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沉的經遠
-
2 # 還沒有改名字
三國演義裡說過,趙雲那個時候是小將,並且是步站,就是站在地上跟在馬上的文丑打,並且文丑好像是看見對方援軍來了,不敢戀戰
-
3 # 網路水軍大都督
羅貫中讓被他砍,他被就砍唄!
你怎麼不說,徐晃能跟關羽大戰幾十回合,遇到趙雲卻膽戰心驚不敢迎敵?小說而已,看看就算,較真就沒意思了。
《三國演義》:“雲大怒,驟馬一槍,又刺死焦炳。殺散餘兵,直至北山之下,見張郃、徐晃兩人圍住黃忠,軍士被困多時。雲大喝一聲,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雲救出黃忠,且戰且走,所到之處,無人敢阻。”
要真說原因,無非是因為關羽砍了和文丑同名的顏良,跟心底留下陰影了唄。加上關羽的赤兔馬快,文丑躲閃不及時,被砍下來了,沒啥好吹的。
《三國演義》:“與文丑交戰,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
在《三國演義》裡,關羽趙雲都是當世頂級的猛將,沒必要捧一個踩一個,就這樣吧!
-
4 # 涼薄青年丶玖壹
三國演義,史書記載,趙雲趙子龍,幾乎未遇到過對手,
為何和文丑打了六十回合,殺不了文丑,而關羽三刀解決文丑,
其實趙雲也能斬了文丑,只是當時趙雲為了救公孫瓚,有一定顧慮,
心事混亂走心,無心戀戰,
另,趙雲剛出道,年輕,沒經驗,而文丑老練,久經戰場,
如果不是這些原因,直接單挑,趙雲也能快斬文丑,這就是趙雲和文丑的簡單論術。
-
5 # 發哥怪談官方號
這是戰場,不是比武擂臺,戰場上武力只是影響勝敗的一個維度而已,且並不是決定性的維度。比如東吳馬忠的暗箭葬送了關羽和黃忠,能說馬忠武功在五虎上將之上嗎?那馬忠被關興幹掉,那關興豈不是呂布一般的存在了?
再比如高覽能戰平許褚,被趙雲一槍挑了,基本就是偷襲。
文丑之死,一來是關羽剛斬顏良,關羽正燃起來的氣勢,二來是文丑軍大亂,影響他的狀態,三來是心態問題,當時的戰局,文丑是不敢戀戰的,因為大軍已亂,又已經度過了黃河,弄不好全軍會有來無回的,基本他在撤軍時被關羽所殺的。
所以可以看出顏良文丑治軍不嚴,河北軍跟曹操軍之間素質的差距。
若袁紹軍軍紀好,嚴整,關羽沒有機會能刺顏良的,而文丑呢,因為曹軍丟點輜重就瘋搶,袁紹之敗是必然的
-
6 # 家常理短708
文丑乃袁紹帳前大將,三國時期頗具威名,顏良白馬攻打曹操時,被曹操所殺,文丑為報仇,率部在延津追殺曹操,曹操用分兵誘敵之計,大敗文丑,文丑死於亂軍之中。
《三國演義》重點突出關羽,將其神話,其實內容充滿矛盾,尤其是眾名將之間,以文丑為例,十八路諸侯伐董卓之時,呂布曾與公孫瓚交手,十幾回合,公孫瓚敗走,而文丑也曾戰過公孫瓚,基本也是十幾回合大敗公孫瓚,這樣比較文丑雖不及呂布,但也有一博,而關羽和呂布打鬥幾十回合不能勝,張飛參戰,也不能勝,說明關羽和文丑武功上短時間分不出勝負,況且文丑和趙雲亦打鬥過六七十回合,趙雲曾讓周倉幾合內負傷而逃,關羽收周倉時未必如此容易,說明趙雲與關羽也是不分高低,那麼文丑怎麼可能被關羽一刀就斬於馬下呢?
故此,只能說羅貫中不惜矛盾描述來神話關羽,塑造武聖人形象,迎合民間傳說,達到大眾喜歡閱讀的寫書目的。這就像美國英雄電影,必須突出英雄,哪怕背離了現實,也要讓英雄無敵,才能吸引觀眾。而且關羽神話完全符合當時社會背景,重義忠君,用其他名將做陪襯,更能顯示關羽武聖人氣質,文丑就是這樣的陪襯,說白了文丑不是死在關羽手裡,而是死在羅貫中手裡!
