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為何要在意別人怎麼看你 當你獨處時, 你喜歡你自己嗎? 你不必如此勉強 你不必放棄自我 你只需勇敢面對自己 ——《Try》by Colbie Caillat 過日子不怕苦,怕的是累,對生活的厭倦是因少了鬥志,以及我們周圍的聲音太嘈雜: 如果你是個女生: 女孩子讀這麼多書幹什麼,嫁得好一點就可以了; 女孩子找一個穩定的工作就是最好的; 女人結了婚就該好好做家務帶孩子 …… 如果你是個男生: 能考公務員就考個公務; 念大學找一個好就業的專業; 興趣、愛好什麼的,又不能當飯吃; …… 如果你談個戀愛: 八字不合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找物件不是本地的不行; 實際一點吧,再這樣挑挑揀揀就機會了; …… 你我早已都活在眾口之下而不自知 你還是最初的那個你嗎? 還是已湮沒於重重偏見意見之中 被世俗價值侵蝕嫁接成了標準的“社會人” 為何不遵從自己的想法呢 為何不走自己想走的路呢 為何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呢 為何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呢, 你為何不試試堅持做自己呢?” 越來越多的人提到一個詞做自己。 賈平凹先生就曾說過: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枉此行。 “我們單槍匹馬的闖入這世間,只為活出屬於自己的所有可能。願你這一生既有隨處可棲的江湖,也有追逐夢
4
回覆列表
  • 1 # 老王偵查記

    這個話題其實很沉重,我想了很久才慢慢開始碼字。我覺得現在的我才有發言權。聽我一一道來,就知道生活不易,要做自己不易

    1、我的經歷

    工作快8年了,今年年初拍婚紗照、5月份結婚、9月寶寶流產、現在看房子,每天都看一套,真的是身心俱疲。每天一睜眼就感覺壓力很大,必須要把自己安排的滿滿當當,才能不去想別的事情,這樣還會好一點。下班看完房子,覺得更崩潰,北京房價如此高,怎奈沒有一個屬於我。

    2、我也想做自己

    我很累,特別想做自己。我從前是一個樂觀、積極向上的人,我認為世間都是美好的事情,也會去幫助別人,善待別人。所以之前,我的生活很開心、也很輕鬆。但是當自己真的面對生活了,真正的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時候,這些美好是不存在的。生活的瑣事都可以將你打敗。我也想做自己,我也想什麼都不考慮,不考慮父母、不考慮愛人、不考慮朋友、不考慮老師,但是這現實嗎?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人就是群居動物,不可能什麼都不考慮。真正的做自己是不存在的。

    之前曾經寫過很多打油詩來描述生活,描述自己的窘況。多少還能有點用,阿q不在,精神常伴。生活中就是這樣子的,好事壞事各有一半,你在好的時候需要應付不好的。在不好的事情發生的時候,你可以想想好的事情,這樣的曙光可以讓你支撐更久,其實很多事情就是時間的問題,只要時間到了,問題就解決了。

  • 2 # 兔子小櫻櫻

    選擇做自己,說的容易,做起來難,而且現在更多的是責任感。

    可以就這樣灑脫放下現在的一切

    去坦然做自己麼

    實際上這樣真的很難

    太多牽絆

    尤其是我們這樣拖家帶口的人群

    可能我會考慮等孩子成家立業

    不需要我的時候

    那個時候,我會去做一個揹包客

  • 3 # 白菜粉條354

    兒子小的時候有一本漫畫書,大約是他剛上小學時買的。畫面充滿活潑的色塊,流暢的線條,佈局細緻,錯落有致,造型誇張,透著一股子歡快的勁兒,彷彿書本自己就會笑出聲來。書中有一些迷宮任務和漫畫故事,比如在熱鬧嘈雜的動物園和遊樂園地圖裡,找出特定的人物、動物或者物品,或者找出到達某個地點的路線。與這些迷宮任務相比,我對書中的一對父子和驢的故事印象格外深刻。前幾天因為其它事情,這個故事突然閃入我的腦海,同時記起的還有和兒子一起閱讀的趣味盎然以及陣陣笑聲。那時,我陪他看書的次數不多,現在回想起來當然別有一番滋味。雖然心裡知道,這幾年隨著我們搬新家、兒子升學,一些還有價值的舊書,陸陸續續就都送人了,但還是抱著一絲希望去找,希望找到這本書,找回那段遠去的快樂時光。結果如同意料之中的那樣,但是意外找到的幾本摺紙書和航模製作書,讓我的心情隨著兒子投射的紙飛機和航模飄上了記憶的天空,在重溫這種喜悅的同時,重讀漫畫書的興趣更濃了。家裡找不到那就求助萬能的網路。輸入“父子與驢漫畫”,搜出的圖畫數量很少,繪畫水平頂多算是示意圖,簡單醜陋,不堪入目。就在我重讀漫畫的興致遭受重創的時候,發現原來這個故事出自伊索寓言,家門顯赫阿。還有,西南師範大學的改寫版竟然收入小學課本。雖然沒有找到原版漫畫,而能有這樣的新發現也算是聊勝於無。伊索寓言中,一對父子牽著驢趕路,被路人甲嘲笑“傻瓜”,於是父親讓兒子騎上驢繼續趕路,遇到路人乙罵孩子不孝敬老人,而父親自己騎上驢後被議論虐待孩子,兩個人都騎驢又被罵虐待動物。由於收到路人人的各種非議,父親不知所措,不斷地改變牽驢和騎驢的方式,最後抬驢走路,結果在眾人的嘲弄聲中把驢摔死了,父子倆氣憤又羞愧,從小路灰溜溜地逃回家去。而西師大的版本,讓這位父親在經歷無所適從的煩惱後,終於勇敢走出困境,和兒子達成一致,堅持自己的主見,父子二人快快樂樂地回家去了。當年看的漫畫書當然這對父子的行為看著好笑,但是卻又讓人無法一笑了之。比較兩個版本,西師大版顯然更加適合未成年的孩子學習樹立積極的行為模式。而作為一個父親,伊索寓言悲劇的結尾也許更能激發我的思考。他們這樣逃回家孩子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這樣的行為模式又會給家人(包括文中沒有出現的)帶了什麼樣的影響呢?故事中這位父親究竟哪裡出了問題呢?作為個體如何恰當協調自己的社會行為才能不迷失自我,走出這樣的困惑不正是很多人每天都要面臨的問題嗎?聽到不相干的人隨口一句話就改變自己,不論是牽驢還是騎驢,抑或是抬驢,而最終承擔後果的人還是自己!比如學校體育隊裡總會有同學逃避訓練,那些偷懶的隊員看上去顯得聰明機智,得意一時,甚至會嘲笑認真訓練的同學傻。在體育隊或者學校遇到這種聰明人的機會可能很多,這時候自己一定要拿定主意。短時間來看,因為偷懶造成的差別很小,所以看不出問題,但是長期下來,這些差別就會日積月累,甚至大到難以彌補。最終各自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認真投入的人收穫成績,偷懶耍滑則收穫差距。十多年後重讀這個寓言,心中滿是感慨。感慨自己淺薄,只是感覺故事幽默而寓意深刻,因而令人難忘,竟然不知道此乃大名鼎鼎的伊索寓言。雖然自己誤打誤撞做出一些基本的解讀,但是這些年何嘗不是常常困擾在這個問題之中呢。到底是牽驢還是騎驢,還真是一個事關生死的問題。作為個體如何恰當協調自己的社會行為才能不迷失自我,走出這樣的困惑不正是很多人每天都要面臨的問題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想學習程式設計,應該從哪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