅的時代才會醒。
-
5 # 阿爾法軍事
華人是否提早覺醒,我們觀察鴉片戰爭後的華人思想變化可以看出端倪。鴉片戰爭後,國內社會一度出現了經世致用的社會思潮。19世紀初葉,中國封建社會已從“康乾盛世”的頂峰上往下跌落,封建傳統思想的兩大支柱“宋學”與“漢學”也逐漸走向窮途末路。而產生於明末清初由黃宗羲、顧炎武所倡導的經世致用的學風卻受到社會的注重。這種經世致用思想的興起,正是當時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思想變革的主要表現。
鴉片戰爭前後,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封建社會危機四伏。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較敏銳的封建知識分子,進一步去探索和尋找中國社會擺脫困境與危機的良策。他們以傳統經學為依託,以匡時救世為己任,對內主張整飭吏治,改革弊政;對外提倡學習西技,抵抗侵略,從而逐漸在地主階級中形成一股經世致用的社會思潮。同時,經世派的代表由戰前的龔自珍、戰時的林則徐變成了戰後的魏源。魏源“開眼看世界”的經世致用思想曾影響了一大批政商文化界人士。隨著經世致用社會思潮作用逐漸擴大,以往計程車林風氣也發生轉變。過去的經學義理轉變為經學致用,傳統知識結構向近代知識結構進化,傳統的思維模式被打破,變易的思維方式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
6 # 熱鬧豆漿Uc
我個人認為會。因為縱觀世界歷史,人類討厭戰爭,但戰爭確實是人類進化的加速器,很多發明創造和優秀的制度都是伴隨著戰爭出現的。就拿鴉片戰爭來說,沒有鴉片戰爭的失敗,華人依然坐井觀天、沾沾自喜的認為我們是世界中心而不思進取,鴉片戰爭失敗後,華人才意識到我們已經在各方面都落後世界先進國家,華人自古有一個特點就是知恥而後勇,絕不自暴自棄。所以鴉片戰爭後,維新志士、革命黨人都在尋找一個富國強軍的道路,當然這個道路是曲折的,但總是有所動作了,也為日後的辛亥革命種下了堅實的種子,所以鴉片戰爭是中國走向新世界的一個契機、導火索。這個契機早來20年,可能華人的意識早醒悟20年。
-
7 # 暮月山
時間不是問題。老實說,中國在歷史上不上沒有時間去富強,而是在一些雞毛蒜皮的時期上拖拉,浪費了時間。日本就是很好的例子。日本比清朝開放更晚,但人家來個明治維新,來個翻身仗。
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長時間的自大心態和靜止觀點,只有少數幾個人是真正為了國家利益而去學習和開發觀念,大多數的老古董阻礙了中國翻身的機會。咸豐、慈禧年紀大,思維固定就算了。同治、光緒,一個紈絝子弟,一個毛頭小子,在學習和了解外部世界上,都比不上一個老頭子李鴻章!
更可笑的光緒的戊戌變法,只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根本就是胡來!釋出一百多到命令,沒有一件是對當時有作用的。
如果光緒時,繼續重建海軍,改革陸軍,裁撤八旗等老舊軍隊,建立新式陸軍,這才是真正的改革。一來得到有實力的老臣支援,二來建立自己的勢力,慈禧就算想廢他也是有心無力。
什麼成績都沒有,就想要炒了人家的飯碗,這可能嗎?
回覆列表
也許會。但沒意義。華人對自己落後的認識是逐步深刻起來的。而這是需要時間和機遇的。從鴉片戰爭到滿清滅亡70多年,華人的覺醒經過了:器不如人,政體不如人,制度不如人,這幾個階段。一直到民國初期民主意識才深入人心,而華人的現代民族國家意識是在抗日戰爭中完全成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