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騰城電影
-
2 # 蔡駿
復仇與正義。
比利時偵探波洛是一位黑白分明的人,認為個人無法代替法律去懲罰罪犯。在他眼中,沒有灰色地帶,法不容情。所以,在電影的開頭導演會用細節(吃雞蛋,要拿尺子來量。踩髒的鞋,另外一隻腳也要踩髒)來表現波洛追求完美主義、偏執者的性格。
可是,現實的秩序不會像波洛追求的那樣完美,正義就是正義,罪惡就是罪惡,還會有許多灰色地帶。法律會有漏洞,會被犯罪分子利用,成為他們逃脫懲罰的武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阿姆斯特朗慘案主犯卡薩帝不但因此逃脫制裁,反而利用綁架勒索得到的金錢,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阿姆斯特朗家的保姆、家庭教師、辦案警察、律師等都受到牽連,幾乎每個人都活在罪責裡。
法律已經難以制裁卡薩帝,只能用“完美的謀殺”來實現正義。十二人是復仇,也是贖罪。揭開真相之後波洛,面臨的選擇,就是實話實話或者成為他們的“幫兇”,替人圓謊。波洛選擇了後面一種,因為在人性的測驗中,對方讓他相信人性還在。阿加莎還有一部小說,也是講這種遊走在法律邊緣的正義與懲罰,就是著名的《無人生還》。
再多說一句,電影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在細節方面做了調整。原著之中,波洛是一個優雅、古典的比利時偵探,不會一見面就像福爾摩斯一樣說出人的一切資訊。電影也強化了波洛的內心掙扎。
由莎翁戲劇大師肯尼思·布拉納自導自演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於今日登陸全國院線。
時隔43年,推理小說大師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經典作品《東方快車謀殺案》再次被搬上大銀幕,令粉絲們興奮又期待。
應該很多路人粉對這部小說並不是很瞭解。
不瞭解那就對了,讓我們直接把目光直指這部電影吧!
該小說已經歷超過 3 次電影改編,這一版本也不例外,演員陣容相當豪華,集結了約翰尼·德普、朱迪·丹奇、佩內洛普·克魯茲等戲骨,所以也有網友戲稱是看“一車皮子戲精飆戲”。
作為一個破案懸疑片,如果不知道真相當然會看得更過癮,特別是這個故事之所以那麼出名。
以下有關透劇,沒有觀看的大兄弟們請不要在往下拉了。
當然,已經看過的網友們,我們一起在回顧一遍。
本以為起碼德普會以屍體的形式再出現兩眼,沒想到後面最多就遠遠的看張臉。
故事說的是波洛因事與董事朋友乘上東方快車。在夜裡三次被吵醒,第二天清晨便發現同車的美國富商雷切爾被人謀殺,且死者還在早晨收買波洛保護他,雷切爾橫躺床上被戳了12刀。
波洛根據他所觀察到的各種可疑跡象以及同車人士的訊問,並結合了他們敘事的情況進行邏輯推理,成功地揭開了這起奇案的面紗。
結局很意外,當也在情理當中
因為看過許多的推理片和小說,基本的套路和手法也熟悉很多。
這次影片推理情節前半部很有神秘感,但後面揭曉答案的時候有些措手不及。
初看電影的人,會覺得最不可能的人就是最有可能的,但隨著與他們溝通的片段來說,你是不是覺得每個人都說得像真的一樣。
明明知道有人在撒謊,但是又不知道是哪位。一環扣一環,每個人都有不在場的證據。
再來說,最多人懷疑的物件安德烈伯爵夫婦,因為在影片的開頭,暴力的安德烈伯爵實在是讓人浮想聯翩,再加上從開頭到尾都很少出現在群眾中。
雖然開始我還把伯爵夫人和教師混在一起(實在太像了)不過並沒有把這兩夫婦放在嫌疑人上。
審問到一半的時候,就已經猜到應該是多人以上的合夥謀殺事件。
隨著雷切特秘書的身世曝光,一下子恍然大悟,想起開頭開頭雷切特男僕的不聽從,想起傳教士不安的眼神,
像幻燈片一樣,閃過每個人說的每句話。
一群坐在鐵皮車的人只有波洛和雷切特是外人。
其他人都在合夥配合演一齣戲給他們看。
影片的最後,審判的地點在搬到了車廂外,黑漆漆的隧道前,波洛穿過大雪,披上披風望向乘客們。
他凝視著他們,每個乘客面對命運的審判,顯得麻木而平靜。
他們已經知道自己接下來要面對什麼。人多勢眾,已經做好必死的決心。
桌邊人姿態表情各異,結尾也用《最後的晚餐》對映整部故事。
因為一件綁架案引發的群體合夥謀殺事件,最後結尾引出另一條深思,上一次的受害者也是這一次的兇手,當法律沒辦法保護他們的時候,他們只能用自己的手段去解決。
現在的社會,已經出現過不少這樣的事情,法律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拘禁的恐嚇作用,而不是預防犯罪的作用。
最後的結局波洛不管說不說出真相已經不重要了,受傷者已經受傷了,即使已經復仇了,可是心裡又要在揹負一條殺人的心理罪。
最後給你們一張關係圖,好讓你們理解一下。
最後船長說:我也很無奈啊,出場沒多久都領便當了,還不能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