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竹精
-
2 # 果媽78
很能理解小孩的一些所謂壞習性,如果我們大人改變下對小孩的方式,就會發現每個小孩其實都是天使,他會用他所感知到的方式去回饋所遇到的問題。
我們家二寶,2歲的時候出現動手打人的動向,每次看到他快出手的時候,我總會說”輕輕的摸哦,輕輕的哦“,在他手快接觸到別人的時候,就變成了真正的摸了:)很多時候我們大人的語言直接導致孩子們的行為動向。
附:孫瑞雪向全世界發出聯合倡議:對待一個小孩的正確方式::
無論您是誰,在哪裡,當您的眼睛與孩子的眼睛對視上的時候,請你報以友善的微笑;無論您是誰,在哪裡,當您想要和一個孩子說話的時候,請您蹲下身,讓您和孩子處於同一個視覺高度,看著孩子的眼睛;
不論您是誰,在哪裡,發生了怎樣的事情,絕對不要跟孩子說:“你再這樣,你爸爸(或媽媽)就不要你了(或不喜歡你了、生氣了)!”;
不論您是誰,在哪裡,發生了怎樣的事情,請不要對孩子大聲呵斥,甚至於更為暴力的行為;
不論您是誰,在哪裡,當您看到哭鬧的孩子時,請您給孩子的情緒一個允許和一個空間,並報以最大的耐心和理解;
不論你是誰,在哪裡,請尊重孩子的節奏,不試圖用你的催促、抱怨、責備去加快孩子的速度;不論您是誰,在哪裡,請尊重孩子選擇的權利,尊重孩子自己的喜好和偏愛,不試圖強加您的個人想法和意志;
不論您是誰,在哪裡,請尊重孩子的內心感受(比如:恐懼、害羞等),不誘惑或勉強孩子做他不樂意或無能力承受的事情
……………………
何不嘗試改變下我們與小孩相處的方式呢?你將收穫的肯定是一枚懂事,體貼,高情商的娃
改造這個詞用的有些嚴重了,說想讓孩子有些變化更合適。
其實,孩子在0至3歲的時候,是需要大人無條件的愛的,這不能稱為溺愛。這個時期獲得了足夠愛的孩子,才能有足夠的安全感,才能順利的與媽媽完成分離,擁有獨立的人格。
3歲以後,孩子就要學習遵守規則了,家裡的,幼兒園的以及社會的。在教導孩子遵守規則的時候,家長一定是溫柔而堅定的,也就是說一面接納孩子不情願的感受,一面堅定界限。同時,很重要的是,行大於言,與其說教不如以身作則更有效。
孩子對家長的愛是超乎我們想象的,如果我們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尊重孩子,接納孩子的感受,孩子是特別願意做出好的行為來滿足家長的需求的。
所以,想要孩子有變化,從家長的改變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