-
7 # 文開石
說的是《三國演義》,那我們之聊演義。
在演義中,二爺關羽是一個“加點”極其不平衡的另類武將。用一般遊戲的加點的概念,關二爺加點屬於極端型的純攻敏。
馬快刀沉攻擊高,沒耐久血還薄。
所以二爺所有的戰績,基本就是速戰速決搞定。一旦拖入持久戰,往往沒有能力取勝。紀靈、黃忠都戰了幾十回合,最後不分勝負。
剩下露臉的華雄、文丑、顏良、五關六將,基本都是“某去便來”。
-
8 # 老字號品牌
關羽殺文丑有他偶然性,最主要文丑剛完車輪大戰,已經相當疲憊了!關羽突然殺出,文丑冷不防,便被關羽一刀結束了生命。
如果正常情況下,估計兩人實力相當,戰久了,關羽佔一些上風,最後也是關羽小勝,沒小說那麼玄!
小說為什麼這樣描寫,主要是陪襯武聖關公神武。
-
9 # 愛尚文史
文丑被關羽三合斬殺,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
本來硬實力相差不大,卻被三合斬首,有些不可思議,必定有內在原因;連紀靈、夏侯惇、龐德、黃忠、徐晃幾人,都可以與關羽單挑數十合不落下風;文丑的實力,比這幾位可強多了,正面抵敵,不可能被關羽斬殺;
文丑的武力值,處在“演義”頂級戰將的水平,這點毋庸置疑;曾數合擊敗公孫瓚,追入敵陣,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迎著公孫瓚的四員戰將,殺一逐三,文丑依然不肯罷休;單槍匹馬,一直逼殺,直到把公孫瓚趕上絕路;看看命在旦夕,趙雲及時出現,才與文丑打成平手,救公孫瓚出於水火;經過萬軍之眾的體力消耗之後,文丑還可以與趙雲打平,他的硬實力,絕對不在趙雲之下;趙雲、關羽同為劉備的五虎上將,實力相差無幾,所以文丑的實力,正面抵敵關羽,絕不至於被三合斬殺;而且文丑被關羽斬殺之前,張遼、徐晃兩員戰將曾自告奮勇,趕殺文丑;結果張遼被連射兩箭,兩箭皆中,險些喪了性命;徐晃接住文丑,鬥了三十回合,就落敗而逃了;如此戰績,還是在文丑方潰不成軍,奔逃之際打出來的,若論實際能力,徐晃不一定能撐過三十回合;戰績雖然不多,但很精彩,質量很高;文丑實力強勁,為何會被關羽三合輕鬆斬殺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文丑擊敗徐晃後,一路追殺,徐晃拼命奔逃;一直追到了曹軍陣營附近,文丑見關羽十數騎馬趕來,肯定會心虛;畢竟對方人多勢眾,有徐晃,有關羽,還有十數騎親隨;甚至他們身後,還有數萬曹魏大軍,隨時都有可能一齊殺出,如果在此處作戰,就算打贏,也未必能全身而退;而且關羽之前剛斬殺了顏良,這也會給文丑增加心理負擔;畢竟自己的實力,與顏良相差無幾,顏良被關羽一合斬殺,文丑怎能不懼;所以文丑剛戰二合,就心怯而走了;這邊“心怯”二字用得好;往常戰將單挑,一般都用“力怯”來形容,唯獨文丑這邊,用的是“心怯”二字;作者想表達的,文丑之死,並不是武藝不佳,而是“心怯”所致;他“心怯”什麼?隻身一人,追之過急,身入賊營附近;敵將人多勢眾,猛將如雲,自己獨木難支,怎能不怯;關羽斬殺顏良,只用一合,自己與顏良本事相差無幾,怎能不怯;文丑“心怯”,才是拔馬而逃的最主要原因,並不是硬實力所致;恰恰在奔走途中,被關羽馬快,衝過去從腦後補了一刀,死於非命;腦後補一刀說明什麼?說明文丑壓根就不知道關羽已經趕上來了,否則他肯定會回頭,就不會被砍中腦後了;他壓根就沒想到,關羽的戰馬,如此之快;文丑之死,死於一臉懵逼!!
