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旅行可以提升眼界,算自我消費還是自我投資?
5
回覆列表
  • 1 # 渥金

    個人覺得介乎兩者之間吧。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旅行算消費,而且是價格不菲的消費。那麼問題的關鍵就是旅行算不算自我投資?

    以我自己的個人經驗來看,這是一種投資。當你一個人背上行囊踏上旅途的那一刻,你至少在心理上已經做好準備,這包括你將會如何規劃你的行程和消費、如何去和陌生人交流交往、如何面對未知的危險或意外。這些你在旅行之初一定會考慮。在這種長期的思考和考慮之中,本身就有提高——包括你查詢、對比篩選資料的能力,比如自我的認識和反省。

    再次就是風景、歷史、人文,如果你思維活躍熱愛思考,相信我,一個月旅行下來的見聞可能比你一年勤勤懇懇工作還要多,內心的充實也將超過每個周圍宅在家裡刷劇、遊戲、或者約上朋友逛街電影喝咖啡,甚至看書更多。

    以上是我個人的真實感受。所謂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

    讀萬卷書可以做到心裡有墨,但不一定能妙語連珠。但行萬里路一定能讓你眼光開朗,侃侃而談。

    當然,某些以採購為主,到此一遊式的“旅行”不在我所說範圍之內。

    那只是旅遊,不是旅行。

  • 2 # 徐大洋

    區分消費與真正的自我投資是基於以下幾點:

    1.對職業/人生規劃起到怎樣的作用

    小A,小B,小C是閨蜜,年末聚在一起閒聊,小A的錢買彩票賺了1萬元,小B的錢投資服裝店賺了5萬元,小C買化妝品買衣服買包花完了自己的錢。她們的三筆花銷分別對應著我們的三個錢包,即投機錢包、投資錢包、消費錢包。我們在花銷上應該儘量避免投機錢包,比如購買不切實際收益率的金融產品;應當多鼓勵自己花銷在投資錢包上,比如每月固定存錢定投基金。

    那麼消費錢包我們如何判斷是否起到投資作用呢?那就要看這筆消費在職業/人生規劃上起到怎樣的作用。

    小C透過購買化妝品、服裝等最後嫁給了千萬富翁,那麼從動機來看這就是投資自己(這裡不鼓勵,偏激只是為了說明)。比如你未來2-3年想進入外企,那麼消費3-5萬元的商務英語課程就是對自己的投資;比如你閒暇時間想成為作家,那麼購買書籍、寫作課程等就是投資自己。

    2.時間是最大的複利

    學過投資學的人都懂得複利的魔力,巴菲特之所以可以成為今天的股神、富翁,靠的就是時間這個最大的複利。

    《滾雪球》中巴菲特說過: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其中很長的坡就是指複利投資,它就像發動機一樣,驅使著金錢為自己辛勤工作,最終雪球越滾越大,財富越來越多。我們在投資自己時也是一樣,這筆消費帶來的收益是否可以隨著時間的延長而產生指數型的增長?

    李笑來老師曾經在他的專欄裡提到過“知識複利”,這個概念經常被人忽視,且並非所有知識都可以產生複利!搞清楚這個概念會對我們的個人成長和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創造力的(可繁殖的)的知識可以生成新的知識,產生新的創意;

    沒有創造力的知識(無法繁殖的)無法生成新的知識,可以批次複製。

    搜尋引擎、社交網路存在大量沒有創造力的知識。

    比如思維模型(包括本文的複利模型),就屬於有創造力的知識,當你掌握思考方法和模型之後,可以遷移到不同領域中運用,而一些熱門綜藝、冷笑話等都是沒有創造力的知識,你今天看完一笑,跟別人八卦閒聊一下也就過去了。

    3.幸福感是最棒的投資體驗

    讓你獲得幸福感的體驗無疑是最棒的投資體驗,沒有之一。人生來就是為了體驗幸福和未知,我們不斷理財、投資自身目的也是為了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所以,永遠不要忘記為什麼出發!

    如果你的愉悅來自收藏某個特定的物品,不管是貴的離譜的文玩還是便宜的不值一提的用完的筆芯,所有這一切積累的過程都是你最棒的投資體驗。

    以上。

  • 3 # 墨溪視界

    01 以“投資之名”,盲目消費的年輕一代

    最近跟兩年沒見的學弟吃了個飯。

    他家庭條件一般,工作後不到一萬的收入,在上海核心地區也僅是勉強溫飽。得知我之前在時尚電商行業工作,更是和我聊起他一身五六千的行頭,大談國內外各個潮牌的動向。

    我問他,你對這方面研究挺多的,得是有個賺錢的副業才撐得起這個消費吧?

    他搖搖頭,隨即向我展示起他的花唄和信用卡額度,並一本正經地“教訓”起我來:

    “你看,這就是年齡上的代溝。

    我這是自我投資,這不叫消費。

    我這行頭出去,社交場合有面子,容易認識更多優質人脈,才能有所發展嘛。”

    這聽起來蠻有道理的,仔細一問,他所謂“圈子”,不過是一些吃喝玩樂的組織。

    現在各類理財類雞湯林立,其中“富人投資大於消費,窮人消費大於投資”的觀念,已經深入年輕人的心中。

    買了個昂貴包包,背三次就想放閒魚上賣掉回血,叫衣著上投資自己。

    囤了幾十只名牌口紅,明年都用不完的還在買新的,叫顏值上投資自己。

    辦個高檔健身房會員卡,半年後發現去不了幾次,叫身材上投資自己。

    報了很多門網課,沒有一門課能按時完成作業,叫頭腦上投資自己。

    但這樣純剁手式+囤物式的買買買,真的是投資自己嗎?

    大部分人只是打著“自我投資”的名義,用著花唄和信用卡,進行透支式的消費。

    如何分清投資和消費?

    02 真正的投資,永遠是有回報的。

    落實到自我投資上,就是你花出去的錢,得到某樣東西,可能是實物——比如鞋子、包包,也可能是虛物——知識、技能。最後,這個無論虛實的東西,能給你帶來的錢,大於你花出去的錢。這就是一次成功的自我投資。

    虎撲上有些年輕人限量版球鞋一件沒落下,看似土豪。其實很多人是把球鞋當期貨一樣,在發售的時候以發售價低價購買,市場炒熱了之後賣出。你看著別人入手,屁顛屁顛跑去搶號排隊,你是實打實的衝動消費,別人那是開啟副業,投資成功。

    你和同事同時報了演講課。你草草應付過去了,作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同事學完之後,在公司內部的分享會中毛遂自薦,幾次試講後成為公司的兼職培訓師,有了額外收入。你是盲目消費,你同事那是自我投資。

    結語

    消費無可厚非,但請在消費的時候,量力而行,光明正大。

    “自我投資”的外衣批久了,會加劇消費的衝動和盲目,而你藏在外衣下,對消費的概念日漸麻木,脫貧致富遙遙無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會笑話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