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嘗歷史百態
-
2 # 史不知味
我突然想到了陳奕迅和王菲的那首歌——《因為愛情》,這是個有意思的愛情故事。
這種極具影響的“愛情故事”在唐朝發生過兩次,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在倫理綱常極為嚴格的古代,李治不顧倫理綱常和世俗以及群臣的反對,將已經被送到感業寺出家當了尼姑的武則天帶回皇宮當老婆的原因,我是更願意相信是因為愛情,說是李治出於政治考量則顯牽強附會,如果只是將原因歸為武則天“有色”和李治好色的話,也許李治並不會這麼強勢地、固執地將他老爹的小老婆佔為己有,畢竟“好看的臉蛋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
《舊唐書》對武則天的描寫:則天年十四時,太宗聞其美容止,召入宮,立為才人。及太宗崩,遂為尼,局感業寺。《新唐書》對武則天的描寫:後年十四,太宗聞其有色,選為才人。太宗崩,後削髮為比丘尼,居於感業寺。高宗幸感業寺,見而悅之,復召入宮。《舊唐書》對李治的描寫:幼而岐嶷,寬仁孝友。初授孝經於著作郎蕭德言,太宗問曰:“此書中何言為要?”對曰:“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君子之事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從《舊唐書》和《新唐書》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武則天是個美女,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因為她的美色將她納入後宮,然後立為才人。當時有“女主武王”的謠言,在《舊唐書》中的李淳風列傳裡記載:“太宗之世有《秘記》雲: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在聽到這則謠言的時候心裡是很慌的,然後秘密召見李淳風,讓李淳風說道說道,李淳風告訴李世民,這是天命所定,已經沒有辦法改變了,這個女人已經出生了並且現在已經在你宮裡,從今天起不超過三十年,她必然取代李唐,而且還會讓你李氏斷子絕孫。李淳風不說還好,李淳風說了以後,李世民又慌又怕的,在心中不斷猜測,想將“疑似者”全部殺了,可是那邊李淳風又說不可以這麼做,“今若殺之,即當復生,少壯嚴毒,殺之立讎。若如此,即殺戮陛下子孫,必無遺類”,李世民只好作罷。李世民因為武則天姓武,所以將她定為懷疑物件,事實上也證明確實是她,可是李淳風告誡李世民說不能殺,所以在他將死之際便將武則天“發配”去了感業寺當尼姑。
李治則天感業寺定情,高宗衝破世俗束縛迎女帝。我曾經看過這麼一句話,相遇是命運,愛情是命運的贈品。武則天到了感業寺以後,高宗李治去感業寺見到了武則天,然後被她迷住了。按照新舊唐書的說法,李治應該是在感業寺見到的武則天,可是在《唐會要》裡則說李治和武則天其實在太宗還沒死的時候已經在宮中眉來眼去了。當然最終的結果是,李世民因為害怕那則謠言將武則天囚禁在感業寺,而李治將突破世俗倫理的束縛,又將武則天召入宮中當老婆,並且廢除王皇后,然後立武則天為後。再後來,因為李治的身體原因逐漸無法處理朝政,李治便將政事交給了武則天,武則天的政治手段也確實厲害。
根據史書上的記載,李治是個很孝順的人,為人也很寬仁厚道。他從小接受的是漢人的教育,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也不是北方的遊牧民族,而且中原女子漂亮的多了去了,按理是不會、也沒必要這麼做的,可是她偏偏這麼做了。李治之所以會不顧倫理地將他老爹的女人從感業寺復召入宮,因為他是皇帝,因為武則天長得漂亮,更因為愛情,我也更願意從這個角度去看待這件事。
-
3 # 此時明月月
這個問題可分三點講。
從風俗禮儀上講,李家本是胡族,素有“兄死弟娶”“父死子娶”的婚嫁傳統。雖然唐太宗立意將大唐建成一個禮儀之邦,但他原有的血統屬於胡族,所以在建唐之初,仍有這種現象,並不算大逆不道。
其實除了武則天曾嫁給唐太宗與唐高宗以外,她重用的上官婉兒也曾嫁給兩位皇帝——唐高宗與唐中宗。也就是說,在名義上,武則天與上官婉兒都曾經做過唐高宗的妃子。
柔弱老實的李治,在最孤單的時候,遇見武則天。李治之所以能當皇帝,並非他有才能,而是唐太宗無奈的選擇。
他是唐太宗的第三子,前面兩個哥哥,一個早就立為太子,一個不停爭奪太子之位。當兩位哥哥爭到你死與活的時候,唐太宗為保朝政安定,把李治立為新太子。
本來王子是不允許過多進出皇宮的,但唐太宗擔心李治不懂管理國家,於是把他帶在身邊指點。
後宮與前朝同樣,也多是見風使舵之輩。唐太宗的大多數嬪妃,眼看李治是新太子,都來巴結他。在父皇的眾多妃子當中,李治發現武則天的與眾不同。她對他沒有過多功利的交往,反而給到他一種柔情的關懷。母親早逝的李治倍感溫暖,兩人就此在一起了。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但是,對去了清涼寺的武則天來說,寫信給李治的時候,早就不只是懷念舊情了——她要翻身。
而李治對她,依然停留在愛情的層面。於是,看到武則天情意綿綿的書信後,李治想起了武則天的溫柔與體貼。加上當時後宮,王皇后與蕭淑妃鬥得雞飛狗跳。王皇后別有用心地慫恿李治把武則天接進宮來。於是,就有了後來的故事了。
回覆列表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上的推動,有李治的好色,有武媚孃的勾引。
一、唐太宗死後,未有生育的嬪妃,都被削髮為尼,而其實在唐太宗死之前,武則天與李治就擦出火花,埋下伏筆。
《唐會要》記載:“時上(李治)在東宮,因入侍,悅之。”說的是唐太宗臥病在床之際,李治開始聽政,每次下朝,李治都守在唐太宗床邊,並且非常歡喜,唐太宗心疼李治太累,讓他去院子裡走走,李治都不去。
唐太宗心有所動,讓人在自己的寢宮旁邊專設了一所“別院”,讓李治住,省得來回跑太辛苦。而這個別院就是跟自己的小媽武則天就一牆之隔,這就為後來武則天被召回打下了伏筆。
但是高宗李治自己卻說,因為照顧太宗時,他在“嬪嬙之間,未嘗迕目”太宗才就把武則天賜給了自己,這個說法就顯得這欲蓋彌彰了。
二、唐太宗死後,蕭淑妃成了王皇后的潛在對手,而在感業寺一遇,王皇后就攛掇李治娶武則天,為的就是壓制蕭淑妃。武才人的進宮,王皇后猜到了開頭,真的把蕭淑妃,從獨寵後宮的寶座上,拉了下來,但是沒猜到結局,皇帝離開蕭淑妃後,並沒有回到皇后的身邊,取代蕭淑妃位置的,是武則天。
三、武則天本身的姿色與手段,和二人的感情。
《唐會要》記載:“上因忌日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潸然。”兩個人面對面,潸然淚下。見一面不容易,那真是望眼欲穿啊。下次相逢,又不知是何年何月,怎不叫人淚眼婆娑呢?
兩人真有感情也好,武則天做戲也罷,武則天用自己的手段,成功的勾搭上了李治才是重點,才有後來“上亦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