-
10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和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文丑與趙雲對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卻被關羽不到三個回合就擊敗,並追上斬殺。
在《三國演義》原著的第七回中,描述了趙雲初次亮相就與文丑的一場大戰。
回目: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咱們來透過文中內容分析一下。從文中透露出了幾個資訊:
1.“少年將軍”
趙雲出場時非常年輕,是個少年將軍。
2.“本袁紹轄下之人”
趙雲如此有這樣一身好武藝,無論在哪裡,都應該受到重用。怎麼說也能夠成為一名偏裨將佐。
趙雲向公孫瓚介紹自己,沒有說自己“本袁紹轄下之將”,而是說“轄下之人”。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趙雲在袁紹軍中根本就沒有受到重用,階層很低。很可能只是個大頭兵。
趙雲與文丑大戰,如果趙雲曾經是將佐,文丑肯定會認識他,罵他“背主之賊,尚有面目見人乎?”,而文丑一聲不吭,說明趙雲屬於低層士卒。
後來,趙雲曾經衝陣殺到袁紹中軍附近,如果他曾經受重用,袁紹就會認出他來,罵他“叛將”或者說“待你不薄”之類的話。這也說明袁紹根本就沒見過趙雲。
也就是說,趙雲在袁紹軍中的地位很低,自然裝備也很差勁,他胯下的戰馬(沒說是白馬)、他手中的兵刃(沒有說銀槍)、身上盔甲(沒說銀盔銀甲素羅袍),各方面裝備的質量都是很差的。
趙雲是以絕對劣勢的裝備去迎戰文丑。而文丑是袁紹手下的愛將,當然戰馬和兵器都是最優良的。
所以說,少年趙雲能以劣勢裝備在五六十合戰平重逼走文丑,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
3.“整頓甲兵”
趙雲歸附公孫瓚以後,回到大營“整頓甲兵”,他的裝備得到很大改善,戰鬥力馬上就提高了。本回中,趙雲衝陣,表現就十分驍勇: 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看出,趙雲衝擊袁紹軍大陣的時候,袁紹的兩名愛將――顏良和文丑,都在戰場上。但趙雲衝上去,一槍刺死了鞠義,又“一騎馬飛入紹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顏良和文丑居然都沒有上前迎戰。
看來,裝備的好壞對武將的戰鬥力影響還是很大的。
咱們再來看看關羽斬殺文丑的具體情形,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二十五回中。
回目: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
從上文的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出,文丑不愧是袁紹麾下的重將,他不僅槍法很厲害,而且還精通箭術。
文丑第一箭先是射中了張遼的盔纓,再發一箭,又射倒了張遼戰馬,文丑正準備結果掉張遼的性命,但被一旁的徐晃攔住了,“急輪大斧,截住廝殺”。
大家都知道,使斧的將領必然有著出眾的神力,力氣不大,肯定不可能使用斧這種兵器。徐晃當年曾經與許禇大戰五十合不分勝負,可見其力量。
文丑與徐晃這樣的力量型猛將相鋒,體力損耗是很大的。 而恰恰這個時候,關羽又突然冒出來了,“與文丑交戰”。
在《三國演義》中,提到將領武器的重量,都是力量型的猛將,比如,說過典韋一雙鐵戟重八十斤,紀靈的三尖兩刃刀重五十斤,王雙的大刀重六十斤。說到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重達八十二斤,說明關羽的力氣更是大得驚人。
剛剛與力量型猛將徐晃大戰,文丑就已經消耗了很大體力。關羽衝上來,他的力量更大。這下子文丑就吃不消了,“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
為什麼文丑要繞河而走呢?別忘了,文丑還有一手高超的箭術。如果文丑能夠與關羽拉開一段距離,就能夠反身以弓箭獲勝。
