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這樣情況對於正常家庭來說,是不能理解,不可思議的事。對非正常家庭來說,就是正常現象。

    我認識這樣一對母子。母親70多歲,身體健康能自理,住在養老院。兒子50歲,每月給母親交一次生活費,順便帶點零食。放下東西就站在門口,和母親說兩句話。你需要什麼,下次給你帶來。母親告訴他需要帶的東西,或者不缺東西不用帶。聽完,兒子扭頭就走。母親邀請他坐下聊天,他以我沒有時間,或者還有事推託。看得岀母子關係很冷,兒子純粹在盡義務。

    母親有次主動和我說起母子關係成今天的狀態。是因為兒子和奶奶一起長大的。一直到奶奶去世。母親決定住養老院,將房子和退休的工資卡都給兒子,母子關係也沒有能緩和親近。是他奶奶重男輕女把兒子給攏過去,到現在跟我一點都不親。兒子下面又有三個女兒。我要上班還要帶三個孩子,實在是顧不上過來。他奶奶家的生活水平比我這強多了。他就是和我不親。言語中透露出無奈和不解。儘管三個女兒對她非常孝順,也不能彌補對兒子的遺憾。

    平常大家所說的養育之恩大於生育之恩。血緣關係無法改變,感情卻要靠互動培養起來,這個就是日久生情。

    兒子這種表現是習得性無助。他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愛,沒有學習到如何正確的愛別人。他將自己內心封閉起來,無法將愛傳遞給你別人。他缺乏愛和被愛的能力。他做為成年人,非常清楚要愛母親,關心母親。但他沒有能力去愛,更無法和母親親近。所以不能用道德標準評論指責兒子。因為他有感恩之心,懂得盡義務。親疏只能隨緣了。

    這個讓我想到農村許多留守兒童的父母,他們將孩子留在老家。自己外出打工掙錢。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孩子。一年甚至幾年回家一次。孩子表現出來疏離感讓父母傷心。但為掙錢養家餬口,無奈接受這個事實。但也有一些父母圖自己輕鬆快活,活的自由自在。他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只圖一時的享受。

    愛的作用是相互的。養育的過程是艱辛的。爺爺奶奶由於自身條件限制,無法很好全面的照顧孩子,更無法代替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角色缺失。這個是無法彌補的損壞。你沒有盡到養育的義務和感情培養,很難想象孩子對你盡孝道和你親近。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孝順,就要關愛孩子,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一家人就會和諧幸福!

    雖然說愛是相互的,但無論何種情況也必須的照顧好父母。從人性的角度來說,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文化薰陶。要給兒女做個孝順的榜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迷你世界怎麼每天領取小飛鼠30個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