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文章應該只有寫:
在產出內容的時候,“自嗨”是大忌。
因為我們是要寫出使用者想看的內容,而不是我們想寫的內容。
在文章中分享有價值的內容,實際上,就是在幫助別人。
所以我們在寫微博文章的時候,一定要想想,你的這篇文章能否幫助別人。
但幫助別人不一定非要是知識性的、技巧性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哪怕只是整理一篇笑話集,只要夠搞笑,其實也是在幫助讀者獲得快樂。
做內容,要明白自己產出內容的“誘因”。說白了,就是促使你寫這篇微博文章的原因。
想清楚原因,在某種程度上,也就相當於你知道誰是目標讀者,你產出這篇內容,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
當你知道這條微博文章準備寫給誰看,產出來的內容,更容易戳中目標使用者的痛點,更容易被目標使用者接受。
找痛點的同時也是在引發大眾情緒共鳴。
如果你寫一條微博,基本上都是在說自己生活中無關痛癢的小事;或者像記流水賬一樣陳訴事情,完全沒有站得住腳的觀點或看法,那麼這條微博估計幾乎無轉發(名人效益除外),你的個人化小情緒,大眾不太關心。但如果你分享的內容,對使用者非常有幫助,他們也當然樂意幫你轉發,與更多人分享。
因為使用者需要的是更加“公共性”的內容。
公共性是指每個人都可以免費得到而不具有排他性。
微博文章應該只有寫:
1. 寫使用者想看的內容在產出內容的時候,“自嗨”是大忌。
因為我們是要寫出使用者想看的內容,而不是我們想寫的內容。
2. 有價值的內容
在文章中分享有價值的內容,實際上,就是在幫助別人。
所以我們在寫微博文章的時候,一定要想想,你的這篇文章能否幫助別人。
但幫助別人不一定非要是知識性的、技巧性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哪怕只是整理一篇笑話集,只要夠搞笑,其實也是在幫助讀者獲得快樂。
3. 戳中使用者的痛點做內容,要明白自己產出內容的“誘因”。說白了,就是促使你寫這篇微博文章的原因。
想清楚原因,在某種程度上,也就相當於你知道誰是目標讀者,你產出這篇內容,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
當你知道這條微博文章準備寫給誰看,產出來的內容,更容易戳中目標使用者的痛點,更容易被目標使用者接受。
4. 引起使用者的共鳴找痛點的同時也是在引發大眾情緒共鳴。
如果你寫一條微博,基本上都是在說自己生活中無關痛癢的小事;或者像記流水賬一樣陳訴事情,完全沒有站得住腳的觀點或看法,那麼這條微博估計幾乎無轉發(名人效益除外),你的個人化小情緒,大眾不太關心。但如果你分享的內容,對使用者非常有幫助,他們也當然樂意幫你轉發,與更多人分享。
因為使用者需要的是更加“公共性”的內容。
公共性是指每個人都可以免費得到而不具有排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