但文丑沒想到,關羽胯下騎的是天下第一神駿――赤兔火龍駒,速度太快了。文丑剛把槍掛在得勝鉤上,伸手握住大弓,準備從箭壺中抽出鵰翎箭來,但是,“關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
就這樣,文丑的錯誤判斷,導致自己丟了性命。
-
11 # 巴山夜雨涮鍋
謝謝邀請。趙雲平文丑,而關羽斬文丑,是因為當時雙方作戰的狀態完全不同。
首先要申明,題主在題幹中已經說了,是分析《三國演義》中的戰例。歷史上趙雲既未平文丑,文丑也很大機率不是關羽所殺。那些習慣靠指摘演義這個假的那個假的來刷存在感的可以先退散了。
三國演義中的武評,很常見的一個誤區是單純把回合數來作為衡量武藝高低的唯一標準,而且認為回合數和武藝差距存在唯一的精準對應關係。按照這種邏輯,比如,A和B平手了幾十回合,B又和C平手了幾十回合,就說明ABC三個是一樣的。再比如,A用了20回合打敗E,而用了30回合還沒打敗F,就一定說明F比E強。然而這些邏輯在《三國演義》中是不成立的。
《三國演義》的單挑更類似現實中的搏鬥或競技,武將狀態是有高低的,一次單挑的結果既和當時武將本身狀態有關,也和戰場格局有關,還和武將本身風格特色之間的相生相剋有關。只有這樣,才能解釋一些“怪圈”戰例。
最著名的一個怪圈,就是關羽斬文丑,趙雲平文丑;趙雲敗張郃,張飛平張郃;張飛斬紀靈,關羽平紀靈。
首先從三人的武藝定位上,本人認為在三國演義中,趙雲和關羽都是超一流的武將,實力非常接近。兩人如果交鋒,大機率是數百回合難分高低。由於一整天時間也就幾百回合,等於兩人基本上永遠分不出勝敗了。
但趙雲和關羽的武藝結構是有差別的。關羽攻強守弱,壓迫感很強。趙雲則是攻守比較均衡,單純對一流名將表現出的壓迫力不如關羽,但在危難關頭更能持久。
而文丑,本人定位是準超一流武將,比起關羽、趙雲有一定差距。但如果正面交鋒,堅持到百回合上下並不奇怪。文丑的武藝結構,也是屬於攻強守弱。對低一級武將表現出很大壓迫力,而對強敵,尤其是戰場下風時候持久度不夠。
文丑對趙雲的時候,戰場格局如下:
文丑策馬挺槍,直殺上橋。公孫瓚就橋邊與文丑交鋒。戰不到十餘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文丑乘勢追趕。瓚走入陣 中,文丑飛馬徑入中軍,往來衝突。瓚手下健將四員,一齊迎戰;被文丑一槍,刺一將下 馬,三將俱走。文丑直趕公孫瓚出陣後,瓚望山谷而逃……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髮縱馬,奔轉山坡;其馬前失,瓚翻身落於坡下。……忽見草坡左側轉出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瓚 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趕。……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本袁紹轄下之人。因見紹無忠君救民之 心,故特棄彼而投麾下,不期於此處相見。”由此可見,首先在趙雲出現之前,文丑大展雄威,殺敗公孫瓚,又擊潰其部下四將,追得公孫瓚異常狼狽地落荒而逃。從戰場格局來看,是佔盡上風,士氣正旺。對文丑這種攻強守弱型將領來說,這是非常happy的時刻,武藝能夠盡情發揮。而趙雲的武藝雖然強於文丑,但他本身是河北人,初來乍到,對同為河北名將的文丑,大約未必會玩命,保住公孫瓚也就是了。這就造成兩人之間的戰鬥,很可能是文丑全力搶攻,而趙雲留有餘地。考慮到文丑武藝正常與趙雲持平百合也不奇怪,那麼在打成對攻的情況下,六十合場面不分上下就很正常了。
而關羽對文丑之戰的情況則完全不同:
曹操卻令軍將一 齊下土阜擊之,文丑軍大亂。曹兵圍裹將來,文丑挺身獨戰,軍士自相踐踏。文丑止遏不 住,只得撥馬回走。……張遼、徐晃飛馬齊出……那馬跪倒前蹄,張遼落地。文丑回馬復來,徐晃急輪大斧,截 住廝殺。只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文丑沿河趕來。忽見十餘騎馬,旗號翩翻,一將當頭提刀飛馬而來,乃關雲長也,大喝:“賊將休 走!”與文丑交馬,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 刀,將文丑斬下馬來。首先,戰場整體格局是文丑軍中了曹操的埋伏,自相踐踏,已經處於崩潰的狀態了。文丑只是在遭到追擊的時候,玩命用武力來扭轉戰局。雖然射倒了張遼,殺退了徐晃,但整體格局還是曹軍佔優,袁軍混亂。文丑想做的也不是敗中取勝,而是憑藉武力稍微壓制下局面,保證全身而退。這就使得文丑的心態本身處於緊張。
