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等待春天的白梅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出生的這批人,大多數都是上有老爹老媽,下有兒孫繞膝。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居住在同一城市還比較好,可以共同照顧父母,互相幫襯。那些異地打工的,異地帶孫輩的,還得來回奔波,身累心累。父母生活能自理,身旁至少有一個兒女陪伴的,那是最好的情形。最怕突然生病,癱瘓在床。更怕老年痴呆。

    我有個朋友五七年的,兒子大學剛剛畢業,老媽就患上了老年痴呆。剛開始還只是時不時地說錯話,能聽指揮,叫她吃飯就吃。叫她上廁所,叫她洗澡(需要幫助),叫她睡覺,像個聽話的孩子。慢慢的總是認錯人,剛吃完飯就說兒子三天都沒給她飯吃了。到最後喜怒無常,分不清白天黑夜,大小便失禁。從發病到逝世將近七年。都是我朋友兩夫妻照顧。其實他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哥哥在異地帶外孫女,妹妹的公公婆婆也是年事已高,常有病痛。現在是既要照顧九十歲的老爹,還有照顧孫輩。自己也步入老年了,身體大不如從前。沒辦法,還有責任和義務沒完成。

  • 2 # 蒼穹展翅

    能享有自由晚年生活的大概只有城市的五六零後,孩子上學一般都在本市,退休之餘有退休金支撐,也無須向兒女伸手,跳跳廣場舞,旅旅遊,公園唱唱歌,喉喉嗓以打發晚年時。光而農村就不行了五六零後有的下地幹活、賣菜,接送孩子上學,有六零後的還有很多外出打工,生活非常艱苦,有的上有老,下有尚未完婚的兒子,即使已結婚還要照顧孫子孫女,再有的閒暇之餘在附近打打零工,總之,也有極少數幸福的。

  • 3 # 楊啟國Y

    [原創],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過很多的困難,不是來到這世界都會一帆風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幾十年的酸甜苦辣,是每個人一生要去走的路程,前面有坡也要拔,前面有河也要過,大家都得在人生中去摸索,去創造,去尋找未來的前程,人都是一生要奮鬥才有成功的過程,生來就享福的人很少,誰著現在社會的出現?可能有一些人來到世界會享受一生的不愁吃,不愁穿的過程,但他們的老一輩已經辛辛苦苦幫他們奮鬥了幾十年,才會有這樣的成果出現,這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老人,他們就很辛苦,他們為後人創造出了一些希望,大的老闆,大的公司主管人員,他們就是為後人創造出了輝煌的成績。

    上有老,下有小,有多少六零後有自己享受的晚年生活啊,這種情況在城市六零後的晚年生活,他們都有基本的保障,退休後有每月的退休金拿,這是他們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有老有小,他們都能扛住,甚至他們的老人小孩條件都是一樣的很好,像城市六零後的老年人,他們就有享受自己晚年生活愉快的情況出現,想旅遊都能有經濟來源支援,想家庭的開支都能拿出錢來使用,這是城市六零後老人的情況,現在農村六零後的老人,他們的生活條件,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和這些情況的出現就不那麼樂觀,他們生活在農村辛辛苦苦在農村幹了幾十年,農村的條件和經濟收入也不是那樣的好,一輩子的收入也存不到多少的餘錢,到老來過後就沒有多大的自由享受晚年生活的快樂,在農村他們有六七十歲都還在幹活的情況都有出現。

    農村的六零後老人,他們的條件還沒有城市六零後老人的條件那樣好,他們的老年生活,也有不同的情況出現,他們就沒有退休過後享受自由享受的權利,只要自己身體棒,能幹活,他們都還下地幹,為了生活,為了後人,他們只要能做的都儘量的去做,這也是中國農村老人的優良傳統,他們幹了一輩子的農活,辛苦了幾十年,也為中國的農村發展作出過很大的貢獻,幾十年前,國家交的徵購,他們為國家的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是歷史不能忘記老年農民的現實,相信國家也會為他們做出的貢獻,慢慢去回報,把中國農村的老年人晚年生活放在一個重要位置來對待。[原創加讚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婆家一心只為二兒子考慮,身為大兒媳婦應該怎麼想才對?