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徽小鋼炮

    籠養60平米左右,

    網上平養300平米左右,

    地面放養(散養)需500平米以上。建議你儘量把空間放大,保持空氣流通讓雞的活動量大,這樣養出來的雞肉鮮味美,市場銷售量很大,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 2 # 老周KTV

    隨著中國城市化程序的逐步擴大,在城市生活的人是越來越多,而農村養雞的也就越來越少。從市場對雞蛋的需求來說,飼養蛋雞還是一個前景不錯的行業。

    蛋雞是一種專門用於產蛋的雞,也是一種重要的養殖專案,其中大棚養殖是一種重要的養殖方式。如果飼養1000只蛋雞,大棚養殖面積計算不好,就容易造成房舍不充足的情況 。如何才能規劃建造一個合理的大棚,下面我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建設大棚首先要選擇好地方,一定要選擇通風良好,交通便利,才會有利與各種裝置物質的運輸,至於水源就更不用說了,這個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的。還有電源,一定要穩定,最好是自己有一套備用的供電裝置。

    我們先來說一下大棚的建造規格,通常選擇長60米、寬12.5米、高3.5米的規格,而圍牆的高度需要達到1.8米。關於天棚的建造,主要就是通風換氣 ,提高空氣質量,每隔12米左右,製作一個長8.5米、寬3.5米、高1米的規格就可以。

  • 3 # 智慧蛋雞

    首先肯定的是,過大的飼養密度會影響雞群的生長髮育,嚴重的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增加養殖難度,還容易影響養殖收入。

    以峪口禽業育種的京紅一號為例,科學的雞隻飼養密度如下:

    日周齡——標準

    1-4天——(每籠24只)面積167平方釐米/只

    4天-3周——(每籠12只)面積334平方釐米/只

    4-14周——(每籠8只)面積380平方釐米/只

    15-16周齡以後——轉入蛋雞籠(每籠4只)面積450平方釐米/只

    降低雞群飼養密度的措施,包括:及時分群和分群措施等。

    1、及時分群:根據雞群日齡分群,降低飼養密度,從而增加雞採食面積與飲水面積。

    2、分群措施:上籠時、分層時、免疫時、轉群時。

    上籠時:挑出身體較軟、體重偏輕、卵黃吸收不良、臍帶癒合不好、精神差的雞,減小密度並放到溫度較高的位置飼養;

    分層時:可以將弱雛挑選出來,例如沒嗉子的,體重瘦小的雞;必要時全群稱重;

    免疫時:可以很好的利用抓雞機會將瘦小、體軟、掙扎無力、精神差的雞挑選出來;

    轉群時:將發育差體重輕的挑出來單養;可以透過雞冠大小、體重判斷。

    密度是包含在體重管理裡的,而蛋雞體重又直接影響到蛋雞開產與高峰期維持時間,只有確保雞群的體重均勻度,促使雞群進入體成熟,與性成熟完成匹配,才可以保證雞群可以適時開產,所以應科學健康並且重視管理養殖密度。

  • 4 # 漁家超子

    是否建大棚,是根據你當地的氣候環境來定的,如果是南方,可以建個圍欄,有個它們躲風避雨的簡易房子或大棚就可以,平時散養。養面積平均每隻3-5平方米。如果大棚養,可以用分層立體養殖建棚所需材料 (1)細竹杆,直徑3—5釐米,長5—6米,做拱形架(縱托架)和橫向交叉固定用(注:3—4釐米寬的長條竹片也可)。 (2)粗竹竿或木竿:直徑8釐米左右,長(高)度視大棚高度而定(預算出埋人地下部分)。做拱架頂立柱用。 (3)單層葦箔。做棚脊託膜層用。 4)聚乙烯防老化無滴薄膜。8絲以上,做大棚包封用。 (5)草簾。做大棚保溫、遮陽搭蓋用(也可用稻草或麥秸草代替)。 (6)尼龍網和鐵絲網:網孔小於1.5釐米*1.4釐米,做大棚罩網和大棚邊底擋網用。 (7)聚乙烯細繩或鐵絲。做棚架捆紮固定用。 (8)磚。砌棚體用。 3、大棚建造工藝 大棚建造規模:因地制宜,一般為東西走向,長12—15米,寬6—8米,高l.8—2.2米。大棚建造形式主要分為拱棚式或單坡式兩種。 大棚你不可能直接建造60x5米吧`` 最好還是分開點好``如果傳瘟的話就不好 解決了``分開的話``傳也就一個分割槽``相對而言`也容易控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宥嘉算不算天才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