而關羽這一方面,他殺出來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儘快報答曹操,多立幾次功勞,好離開曹營去找大哥劉備;二是救援自己的好朋友張遼和徐晃。顯然,對關二這種講義氣的人來說,兩個原因都足以令他全力以赴,發揮最大武力。
這兩方面因素加在一起,同樣是攻強守弱的兩個壓迫性武將遭遇,文丑自然很快就發現自己不是對手了。當然,即使如此,憑文丑的武藝,要和關羽戰上幾十回合問題也應該不大。但對文丑來說,這樣戰下去沒什麼意義。自己的軍隊已經潰敗了,眼下這個對手比自己強,打不贏,而曹操還可能派出其他名將上來圍攻。到此可以說敗局已定。因此,文丑才三十六計走為上。這裡演義用了“心怯”而不是“力怯”,正說明文丑不是槍法上落了下風,只是心中失去勝利的信念,只好撥馬而走——甚至,箭法不錯的文丑是不是打算引誘關羽來追趕,然後回身一箭,也是有可能。
可惜的是,關羽跨下是赤兔馬。於是,逃跑的文丑被關羽追上,腦後一刀,砍下馬來,留下這千古奇冤。
最後,附上本人的三國演義武將排名:
一奴二靶三賣糕
四蟹五黑六插標
七痴八老九護嫖
還有抬棺和膽小
’
回覆列表
首先要糾正問題裡一個小錯誤,文丑是和關羽戰了三合以後心怯而走,可不是一刀被殺。而且按照文丑的真實水平,如果不是他心理素質不過硬心怯逃跑的話,關羽也不可能那麼快就殺了他。所以這不是關羽和趙雲之間武藝真的有那麼大差距。
文丑是袁紹手下最強的武將之一。雖然他只是關羽成名路上的一塊踏腳石,早早就被關羽斬殺,還是隻打了三合就心怯逃走時被追上砍殺,死的不怎麼光彩,但是文丑的真實水平並不差。
早在汜水關之戰華雄連斬關東聯軍四將,在聯軍大營外耀武揚威時,袁紹就感嘆可惜顏良和文丑未到,否則定可殺了華雄。事實證明袁紹這句話也不是吹牛,就在此後不久的磐河之戰中,文丑先是十來合就擊敗了公孫瓚,再衝入公孫瓚軍中如入無人之境,公孫瓚手下四健將前來,被文丑一槍殺死一人,其他三人逃散。
公孫瓚被文丑一路追殺,狼狽不堪,弓箭盡落,頭盔墮地,後來還馬失前蹄,差點被文丑所殺。幸虧趙雲衝旁邊殺出擋住文丑,才救下了公孫瓚。而文丑和趙雲戰了五六十合以後難分勝負,最後公孫瓚部下救兵趕來,文丑單槍匹馬不敢戀戰,才主動退走。
雖然按照演義所說,此時的趙雲還是一個少年將軍,還沒有成年,武藝可能不如後來(按照演義後來所說,在諸葛亮北伐時趙雲已經七十有餘,那麼這會趙雲已經成年了,不過還是按照原文討論)。但是文丑的武藝非常強,趙雲能和他戰這麼久打平,應該說此時的趙雲武藝已經非常了得了。
袁紹和曹操爭霸時,顏良在白馬戰死後,文丑主動請纓要來報仇。由於此前在顏良手下吃了虧,曹操在對文丑時可以說下了一番功夫。他先命糧草先行出發,再讓手下放出戰馬,引誘袁軍搶奪糧草、軍馬,亂其軍心。
果然不出曹操所料,袁軍爭奪糧草輜重和軍馬隊形大亂。曹操趁勢命大軍殺出,袁軍大敗。文丑挺身獨戰,但是兵敗如山倒,他孤身一人阻攔不住,只能敗走。徐晃、張遼二人前去追擊,想痛打落水狗。
沒想到的是文丑敗而不亂,在逃跑時冷箭暗算張遼。徐晃連忙提醒,但是張遼還是戰馬中箭倒地。文丑趁機殺回,徐晃奮力擋住。兩人戰不多時,袁軍後軍趕來,徐晃料敵不過,撥馬而逃。
有些人認為徐晃逃跑是因為袁紹後軍趕來寡不敵眾才逃。不過不要忘了,就在此前曹軍可是擊潰了文丑大軍的主力,已經佔據了上風。實際上徐晃、張遼衝上來時,落單的是文丑。
即使此時文丑後軍趕來,那最多也就是抵消掉了戰場上原本曹軍的兵力優勢,可以和徐晃單挑了。所以很明顯,徐晃決定跑路就是因為單挑文丑覺得不是對手。文丑的武藝要比徐晃強不少。
結合此前白馬之戰顏良也是短時間內擊敗了徐晃,讓包括許褚在內的曹將無人再敢出戰,足以算得上是超一流的猛將。而文丑得知顏良戰死以後敢來為他報仇,他的武藝至少應該和顏良相當,同樣可以躋身超一流之列。
因此單純從武藝來說,文丑即使不如關羽,那也差距不大,正常情況下不會僅僅三合就不敵敗走。
考慮到文丑此次帶兵前來之前,已經聽說殺死和自己武藝相當的顏良是一個“赤面長鬚使大刀一勇將”,這會突然在戰場上遇到一個符合這一特徵的猛將,文丑應該還是擔心對方既然能殺顏良,而且武藝了得,那麼也有能力殺自己,結果一時膽怯,才發揮舉措失當,才三合就心怯而逃。
所以文丑敗這麼快,主要還是心理素質不過硬造成的,並不是說關羽和少年趙雲之間有巨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